色达净化心灵走进色达,来一场心灵之旅

说起我的色达之行,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在我环球骑行出发之前。这篇游记至今也烂尾了三年多啦…… 有很大一部分到色达的人,都是带着内心的困惑而来,想要寻找答案。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修行,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尘世中修行,我便是属于后者。
原标题:走进色达,来一场心灵之旅说起我的色达之行,已经是2015年的事情,在我环球骑行出发之前。这篇游记至今也烂尾了三年多啦……有很大一部分到色达的人,都是带着内心的困惑而来,想要寻找答案。有一部分人选择留下来修行,也有一部分人选择回到尘世中修行,我便是属于后者。远在2015-17年的环球骑行之前,我就是个不走寻常路的人:09年骑行青海湖、青藏线,10年骑行中尼线,10年穿越太白山,11年攀登玉珠峰,12年自驾川藏南线,13年穿越贡嘎,14年自驾大北线……我一直认为旅行是很自我的事情。我更喜欢一个人的旅行,因为可以在没有外界干扰的环境下感受世界。然而,本来只是想自己一个人走走世界的单纯骑行,却因跟朋友们交流之后,重新赋予了它新的意义。从把骑行的主题定为“骑行重走马可波罗东游路”开始,就引来社会各界的关注,还在准备阶段,就有许多媒体争相报道。关注越多,压力也就越大。每天身边总是围绕着一群朋友给我出各种各样点子,介绍世界各地的资源。如何把这些碎片的信息,结合现实的条件,整合成一个切实可行的计划,绝对是一件伤透脑筋的事情。就这样,我每天都处于一种很烦躁的状态。虽然在准备期间每天都有很多的事情要做,但是事情是永远做不完的,当下更重要的事情便是让心静下来,于是我便选择了来到色达喇荣五明佛学院这片心灵净土好好呆上个几天。网络上关于色达的各类报道有很多,然而最让人留下深刻印象的并不是金碧辉煌的大殿和坛城,而是遍布山谷的让人有密集恐惧症的红房子。然而,红房子大家都拍过,但是有人住过吗?我觉得旅行的意义不在于广度,而在于深度。像当地人一样生活,跟他们一起畅谈玩耍,这才是一次直至灵魂的旅行。大部分游客来色达只是花一天的时间走马观花的看看,而我则准备了五天的时间来深度体验。只有在没有时间限制的条件下,你才能够轻松的交流、思考、沉淀,并产生共鸣。在朋友帮忙牵线下,联系到了色达的活佛降措仁波切,跟他提起想住在红房子的想法之后,没想到立马就答应了,并安排了弟子给我带路。其实,红房子并没有什么神秘的,它们只是在色达修行者的住所,大多是由出家人的家庭出资建造的。虽然咋看下是杂乱无章,但是其中还是有规矩的:扎巴和觉姆的住所是严格分开的;每个区域都有主要的上下通道,并配备有取水处、厕所。红房子就依着山势,随着修行者人数的增多而层层叠叠的在喇荣沟里建了起来。因为地势的不同,各个修行者的经济实力不同,房子的样子也是没有一个重样的,唯一统一的就是它们的颜色:红色。佛为了让修行人在衣食住行上不起贪执心,在颜色上要求修行人都用坏色,就是世间认为不好的颜色。早起佛教传入藏地时,藏地视赭红色为坏色,所以僧众就都用赭红色。后来藏传佛教得到光大发扬,赭红色又变成了高贵的颜色,这也是修行人始料不及的。所以现在藏传佛教的住处、穿着都是以赭红色为主。让我十分意外的是,本以为是跟喇嘛同住一个红房子,到了才发现帮我安排了独栋小别墅。这就是红房子的内部,起居室、客厅、厨房合起来是一个大房间,而隔壁还有个小房间,是个小型佛堂,用于念经、读书。红房子的条件十分简陋:里面是没有自来水的,带着水桶去山下水房提水;厕所也是木有滴,白天还好,晚上去上个厕所也是冷得够呛;电力的供给并不充足,三不五时就会停电;这里手机信号也不好,只能打电话发短信,网络是上不了的;屋子墙上的木板是漏风的,每天早上被寒风吹到自然醒。虽说正值夏季,但是4000米以上的海拔的早晚还是很冷的,年平均气温只有负一度,还需要穿着羽绒服。对我来说,最大的困难是整个佛学院里头都没有肉吃,在这里我吃了人生中持续最久的素食,长达四天半,虽然这期间还有偷吃肉干……然而,我在色达度过了非常快乐充实的五天时光。也许你不禁会问,住在红房子里头那么多天干神马?其实我一分钟都没闲着。首先我带着很多关于佛学的书,光是看书就够看好几天了;再来就是放空自己,思考人生;除此之外,每天走到坛城、寺庙散散步,聊聊天,拍拍照。每天最大的享受,莫过于望着窗外的红房子,喝着翡翠庄园的瑰夏。也许你又要说,如果光是做这些事,又何必大老远跑到色达?世界上几大主要宗教都有苦修的方式,必然有它的道理。远离外面喧嚣世界的干扰,在清贫简陋的环境下生活,反而能够摆脱物质的欲望,更加纯粹的修行。在长期的户外运动中,我曾到过太多比色达条件恶劣得多的极限环境,也有数次生死一瞬间的经历,这些磨练使我认识到,活着便是幸福。我们为何不幸福?更多是因为物质的蒙蔽与诱惑,使得我们身在福中不知福。我的房间早上晒不到太阳,呆在里面是很冷的,所以一般我都是早上出来逛,下午在房间晒太阳看书。高原的气候跟平原不同,有阳光和没阳光的时候,气温相差个十度左右是很正常的,来到户外暖洋洋的晒个日光浴便是最好的享受。通常我喜欢来到位于高处的坛城,坛城的梵文名称为“曼荼罗”,意思是按佛教密宗仪规进行某种祭供活动的道场,平时是人们转经的场所。有时跟着转经的人群走几圈运动一下,有时坐下来看着穿梭的人潮发呆,有时跟当地人坐下来聊聊天。照片中的这个小喇嘛是从小被家里送到山上来修行的,家里给他在喇荣沟里盖了个红房子,供养着他在这里学习。佛学院的学习还是很严格的,不仅要上课考试,还有答辩,经过层层审核过关者才能获得“堪布”的称号。他很热情的领着我在色达上上下下逛了一圈,不过这里藏族的汉语大多不大好,沟通起来还是有点困难。为何说色达还是一片净土?虽然色达被誉为“世界上最大的佛学院”,但是除了三万多名僧众外,外来游客的比例还是很低,并不会对这里的人文环境造成太大影响。虽然现在已经不难见到穿着艳丽冲锋衣手持单反的游客出没,但是绝大多数也就是到此一游而已。色达的接待能力很有限,一般游客上来只能住到喇荣宾馆或者其他几个小招待所,住不了几个人。汉餐只有喇荣宾馆有提供,其余的就是在广场周边的各式藏餐厅,这里有我最爱的酥油茶。午饭过后,我们来到色达最高的观景台,在这里有拍摄佛学院的经典角度,一眼望去,密密麻麻的红房子遍布整个山谷。我到色达的时候是2015年,后来据说有些红房子因为消防问题已经拆迁改造了,不禁感叹到真的是什么都要赶早啊~从一方面来说,乱中有序的红房子正是色达的独特魅力,经过改造之后还会是原来的那个色达吗?在山谷中修行的僧众能否承担起建造加强版红房子的费用?从另一方面来说,就我亲身住了好几天红房子的体验,里面确实存在严重的消防隐患。只要陈旧的电路一短路,马上就会引起木制房屋的火灾,一旦着火就会牵连到一整片房屋。见缝插针建造起来的红房子之间太过密集,根本就没有消防通道,灭火只能靠人力运水。总而言之,也许改造破坏了色达的原貌,但是如果把生命和美观拿来作比较,哪个更重要呢?佛教追求的是世间万物的和谐。我们的许多烦恼在于找不到一个平衡点,而这个平衡点的确定又无从参考。不同的人,不同的角度,不同的情况,每一个事例都是独一无二的,拿捏好这个度实为不易。我坐在山坡上,看着夕阳西下,等待着华灯初上的一刻。天色渐渐地暗了下来,一间间红房子的窗口透出色彩斑斓的灯光,犹如遗落在山谷中的满天繁星。高原的天气是很多变的,前一分钟阳光明媚,下一分钟就阴雨连绵,这就是生命中的无常。常有人跟我说旅途风餐露宿的很艰辛吧?沿途通关的签证很麻烦吧?其实这些可预见的困难都不算回事,如果出发前连这些基本的问题都无法解决,那么也就不可能有这趟环球骑行了。其实,一路上最具有挑战性也最有魅力的就是无常。每天骑行到一个未知的地方,遇到新的朋友,吃着有一顿没一顿的饭,向着实时变化的目的地前进。第二天眼睛一睁开,又是一天崭新的骑行。一成不变的生活让我们感到安全舒适,而改变则意味着我们要走出心灵的舒适区,人们对于未来的不确定性总是充满恐惧。如果你不能改变外部环境,那么只有以积极的心态去迎接一切不确定因素,在历练中成长,在失败中反省,终究是会迈向成功的。在回住所的路上,突然遇到大雨,我就近跑到路旁红房子里头去避雨。正在学习的两个喇嘛给我端上热腾腾的开水,很热情的邀请我进去里屋休息。看着这满柜的书,大家应该觉得都是佛经吧?佛学院的学习也是与时俱进,除了传统的佛经,也学习世俗的历史、人文、科学。因为只有了解外面的世界,才能更好的弘法。喇荣五明佛学院的索达吉堪布将佛教真理与当今科学结合起来,引导世人正确面对学业、情感、工作、人生,通过网络、光盘等现代化方式,将大乘妙法传至千家万户。我在色达期间也有参加过佛学沙龙的活动,当中很多讲师并不是从小修佛的僧众,像博士之类的高级知识分子在色达并不少见。科学与宗教并不矛盾,科学可以解决物质层面的问题,精神层面的问题则交由宗教来解决。宗教并不是愚昧和迷信,世界几大宗教能够流传上千年至今,就说明它是符合人类的价值观取向的,在规范人们的道德伦理方面依然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每天在坛城都会跟不同的人聊天,虽然在色达修行的僧众是以藏族为主,其中也不乏有汉族。佛学院有不少汉地显宗学生,故也设汉经院,由堪布用汉语讲经。僧人虽来自不同地域,却都能和平相处。跟汉族的僧人沟通起来就要通畅得多,聊得也投缘,还特地送了我一本南怀瑾的《金刚经说什么》。据说,金刚经在佛学院里头,是相当于硕士研究生的教材。虽然我对《金刚经》还是一知半解,但是同样一本佛经,在不同的时期来读,理解是不一样的。随着人的阅历和智慧的累积,在不同人生阶段对于经文的理解深度是不同的。直到哪天彻底领悟其中的奥义了,也便成佛了。要么读书,要么旅行,身体和灵魂总有一个要在路上。读书使人充实,带着未解的问题上路;旅行增长见闻,在旅途中寻找问题的答案。一个人的气质里,包含着他走过的路,看过的风景,读过的书和爱过的人,旅行即是一种知行合一的修行。佛教相信轮回的信仰,宇宙间是有某种最高的正义或善。我们一直想发掘和释放的,便是那种善。每当行善时,我们就是往前靠近它;每当做恶时,我们就是在隐藏和抑制它。每当无法把它表现在生活和行动上时,我们就会感到痛苦和挫败。因此,如果你想从轮回的事实获得一个重要讯息,那就是:发展这种善心,希望别人能找到永恒的快乐,并以行动去获得那种快乐,培育和修持善心。佛法告诉我们,如果不在这一世为自己负起一切责任,我们的痛苦将不只是持续几世而已,还将持续千千万万世。就是这种令人清醒的知识,让佛教徒把未来世看得比这一世还重要,因为有更多的未来世正等待着我们。这种远程的观点,影响着他们的生活方式。人生就像一艘船,而苦难则像是船舱里的石头。在风和日丽的日子里,石头拖慢了船前行的速度;但是当暴风雨来临的时候,石头却使船行驶得更加平稳。逆境是成长必须的过程,要勇于接受逆境。当困难克服了,困境过去了,才会体会到人生的真味,生命也会因此而日渐灿烂。心灵鸡汤到处都是,许多人说起来头头是道,好像很厉害的样子。想要背诵一段话很容易,真正理解它却很难,再把它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就更难。简单来说吧,人人都知道要讲诚信,但是实际上又能有几个人做到言而有信呢?一个人的阅历并不取决于他的年龄,而是取决于他的人生经历。在我环球骑行回来之后,许多朋友都说我变了个人,因为我用两年时间经历了别人二十年都不一定能经历的磨炼。经典不应该只是停留在口头上,而是通过历练的过程理解吸收,将其纳为己有,反映在日常的行为当中,做一个知行合一的人。色达的辩经是藏传佛教特有的一种学习方法。每天下午固定的时间,喇嘛们都会聚集在经堂里面辩经。在我看来,这种交互式的辩证学习方法是很科学的,能够很好地促进僧众之间的学术交流。在历史上辩论教义是佛教中很重要的一部分,释迦牟尼曾与外道师辩论多次而胜利,才令佛教光大发扬,取得外道信众信服而投向佛法。唐朝高僧玄奘大师远赴印度,亦曾与教内僧众辩经而获胜,取得印度各派僧众的敬重。辩经的起势是拍手.每次提问时,先退后几步,跟着右手把念珠一甩,套到左臂上,前跨步,右手高高举起,用力一拍左手,一个炸雷般的拍手声便响在了坐着的喇嘛头上或额前。拍手有两个作用,一表示我现在向你提问,请你赶快回答并向其致敬;一表示在气势上要威慑对手。据说如果被提问者回答不上,那么提问者可以击掌或甩念珠以示警,有时也会用手牵弄臂上的佛珠寻求佛祖的支持;答辩者则要集中精力,充分展现自己口才和学识,除机智回应外,还得试图驳倒对方,答辩者如果应对得体的话,即引起围观喇嘛的喝采;若词不达意或义理不通的话,即遭满堂哄笑。在辩经中,其他动作都是有意义的,比如在每一个提问前都要先说一个“底”,再将右手向后高高扬起,和左手相拍发出清脆的响声,然后将右手向下伸向对方后拉起。那一声“底”相当于开启智慧,因为在佛教中文殊菩萨是智慧的象征,而他的心咒是“嗡阿热巴杂拉底”,“底”音可以启请心中的文殊菩萨,开启我们的智慧。高扬的右手说明文殊智慧就在身后。二手相击,有三层正意一为一个巴掌拍不响,世间一切都是众缘合和的产物;二为掌声代表无常,一切都稍纵即逝;三为清脆的响声击醒你心中的慈悲和智慧,趋走你的恶念。右手向下后又拉回,是希望通过自己内心的善念和智慧,把在苦难中的众生救出来。色达还有另为一个著名的地方,就是天葬台。到天葬台的道路不好走,都是坑坑洼洼的土路,但是到了天葬台却是另外一番景象。如今这里也修建起停车场,还建造了许多雕塑,搞得跟个景区似的。天葬是藏族的一种传统丧葬方式,人死后把尸体拿到指定的地点让秃鹫吞食。本身天葬是很严肃的一件事情,把它变成一个观光景点未免对亡者有点不敬,尤其是一些猎奇的观光客会发表一些不恰当的言论,导致人们扭曲对于天葬的看法。人的出生可以说是偶然的,几亿精子和卵子的结合,最终形成受精卵,这个几率只有几亿分之一。而人的死亡,却是必然的。纵观人类历史,即便历代帝王想尽办法要推迟死亡的脚步,却没有一个可以避免的。有生,自然有死,每个人迟早都需要面对死亡。当我们还活着的时候,我们可以用两个方法处理死亡:忽略死亡,或者正视自己的死亡,借着对于死亡所做的清晰思考,以减少死亡可能带来的痛苦。不过,这两种方法都不能让我们真正克服死亡。对于死亡,我跟藏传佛教的观点是比较相似的,既然死亡无可避免,那么就去正视它。我经常问身边的人:“如果明天是世界末日,你觉得你这辈子活得有意义吗?”绝大多数人都愣住了,一切的金钱和权力,在生命的终结面前,显得如此苍白无力。人的一生,在苍茫宇宙中只是转瞬一逝,我们应该珍惜利用好活着的每一秒钟。人想做的事,既然确定目标了,就去做吧~就像一场说走就走的旅行,不要再逃避困难,不要给自己的人生留下任何遗憾,因为你不知道死亡何时来临。虽然在物质上我并不富有,但是我却可以拥有比别人更精彩的人生,这也正是我追求的生活态度——活得精彩。天葬核心是灵魂不灭和轮回往复,死亡只是不灭的灵魂与陈旧的躯体的分离,是异次空间的不同转化,西藏人推崇天葬,是认为拿“皮囊”来喂食胡兀鹫,是最尊贵的布施,体现了大乘佛教波罗蜜的最高境界—舍身布施。从科学的角度来说,人来源于自然,死后又回归自然,也是一种环保。有许多围观群众认为这是一种落后愚昧的风俗,但是反过头来看所谓文明的火葬吧。无论把骨灰放在火葬场或者墓地都要占用一定的空间,而超过三代以上的后人大多从来没见过自己的祖先,也很少会去祭奠。想要流芳千古只能说是个美好的愿景,随着时间的推移终究会被荒废遗忘,没有什么物质是可以永恒的。早期的天葬是没有遮拦的,可以近距离观看,通过这样的仪式,让人们了解生命的无常和轮回。后来因为游客对于血腥场景的猎奇心态,且发表了一些不恰当言论,建起了一个红房子用于举行仪式,让游客保持在一定距离之外观看。在天葬进行前,专门有喇嘛向观众讲解天葬的意义,宣传佛法。秃鹫聚集在山坡上等待喂食,当仪式开始时,从山坡上蜂拥而下。随着天葬的人多了,连山坡上的草坪都被秃鹫踩出了一条路。佛教把生和死看成一体,死亡只是另一期生命的开始。死亡是反映生命整体意义的一面镜子,这种观点是西藏佛教最古老宗派的教义核心。关于中阴教法,用通俗一点的方式来解释就是六道轮回。人的今生是前世所修的业得来的,而今生所修的业也决定了人的来世。而来世的转世,取决于今生所修的善业和恶业的结果,也就是大家所熟知的因果报应。如果人们相信今生之后还有来世,他们的整个生命将全然改观,对于个人的责任和道德也将了然于胸。如果人们不深信这一世之后还有来世,必然会创造出一个以短期利益为目标的社会,对于自己行为的后果不会多加考虑。可能有人要说,我又没死过,怎么知道会不会有来世?对于这个,我想说的是,信来世,起码更加坚定了人们多做好事,少做坏事的信念。但信又何妨?除非你是下定决心就想做坏事的人。就好比那些制造三聚氰胺奶粉和假疫苗的人,如果没有信仰,最坏的打算无非就是被终结生命,侥幸的话还可以逃脱法律的制裁;如果有来世,那么想到接下来还有好几世要受苦受难,恐怕没人愿意为了眼前的短期利益而受这么大的苦。如果有前世,也许我是一个西藏人。也许这也才能解释我这样190多斤的肌肉男在5000米海拔以上还可以这么欢快的蹦哒;也许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我的思维在高原缺氧的环境下却异常活跃;也许这才能解释为什么我第一次到了西藏这片土地就感觉似曾相识并爱上了它。如果有来世,我只希望我可以是个自由人,在肉体和灵魂上都自由,仅此而已……在结束了色达之旅后,我很快的也就踏上了环球骑行的征程,开启一段崭新的知行合一的旅行。每个人心里都有一座大山,总想翻过这座山去看看山外面的世界。但其实,爬到山顶上,发现那边还是山,更高,更远。很多时候,我们都在翻一座座的山,想让自己走得更远。所有最精采的旅行,都不是发生在外在,而是在每个人的灵魂之中,发掘内在的自己。重走丝绸之路。跟我一起出发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lxr2okg8w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