span class用艺术创作传达环保理念

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湿地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更需要被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需要每个人都秉持的理念,因为所处环境一旦遭受污染,无形中也会危及我们自身安全。 近日,加拿大女艺术家格恩瑟( Gillian Genser)就
原标题:用艺术创作传达环保理念每年的2月2日是世界湿地日,湿地作为环境保护的重要领域,更需要被重视。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是需要每个人都秉持的理念,因为所处环境一旦遭受污染,无形中也会危及我们自身安全。近日,加拿大女艺术家格恩瑟(GillianGenser)就在她的艺术创作过程中发现中毒迹象,经调查她的病因可能和作品材料「骨头和贝壳会从它们栖息的自然环境中积累毒素」有所关联,格恩瑟因此到医院再度检查,在体内验出了水银、铅等重金属,确诊为重金属中毒。而她中毒的原因就是在雕塑《亚当》的过程中,吸入研磨贝壳时所散发的粉尘。▲GillianGenser用贝壳雕塑出的“亚当”而格恩瑟雕塑《亚当》的目的正是要反映人类与自然的扭曲关系,格恩瑟无奈地说:“我身体经历的痛苦,也正是我们的地球正在经受著的被毒害的苦难。”除了艺术家格恩瑟在用自己的作品宣传环保理念之外,还有很多艺术家也在用自己的力量呼吁保意识,他们通过不同的媒介进行创作,用作品来放大自己内心的想法和观点,并传达给大众。下面我们就来看一看那些为以环保为主题的艺术作品吧。冰钟2018年12月,艺术家奥拉维尔·埃利亚松将格陵兰岛的30座冰山带到了伦敦,在泰特现代美术馆(TateModern)门前的泰晤士河岸边展出,直至完全融化。这些冰块原本是世界上最大规模冰盖的一部分,因为气候变暖它们脱离成为碎块,埃利亚松就把它们打捞起来。在伦敦,观众可以与这些冰块“互动”——可以触摸它们,可以在它们之间穿行,艺术家希望此作品能让人们意识到气候变化问题的紧迫性。▲奥拉维尔·埃利亚松与作品《冰钟》这件装置作品名叫《冰钟》(IceWatchLondon),材料都取自成百上千年的积雪,它们早在地球大气层被人类行为破坏之前就结成了冰。埃利亚松与格陵兰岛地质学家MinikRosing一同把这些重量从1.5吨至6吨不等的碎冰块从格陵兰岛西南边的努普·康格鲁阿峡湾(NuupKangerluafjord)中打捞出来。这些碎块原本是格陵兰岛冰盖的一部分,其规模仅次于南极洲,每秒钟大约会分离出上千块类似的碎冰块。风景雾霾是当今环境污染的棘手问题之一,中国艺术家吴迪的摄影作品一直聚焦于雾霾问题,《风景》中,他记录了中国空气污染最严重的几个城市,并对雾霾的成分、严重程度、形成原因、社会反应及生命健康等做了大量的调查分析。《面具》、《霾之祸》、《口罩》也都是对当下的雾霾所做的一个艺术层面的展现。也许在很多人看来这样的作品表达的未免过于简单,过于露骨,过于直白,可是它却从视觉上带给了人们一种不得不面对其的真实感。无论是那个在雾霾中呼吸着气球中纯净空气的小女孩儿还是在天坛前戴着四百多个口罩的女孩儿亦或是戴着防毒面具的新娘带给观者的是一种多维的思考和感受。灯泡云梦幻般的云朵漂浮在你的身边是一个什么样的感受?也许现在你就能真正享受到这一切。加拿大艺术家CaitlindBrown为我们带来了一件美妙的艺术品,它被称作“灯泡云”。灯泡云是一个原比例的互动灯光装置,由6000个废弃灯泡所组成,每个灯泡下面都悬挂有金属拉线,公众可以通过这些金属拉线控制灯泡的开关,这种互动行为创造了一个灯光闪烁的巨大云朵。据悉,这6000个灯泡有一大部分是来自捐献所得,可谓变废为宝,宣扬了环保的理念。筷子树一次性筷因为使用方便,成本低廉,在中国是外出就餐最常用的餐具。中国人每年消耗450亿双免洗筷需要砍伐大约2500万棵大树,减少森林面积200万平方米,照此速度,20年内森林将从中国彻底消失。然而,以上这些,民众却知之甚少。作者从上海各餐饮店回收近3万双使用过的免洗筷,将它们清洗、加工,拼贴成一棵5米高的筷子树,再将其拦腰折断展现在最繁华的街头。用折断的筷子树这个装置形象,直接的告诉民众,使用免洗筷背后的代价是大量树木被砍伐。我们的树,只够吃20年。中国每年生产450亿双免洗筷,需要砍伐2500万棵这样的树。照此速度,还有20年树木将从中国的土地上彻底消失。拒用免洗筷,环保一筷行。薄冰2014年,施华洛世奇与珍妮·甘、詹姆士·巴罗格合力打造一个带来沉浸式体验的艺术装置。这一华美的装置作品名为《薄冰》,旨在将公众的注意力聚焦到极地冰盖不断融化的严峻环境问题之上。珍妮·甘说,“与施华洛世奇合作,让我们有机会使用叹为观止的仿水晶,打造出这样一片模拟晶莹冰雪的空间,激发起参观者对气候变化导致冰川消失问题的关注,并对我们在解决这一问题时所面临的巨大挑战进行探讨。”施华洛世奇仿水晶打造的这一“冰冻”装置通过模仿融化的冰雪,再现全球冰川正在迅速消失的严峻现状。在这一装置中,一张形如冰川的光滑桌子摆在整个空间的中央,表面有一个个孔洞凹陷,代表冰雪融化形成的冰蚀穴,伴随表示冰层不断变薄的透明图案。装置四周墙面上则展示和播放着巴罗格拍摄的有关全球冰川的震撼照片与视频短片。这一切都将促使参观者们反思,激发他们对冰川消失的情形进行讨论并引发话题。“塑料瓶”换食粮在伊斯坦布尔的街头有超过15万只流浪狗,当地居民认为这些流浪狗早就已经是他们生活方式的一部分。最近,在那边的一个小区里出现了一个这样的装置。只要把空得矿泉水瓶拿过来,把水倒掉。把空瓶子塞进洞里回收。下面的一个食槽里就会自动掉出狗粮。左边的是水槽,前面倒掉的水自动流到这里。街头的流浪狗就可以来这享用一餐。这种一举两得的装置得到了当地居民大力的支持。小朋友们放学之后都开始各种积极的到处捡瓶子。为流浪狗获取狗粮。这个暖心的装置,即帮助了塑料瓶子的回收又关爱了流浪狗,可谓是一举两得。九级浪《九级浪》是蔡国强为同名个展《九级浪》带来的造势之作。这个艺术装置作品由一艘驳船运载,沿着黄浦江一路驶来,最终抵达外滩的上海当代艺术博物馆馆外码头。在这艘来自蔡国强故乡泉州的破旧渔船上,有包括熊猫、老虎、狮子和羚羊等99只仿真动物,它们一个个都耷拉着脑袋瘫倒在甲板上,似乎是饱受风浪的摧残。蔡国强表示,这个艺术装置作品受到了俄罗斯画家艾伊瓦佐夫斯基的同名油画《九级浪》的启发。九级浪是海浪的最高等级,而在《九级浪》油画中,人们在一艘破败的帆船上挣扎求生,前方则惊涛巨浪,它表现了人在大自然面前的渺小和无力,而蔡国强则希望通过自己的艺术装置让人们更加关注生态及环保事业。版权声明:本文来源《艺术市场通讯》,版权归Arts&CollectionsCo.所有,未经允许任何单位或个人不得转载,复制或以任何其他方式使用本文全部或部分,侵权必究。转载请联系编辑(微信:ccy-1300)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LXqYd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