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毛流浪记《三毛流浪记》《小马过河》《九色鹿》......,那些丰富过我们“童年记忆”的图画书们

你小时候,最爱看什么图画书?《小马过河》《九色鹿》《拔萝卜》的故事还记得吗?或者更早一点的,《三毛流浪记》? 几代中国孩子的童年,正是在这些图画书的陪伴下度过的。是的,当时我们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又印刷精美的绘本可以选择,没法接触来自世界各地
原标题:《三毛流浪记》《小马过河》《九色鹿》......,那些丰富过我们“童年记忆”的图画书们你小时候,最爱看什么图画书?《小马过河》《九色鹿》《拔萝卜》的故事还记得吗?或者更早一点的,《三毛流浪记》?几代中国孩子的童年,正是在这些图画书的陪伴下度过的。是的,当时我们没有现在这么丰富又印刷精美的绘本可以选择,没法接触来自世界各地的一流插画家和作品,但是这些美妙的本土故事和生动多姿的画面,也同样让每一个孩子着迷。近十几年,无数优秀的国外图画书被引进中国,在北京上海等大城市,还有机会看到世界上最出色插画家们的原作展览——比如最近正在北京展出的2018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以及从去年开始在全国各大城市巡展的世界插画大展·国际安徒生奖50周年展,等等。在新的视野中,我们会用怎样新的眼光回顾那些陪伴了我们许多年的故事和插画?今年的2018博洛尼亚国际插画展北京站,做了一场同期特展“守望童年——致敬中国原创图画大师作品展”,在今日美术馆3号馆的楼上楼下,来自丰子恺、张乐平、张光宇、田原等21位老艺术家的127幅经典作品与博洛尼亚获奖作品同时展出,让“老朋友”和“小朋友”们能一起感受不同的童年,不同的美好。近日,就在展出的一百多幅作品的环绕中,著名图画书画家朱成梁、资深图书装帧设计师陈泽新,以及著名插画家杨永青之女杨莹莹、著名插画家温泉源之子温凌,一起聊了聊“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那些不能忘怀的中国故事”。姊妹丰子恺画现场报道|新京报记者李妍一代中国童书插画家的故事虽然整个展览是从丰子恺、张乐平的作品开始,但是参展画家中的更多数,包括詹同、杨永青、田原、俞理、何艳荣、蔡皋、张世明、朱成梁、武建华等,是在20世纪50年代-80年代之间开始为儿童作品绘制插画的。他们当时的创作环境,和现在大不相同,有艰苦,有闭塞,但也有最纯粹的热情和热爱。朱成梁,国际知名图画书画家。1948年生于上海,自幼喜爱美术,少年时代在苏州度过。1968年赴苏州太仓插队务农,1973年考入南京艺术学院美术系油画专业,1976年进入江苏美术出版社从事书籍装帧工作,曾担任副总编、编审。编辑的“老房子”系列图书,获国家图书奖提名奖。《火焰》是他第一本自编自绘的图画书;《团圆》获得首届“丰子恺儿童图画书奖首奖”,入选《纽约时报·书评》2011年度世界儿童图画书榜单;《会说话的手》获2015年中国童书榜最佳童书;《老糖夫妇去旅行》插画作品获2016年博洛尼亚童书展插画奖;《老轮胎》获得了2016年陈伯吹国际儿童文学奖。《世界的一天》,朱成梁作品。朱成梁回忆说,自己上世纪80年代在出版社工作,“因为他们知道我会画画,他们就来找我约稿,然后让我画。那时候反正只要有画就行,不管画什么,不像现在要挑肥拣瘦,要挑自己最喜欢的。人家找到你画,就觉得人家看得起我,所以我就觉得应该画,什么都画。”《团圆》作者:余丽琼/文/朱成梁/图版本:明天出版社2008年2月而他最看重的好处,是画儿童书才有被彩色印刷的机会,“因为那时候要把自己的作品弄成彩色的很不容易,一般都是连环画都是黑白的。因为我在学校里学的是油画,所以特别喜欢用颜色画画,出版社会给我出版彩色的绘本也好,图画书也好,那是一个很荣幸的事情,所以我会很努力地去画。”杨永青(1927~2011)1928年生,上海人。早年师从上海著名人物画家谢闲鸥先生。擅长版画、中国画。1952~1987年历任《华东青年》杂志、《中国青年》杂志、中国少年儿童出版社的美术编辑和编审。曾任中国美术家协会儿童美术艺术委员会主任,中国版画家协会第一届理事。他一生创作的儿童绘本、连环画达252种,其中20多种在海外出版发行;另有国画创作千余幅,版画百幅。代表作有《离骚》《桃花源记》《拔萝卜》《东家西家蒸馍馍》《一粒种子》《风的传说》。离休后,主要从事中国画创造,专长传统人物画线描。代表作有《屈原九歌长卷》《观音造像》等。他曾获国际安徒生奖提名、全国少年儿童图书评奖美术一等奖等多种奖项。获中国版画家协会“鲁迅奖章”。杨永青作品。画出《拔萝卜》《神笔马良》《马兰花》等经典图画书的老一辈画家杨永青,一生创作的儿童绘本、连环画多达252种,这个数字是颇为惊人的。他的女儿、现在也在从事美术事业的杨莹莹回忆,自己小时候总是跪在凳子上看爸爸画画,画完以后过了一段时间,那些画慢慢都变成了一本一本的书又到了她的手里。她说父亲杨永青喜欢孩子,“画了一辈子儿童画,说下辈子我还要画”。温泉源(1935~2011),大连人。人民美术出版社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全国美协艺术委员会委员,中国版画家协会会员,全国少年儿童美展评委。1956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美术系。20世纪60年代初开始创作以儿童生活为题材的版画,并为报刊和儿童书籍创作单幅画和插图。1978年起,创作重点集中在低幼儿童的故事画册上,为孩子们画了60多本精美画册。主要作品有:《野花》《春娃娃》《小熊看病》《谁的小手帕》等。儿童读物《大椅子》的插图获1989年第七届全国美展铜奖;《谁的小手帕》获1980年全国少年儿童文艺作品评奖美术作品一等奖;《拍手唱卫生歌》获1982年全国少年儿童书籍优秀作品奖;《宝宝乖》和《哪个是我?》分别获1987年全国第一届幼儿图书评奖优秀读物奖和绘画一等奖。1992年获IBBY国际安徒生插画奖提名;1996年获鲁迅版画奖。温泉源作品。画家温泉源的儿子温凌,也同样在从事与美术相关的版画、摄影等工作。他也感慨老一代画家的产量之高和投入程度,“画这些童书的时候他们除了本职工作还能拿到一些额外的钱,他们非常满足了,即便稿费很低。不像现在要挑肥拣瘦,都不好好画。他们当时已经很满足了,特别投入。所以他们那一代整体水平很高,不光是一两个人。”因为自己深深喜欢这个工作,温泉源还一直希望儿子能接班,继续画儿童画。因为如此朴实的创作态度,很多画家的原稿在交付出版或杂志发表后,都未曾收回。有些被经手的编辑保管收藏起来,有些已经再难追踪出下落。展览中所展出的原画,就有一些是从编辑手中寻得。本次“守望童年——致敬中国原创图画大师作品展”的策展人、蒲公英童书馆总编辑颜小鹂说,这个展览带给她的感受就是“一直被每一幅画感动着,因为每一幅画背后的故事都在感动着我”。她相信,这些老一辈画家的作品,仍然会被我们今天的孩子喜欢,“不管作品到什么程度,我觉得现在拿出来看这些作品都很优秀,它们确实应该流传下去”。他们的故事,我们的故事带着时间的分量,老一辈画家们的故事当然都很动人。但切换到理性的态度,更值得探讨的问题或许是,这些画作对今天还有怎样的参考意义?我们如何公允地评价这些作品?中国的儿童图画书创作要向怎样的方向发展?展览中的老一辈画家们,创作的心态和借鉴的资源都比较单纯,而在全球化的今天,新一代的儿童插画家很难不受到“影响的焦虑”,并带来正反两方面的影响。插画家、资深图书装帧设计师陈泽新在活动上谈起了自己的一次经历:一次在上海国际童书展,他遇到了来自欧洲的一位金苹果奖(BIBGoldenApple)的评委,问起心中的疑问:“去年我们国家有20个人去参加评选,全军覆没,为什么全都没有评上?”对方的一句话给陈泽新留下了深刻的印象,他说,“这些参展的作品都好像似曾相识”。这就涉及到了在创作中的借鉴和主见的问题。朱成梁是一位有国际影响力的中国插画家。他获得过许多奖项,还参与过由日本图画书创作者安野光雅组织、来自8个不同国家的著名画家共同创作而成的图画书《世界的一天》,在其中负责创作中国的部分。他的创作手法吸收了很多中国传统民间美术的元素,比如《世界的一天》就运用了传统的红底子和民间泥人的造型元素来传达中国新年的场景。中国的民间美术资源是他的一个巨大宝库。杨永青作品。再如像杨莹莹讲到,她的父亲杨永青在开始儿童图画书创作之前,美术启蒙来自于传统国画,这成为他所有创作的功底和来源。与现在通行的从素描开始的美术教育相比,就提供了不同的积累和路径。当然,绝不是说只有回归传统才能找到自己的创作风格,但关于这个问题,老一辈画家的经历和作品或许仍然能带来一些启示,一些灵感。参展画家作品欣赏詹同(1932~1995),原名詹同渲,祖籍广东南海,1932年农历正月生于北平。1956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绘画系,同年至上海电影制片厂美术片组(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前身)工作。担任美术设计、导演,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艺术委员会副主任,上海美术电影制片厂一级导演兼美术设计。他的画除了构思奇巧外,造型和线条功夫都让人百看不厌。代表作有《猪巴戒吃西瓜》(儿童读物)《假如我是武松》(美术电影)《百鬼斩尽、此精独留》《摆平》(漫画)等。出版有《詹同漫画选》《詹同儿童漫画选》《中国漫画书系—詹同卷》和文集《我画漫画五十年》等。其漫画、美术电影作品多次在国内外获奖。1959年担任木偶片《雕龙记》美术设计,该片荣获布加勒斯特国际木偶影片及傀儡戏木偶片二等银质奖章。漫画《深山遇险》是首度在国际上获奖的新中国漫画之一。《百鬼斩尽,此精独留》获1982年全国漫画展佳作奖。儿童读物《猪八戒吃西瓜》获1980年全国少儿读物美术作品一等奖。1994年7月被中国美术家协会授予“中国漫画金猴奖”。俞理,1936年生,江苏扬州人。1957年毕业于鲁迅美术学院,擅长儿童书籍插图。代表作有《阿布加和中国医生》《风的故事》《独立行动》《岩石上的小蝌蚪》《小兔小小兔当了大侦探》等。《阿布加和中国医生》获1982年全国书籍插图三等奖;《数一数》获1988年幼儿读物美术一等奖;《岩石上的小蝌蚪》获1993年第二届全国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一等奖。张世明(1939~2016),1939年生于上海,江苏江都人。国际著名儿童图书插图画家、设计家。中央美术学院华东分院附中毕业,曾于纽约艺术学生联盟进修版画和壁画。擅长插图、油画。创作绘制的中国童话绘本《板桥三娘子》在意大利博洛尼亚获得1993年联合国儿童救援基金会大奖;绘制的《中国寓言》获1995年布拉迪斯拉发国际插画双年展(BIB)金苹果奖。《中国神话故事》获1890~1981年全国优秀少儿读物一等奖;敦煌故事《九色鹿》获1984年上海版协优秀图书奖。《南郭先生》造型设计获1981年优秀美术动画片奖,《后羿射日》获大陆优秀少年儿童读物一等奖。陈巽如(1949~),生于湖南长沙,1965年考入湖南戏剧学校舞台美术科,1969年下放农村插队。1970年分配到新华印刷厂当工人,1981年调湖南人民出版社工作,曾任湖南文艺出版社装帧室主任、副编审。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美协湖南分会理事。图画书代表作品:《三只小猫》《牛王节》。壁画《攻关》(合作)获1979年全国科普美展一等奖。儿童读物《金龙崖》获第六届全国美展银奖,《湘西行》在第二届全国青年美展获奖。《三只小猫》获台湾信谊幼儿文学图画书创作奖。本文系独家原创内容。现场报道:新京报记者李妍;图片及相关资料由出版方提供并授权刊发;编辑:走走。未经新京报书面授权不得转载,欢迎转发至朋友圈。▼▼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YKJX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