变本加厉人类对海洋变本加厉的索取,直到某一天,海洋变得空荡荡

继续说书《假如海洋空荡荡》。上回我们说了人类的过度捕捞对海洋造成的破坏,那么下来咱们就看看人类这种破坏性捕捞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 其实对海洋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人们的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海洋的生产力是取之不尽
原标题:人类对海洋变本加厉的索取,直到某一天,海洋变得空荡荡继续说书《假如海洋空荡荡》。上回我们说了人类的过度捕捞对海洋造成的破坏,那么下来咱们就看看人类这种破坏性捕捞反过来又会对人类社会产生什么影响呢?其实对海洋资源的破坏性开采,很大程度上是来源于人们的一个错误认识,那就是海洋的生产力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许多学者赞同这个观点,甚至直到20世纪初,那么多物种灭绝的教训仍然没有让他们警醒,依然认为海洋渔业的规模可以继续扩大,这也就是他们为什么会支持使用拖网的原因。的确,20世纪初渔业产量并没有减少,但是老渔民都知道,曾经富饶的沿海地区已经越来越难捕到鱼了。不仅如此,一些麻烦也很快出现了,主要包括三个方面:第一,就是渔业这个行业发展的下滑;第二,渔业引起的矛盾,催生了人类社会的纠纷;第三,我们前面说到了海洋生态系统的严重破坏,而要知道的是,这可不光是海洋生物受害,更严重的后果可能还在后头。我们下面就逐一来说说这些影响。20世纪上半叶,经历了两次世界大战。两次大战中,由于海军实力处于下风,德国都采取了用潜艇袭击敌方补给船只的策略。也就是说,看见敌对国的船,不管是军用的还是民用的都打,这就让出海的渔业活动变得非常危险。再加上各国海军都征召了大量的渔民,于是渔业陷入了停滞。这个时候,海洋生物们抓紧时间恢复元气,在一战和二战之后,渔业产量都迎来了一个小高潮。部分科学家提出,应该在二战结束后针对鱼类的开发和捕捞进行调整和立法,以保证鱼群能够可持续捕捞,可这种呼声根本就没人理睬。战争结束后,渔船再次清空了北海的渔业资源,然后向更北方前进。这个时期渔船也得到了升级,冷冻拖网渔船和工厂船出现了。巨型的工厂船就像一个漂浮的城镇,医院、电影院一应俱全,最关键的是,船上的流水线能够将捕捞的鱼分拣加工,直接变成可以在超市上架销售的食品。捕捞渔业的产量在80年代达到了顶峰,平均每年8500万吨,在这个看上去很美的数字背后,却是对海洋生物毁灭性的捕捞。1992年7月2日,加拿大125周年国庆后的第二天,渔业部长宣布暂停捕捞鳕鱼两年。加拿大政府本希望能够通过这两年的时间恢复鳕鱼的数量,但是鳕鱼种群已经彻底崩溃,所以禁令一直生效,直到今天。2002年使用电子探鱼器等先进设备、驾驶大功率动力渔船的加拿大渔民,只捕到了7200吨鳕鱼,而在1850年,只有帆船和钓钩的加拿大渔民就能抓到7800吨鳕鱼。海洋渔业规模不断升级,鱼越来越少,捞鱼的人却越来越多,这也催生了很多矛盾。比如在冰岛海域,越来越多的现代化渔船大肆捕捞,这威胁到了冰岛的就业和出口,于是冰岛宣布,从陆地向外延伸12海里的海域都是本国领海,外国船只不得进入,当时大部分国家的领海面积还只有3海里。冰岛扩大领海面积激怒了英国,于是在前往冰岛海域捕捞的英国渔船中,出现了皇家海军的护卫舰。冰岛与英国的关系急剧恶化,在20世纪,两国爆发了“鳕鱼战争”。虽然叫战争有点夸张,双方最多也就是渔船相互撞击、割断对方的渔网,并没有真刀真枪地开战,但显然这种冲突容易引发更大规模的事端。为了化解矛盾,冰岛和英国达成了一项缓冲协议。但是1972年,冰岛提出了50海里领海的主张,鳕鱼战争再次爆发,事情最后闹到了联合国。英国和其他西欧国家本以为联合国会倾向自己,但是出乎他们意料的是,冰岛获得了胜利,超过100个国家甚至同意建立200海里的专属经济海域。于是从1976年起,冰岛海域向那些祖辈在这里捕捞的外国渔民关上了大门。时至今日,各国关于领海和专属经济区的划分仍然会引发矛盾,这也是渔业资源枯竭引发的连锁反应。过度捕捞的第三个重大影响是对生态环境的破坏。作者举了美国切萨皮克湾的例子,这个海湾由大西洋深深嵌入内陆,直通巴尔的摩和美国首都华盛顿。“切萨皮克”在土著人语言中的意思是广阔的贝类海湾,这个贝类主要指的是牡蛎。作为欧洲人最爱的食物,牡蛎有很多做法。为了获得更多的牡蛎,渔民们开始使用牡蛎耙网,这种网与拖网一样,在捕捞牡蛎的同时也会摧毁海床。为了保护牡蛎资源,美国政府开始立法,但是高利润促使渔民们铤而走险,于是警察在夜间查处非法捕捞,双方经常爆发大规模的枪战。20世纪初,牡蛎的产量暴跌,再加上牡蛎疾病的侵袭,今天切萨皮克湾牡蛎的产量只有19世纪时的0.5%。牡蛎的消失只是一个缩影,从欧洲人第一次发现切萨皮克湾至今,森林砍伐造成的水土流失淤积了河道,生活污水造成了富营养化,牡蛎耙网荡平了海底,整个切萨皮克湾都在死亡。海湾的死亡已经直接波及到了人类,海水富营养化导致了一种对人体有害的微生物滋生,这种微生物分泌的毒素会影响我们的神经系统。切萨皮克湾只是一个缩影,类似的情况几乎出现在所有海域。当近海渔业资源被破坏之后,渔船不得不前往资源贫瘠的深海,首当其冲的便是日本。到1970年的时候,日本的渔船船队遍布全世界的海域,他们使用延绳钓来捕鱼,鱼线的长度有时候长达100公里,上面挂着3万个鱼钩。金枪鱼是延绳钓的主要目标,但是经常有鲨鱼咬钩而被误捕,起初渔民们会杀死鲨鱼然后扔回海里,可当东亚地区开始将鱼翅作为滋补佳品之后,被钓上来的鲨鱼会被活活割下鱼鳍然后扔掉,海洋中鲨鱼的数量就这样减少了90%。除了鲨鱼,延绳钓的受害者还有信天翁、海豚、鲸鲨、海龟等,它们会因为咬钩或被鱼线缠住而被淹死。题外话:读书可以扩充我们知识边界,获得更多看问题的视角,但盲从是要不得的...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vnMV6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