悲伤逆流成河歌曲《悲伤逆流成河》比“校园暴力主题”更抢镜的是高中生三角恋

《悲伤逆流成河》在电影院里的观看感受,是恨不得操起一个遥控器,让镜头能够快进一点。整个电影太虚假了,女主人公易遥出镜的机会颇多,让她扮演了“万千麻烦集一身”的苦主类型,而这个人物在电影里的最大的本领,就是脱离角色的需要,“话痨”般地滔滔不绝
原标题:《悲伤逆流成河》比“校园暴力主题”更抢镜的是高中生三角恋《悲伤逆流成河》在电影院里的观看感受,是恨不得操起一个遥控器,让镜头能够快进一点。整个电影太虚假了,女主人公易遥出镜的机会颇多,让她扮演了“万千麻烦集一身”的苦主类型,而这个人物在电影里的最大的本领,就是脱离角色的需要,“话痨”般地滔滔不绝,而台词完全是一段段文绉绉的脱离正常语境的书面语;第二个印象深刻的人物,就是同样滔滔不绝、堪称“话痨第二”的顾森西,影片把所有的智慧的台词、逆转的对话、幽默的风格,都加诸到他的身上,让他在镜头里扮演了一个生硬地朗诵台词而同样不适合语境的“捧角”角色。这两个人因为他们的话语较多,而给人留下较为深刻的印象,而另一个角色齐铭,则人物根本没有树立起来,而他的疑似女友顾森湘,则是一个花瓶的角色,在影片里更是软弱得一塌糊涂,开始的时候,几乎难以分清这一个角色是做什么用的。没有想到,最后却是通过她的死,来达到了对校园暴力的控诉。但问题是,真正的苦主易遥却安然无恙,而死去的顾森湘的同胞弟弟顾森西,一直扮演着易遥的拯救者一角,但是面对姐姐之死,却毫无贡献。所以整个电影里的人物,都给人一种别扭之感。更为明显的别扭是制造了校园暴力的罪魁祸首黄小米,本身就是一个“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但电影却别别扭扭地把她写成了置人于死地的“凶手”,而她陷害易遥的目的,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易遥是她的情敌,因为黄小米对班长齐铭有好感,而开始的时候,齐铭对易遥比较接近,所以,开始的时候黄小米是把易遥当成情敌对待的,电影多处出现她的目露凶光的特写镜头,而到了后边,电影却在逻辑因果上偷换了动机,把黄小米陷害易遥的原因,说成是因为易遥看到了她被人虐待的惨状。最后电影抽出来的一个核心故事链条就是:一个身受“校园暴力”之害的女生(黄小米),为了阻止另一个看到她被虐的惨状的女生说出实情,而对这一个女生(易遥)下毒手,而阴错阳差,又将这个暴力转嫁到了与“校园暴力”根本无涉、根本没有卷入的顾森湘身上,整个电影指责的链条完全是错位的,扭曲的,文不对题的。而在这个电影里,比这个“校园暴力”更让人觉得出格的是:让剧中的主要人物,都卷入了“三角恋”的关系。而影片里的学生还在高二年级,但在镜头处理下,完全是一种成人式的关系,而正是影片里更抢镜的“三角恋”关系,才是“校园暴力”的隐性杀手。所以,电影里对“校园暴力”的控诉,最后落脚到的却是影片里的高中生“三角恋”中,而这种“三角恋”在电影里完全是以一种合理的正当光明方式展现出来的,根本没有被认为是一种“不正常”的现象。可以说,编导直接把成人的或者说大学生的爱情关系(有时候大学生也不会如此把爱情放在人物关系的主线上),用到了高二学生的人物之间,并由此导致了“校园暴力”的发生。我们看看影片里的多重重叠的三角恋关系。易遥与齐铭同住一个小区,且自小就是同学,友谊之上,有了那么一点朦胧的感觉,而电影里以丑化形象出现的黄小米,也加入了对齐铭的追逐,于是,易遥、齐铭、黄小米构成了一个三角关系。而顾森西也对易遥展开莫名其妙的追打攻势,每当易遥情绪低落之际,他就如从天降,电影对人物处置的随意性,达到了置基本的合理性于不顾的地步,人物如同神助,招之即来,呼之即去,如此巧合般地安排人物,使得电影的进展,完全听凭编导随心所欲,根本缺少生活的基本逻辑性。这样顾森西、易遥加上顾森西一直在心目中疑似的情敌齐铭构成了另一个三角。顾森西与顾森湘是双胞胎兄妹,以这个兄妹俩为中介,岔出了姐姐顾森湘的情感线,而齐铭因为送顾森湘去医院,而使得这两个人走得越来越近,而实际上,电影里的情节已经贫乏到另一个三角里的顾森西也是通过送易遥治病而获得女孩的欢心的,可见,影片里的高中生如何讨得对方的喜爱,都是在女孩生病时伸出援手,很难想象,现在的高中生生个病,能够离开家庭的照顾。这样,顾森湘、齐铭与黄小米之间又构成了一个三角。这样,影片里的四位男女主角,构成了三个“三角恋”组合,而黄小米的仇恨之剑,开始的时候,是对准易遥的,这是爱之仇,但电影的主题是反对“校园暴力”的啊,所以,不能继续强化三角恋酿造的仇恨,这样电影里在下面改换了情节线,让黄小米的仇恨之源,是因为她被虐的秘密让易遥窥破了,所以黄小米开始设置一个圈套,约易遥出来,叫一帮小痞子来对付易遥。而易遥又因为与顾森西的关系,留下了顾的姐姐顾森湘的电话,电影里为此用很大一个篇幅,来叙述为什么顾森西要让易遥在手机上留下他姐姐的电话,那意思是说,他可以通过他姐姐的手机,联系上易遥。有这样的生拉硬扯的情节铺垫的吗?总之,电影费尽心力,让易遥手机里有了顾森湘的电话,这样,当易遥收到短信“你是齐铭的女朋友吗?”的时候,易遥把顾森湘的电话给了那帮痞子。这样,“校园暴力”的主题,又转成了清除情敌的动机,而这个弯子竟然是通过易遥转嫁到顾森湘身上的。电影情节的滑稽性就在这里。黄小米作为一个十恶不赦的大坏蛋,同时作为一个“校园暴力”的受害者,她要对付的是两个人,一个是窥破她被虐待的易遥(当然易遥也是她认为的情敌),另一个是齐铭当前的真正的女朋友顾森湘,而易遥正是在“齐铭的女朋友”这一个信息指认上,帮助黄小米完成了她在情敌上的报复,由此可以看到,复杂的三角恋,套在了“校园暴力”之上,构成了整个电影里的错位的故事情节链条。没有必然的逻辑关系而是一种局部正确、整体错位的故事链条,推动了情节的进展,这样整个电影就给人一种别扭的感觉。整个电影根本没有触及到“校园暴力”的根源所在,因为黄小米是真正的“校园暴力”的受害者,但对她为什么要受到一帮神秘的同学的虐待,电影里却不置一词,反而是她因为出于种种复杂的包含了三角恋的情仇恩怨而转而伤害同学,成为电影里的“校园暴力”的新的源头。电影就像剪断了扎入身上的箭头,就以为找到了“校园暴力”的根源,素不知,电影根本没有碰到任何“校园暴力”的本质问题,反而把三角恋凸现成校园里的最主要的风景线。影片里对易遥母亲的塑造,完全是一种概念化的设置,对比一下印度电影《神秘巨星》中在表现学生题材时,始终将家庭的人物关系放置到展现的主要层面,并由此打动人心,就可以看出中国电影的差距所在。在《悲伤逆流成河》里,中学生男女之间的相处方式,完全是成人恋爱关系的移植,根本没有一种含蓄的委婉的情感表现,可以说人物关系是粗阔的,影片里易遥用莎士比亚体斥责齐铭对她的关心的时候,哪里像一个中学生的口吻?另外电影镜头也给人一种不到位之感,比如开始的时候大礼堂里齐铭递送手机的镜头,处置得非常别扭,人物都挤在一个镜头里,而且是特写,根本难以看出人物的方位关系,显现出电影在处理人物关系时的那种交待不清的乏力感。总之,《悲伤逆流成河》的故事线是混乱的,人物是随意摆布的,只要需要,就可以横空出世,脱离了基本的生活逻辑,对话是书面语的大倾泻,镜头上也出现不到位的现象,看过之后,只觉得又见识了一部无聊的空洞的电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YaA86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