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0年手机进化史游戏艺术:游戏中女性角色的进化史

很多年前,当美国人拉夫·贝尔开始尝试用点和线的组合来模拟乒乓球运动的时候,或是当日本人西角友宏考虑用32个像素代表外星侵略者的时候,抑或是苏联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从拼图游戏得到灵感,准备编写一款落下方块消除图案程序的时候。他们大概都不会想
很多年前,当美国人拉夫·贝尔开始尝试用点和线的组合来模拟乒乓球运动的时候,或是当日本人西角友宏考虑用32个像素代表外星侵略者的时候,抑或是苏联人阿列克谢·帕基特诺夫从拼图游戏得到灵感,准备编写一款落下方块消除图案程序的时候。他们大概都不会想到,几十年后这些简陋的色块会演化成一个个形象鲜明,性格立体的角色,同时还会具备最重要的女性特征,甚至成为无数游戏的最大卖点。和许多游戏方面的起源问题都富于争议一样,最早在游戏中登场的女性角色也难以考证出一个确实的结果。业界通常认为第一款塑造了游戏角色本身,将其作为一个特定要素呈现出来的作品是经典的《吃豆人》,尽管这款游戏设计的初衷确实是为了吸引女性玩家加入进来,但显然没有达到预期目的。在电子游戏发展的萌芽阶段,男性玩家占据了绝对比例,这使得游戏角色的性别问题在起初远没有得到重视,或者说向着特定的方向发展。一个不可回避的事实是,70年代末到80年代初,在游戏中最先热衷于塑造女性角色,甚至努力用原始线条刻画出暧昧模型的那些作品,很大一部分都是带有色情要素的游戏,不得不让人慨叹“食色性也”。光荣的黑历史之一,就是在1982年推出了一款名为《NightLife》的游戏,直接宣称自己是“帮助已婚人士解决性生活中遇到的问题”而设计的,而在欧美市场当时尚没有分级制度的情况下,不少游戏这方面的表现更是臭名昭彰,色情暴力种族歧视禁忌话题应有尽有,一度让社会对游戏的观感跌到谷底,所幸随着雅达利大崩溃事件后,接下来的任天堂时代扭转了这一点。作为游戏史上最成功的品牌之一,马里奥也堪称最受欢迎的游戏角色之一,而这系列中同样一早登场的桃子公主自然也有资格成为游戏史上的重要女主角,尽管在最初的游戏里她的存在感多半还比不上库巴大魔王,当年的国内玩家甚至很多都不清楚这游戏的最终目的是要救公主……事实上如果考虑到《超级马里奥》最早是《大金刚》系列发展出来的衍生品,而《大金刚》的创意原本就是来自《金刚》本身,同时马里奥这一形象是任天堂争取大力水手版权失败后的产物,想来就不难明白女主角的定位和总是被抓走的原因了。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V6MlxkQd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