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诸葛亮的经典故事老子智慧10:治国要学刘邦,诸葛亮聪明反被聪明误?

文化界有一个悲观的论调:汉朝之后真正的中国文化已经消失了,没有真正的道家文化,也没有人懂真正的儒学为何物,看起来似乎在发展和繁荣,美其名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实都是瞎搞,把老祖宗的东西扔了,自己在那里胡咋呼。 这种观点未免太偏激,但也不
原标题:老子智慧10:治国要学刘邦,诸葛亮聪明反被聪明误?文化界有一个悲观的论调:汉朝之后真正的中国文化已经消失了,没有真正的道家文化,也没有人懂真正的儒学为何物,看起来似乎在发展和繁荣,美其名曰:百家争鸣百花齐放,其实都是瞎搞,把老祖宗的东西扔了,自己在那里胡咋呼。这种观点未免太偏激,但也不无道理,在汉代以前,中国的道家和儒家是不分家的,并没有根本上的分歧,是后来人出于各自各种各样的目的才把它们变得针锋相对面目全非。比如在“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这件事上,老子和孔子的儒家观点就是完全一致的。本章的内容就充分说明了这一点,前面讲的都是修身,经过“专气致柔,涤除玄览”达到“内圣”之后就要追求“外王”,用“知无知,为无为”的方法治国平天下。内圣外王就是修齐治平。内圣外王的修行之路内圣外王是修行的总纲领,是目的也是总体的步骤。内圣就是修身,在老子看来像婴儿那样的“专气致柔”是修身的最高境界。载营魄抱一是什么意思呢?道家和佛家都有一种说法,我们人呢并不是只有这个肉体,只是一副臭皮囊这么简单,人还有“灵魂”,肉身只是我们借以修行的工具。那是不是说肉体就不重要呢?当然不是,身体就像是硬件,精神是软件,硬件是软件的载体。没有身体,软件就无法装载和运行,更不要说是维护和升级了。中医是以道家的学说为基础的,中医里讲,人体有“营卫二气”相当于人体的元气,正是它们推动着人体正常的运行的,它们是人体的“魂魄”。晚上你睡着了,可是呼吸并没有停止,心跳也依然在持续,这都是身体的“魂魄”在维持身体的运行,不至于让它当机。人即使再高级仍然是动物的一种,所以难免会有吃喝拉撒喜怒哀乐七情六欲,这些东西好不好呢?没有好与不好,它们都是人体的功能,自然就是这样构造人体的,所以它们必然是合理的,也是自然的。人不吃饭就会饿死,不睡觉就会累死。欲望和情绪都没有问题,只要保持在正常的范围内就是合理的。但如果过了就会消耗元气,损坏身体的机能,使人的身心遭到破坏。营魄不能抱一,身心和谐就会分裂,失去本有的和谐。吃饭没问题,但你不节制,不停地吃,还不讲究什么垃圾食品化工原料都敢吃,结果吃成一个大胖子,多余的脂肪和垃圾就会成为身体的负担,所以要“抱一”。抱一不是说让你什么都不干,也别吃了,也别喝了,乖乖地等着自生自灭,坐以待毙,而是不要瞎折腾,不要做损害自己健康的事情。“一”就是身体机能的平衡健康的状态,是遵循自然规律和人体机能的行为。为什么说小孩是修身的最高境界呢?我们可以看到,小孩刚出生的时候身体是最健康的,不会生病,不用打针吃药,身体非常柔韧,不像成年人,身体很僵硬,到处都是毛病;小孩也是完全“身心合一”的,他们虽然哭闹没有什么知识文化,但是绝对没有什么心理问题,情绪也很健康。不像成人,什么抑郁症焦虑症精神分裂症,到处都是问题。但是后来因为饮食环境和各种活动的影响,他们的身体失去了平衡,失去了那种“一”的状态,就变得和成人一样了。道家的很多运动,比如太极拳站桩打坐,就是为了恢复人体的阴阳平衡,使身体重新回到“营魄抱一”的健康和谐状态。长期进行这些运动的人,身体的柔韧性就会变好,心态也很平和,慢慢就会向婴儿的那种合一的状态靠近。涤除玄览在前面讲过,相当于不断地反省和完善自己,就是“挫其锐,解其纷”让自己的天性和良知变得光明,符合天地人间的大道。世界上没有完人,谁都不完美,因而“涤除玄览,能无疵乎”是一个不可能完成的任务,需要我们用一辈子去不断接近这个目标。真正能做到大概就是传说中开悟的境界。天门又叫囟门,就是头顶上百会穴的一片区域,人体的地门在会阴穴。百会是所有阳经的汇合处,会阴是阴经的交汇处。所以天门在头顶,是人体的最高处,百会在躯干的最低处。早上要早起,在日出前起床,太阳升起来了,天地的天门就开了,人从睡梦中醒来让身体活跃起来,就是开人体的天门;早起要拉大便,让大肠经活跃起来,大地苏醒,天地的地门就开了,拉大便就等于是开人体地门,这就是“天人合一”。天地接通之后,人体的气血就会通畅。这里老子所说的天门还要更究竟一些,说的是人之所以会死,就是因为有生,如果连生都寂灭了,就不会有死了,也就是“无雌”。这里的雌说的是生殖,出生。至于人为什么会来到这个世上,这个比较复杂,有兴趣的人可以去查佛家的“十二因缘”,说的非常清楚和详细。无知者才能治理好国家?“爱民治国,能无知乎?”这句话看起来似乎很难理解,治国爱民难道不是需要智慧吗?为什么反而要“无知”呢?是不是老子老糊涂了,前言不搭后语?当然不是,这里的“无知”不是真的无知,而是在“知而后求无知”的境界。刘禅是个有名的傻子,让他做皇帝会有什么结果,历史已经回答了我们,但是秦始皇够聪明吧,汉武帝够有智慧吧,一样把国家搞得一团糟。所以“无知”不是让你不学无术,什么都不知道,一问三不知,而是不要恣意妄为,以为自己了不起,老子天下第一,我就是天,就是地,我的所有想法和做法就是天意,都是光荣伟大正确的,你们谁也不能违背我的意志。我们常说的一句话是人的成长有三个阶段:一,看山是山,看水是水;二,看山不是山,看水也不是水;三,看山还是山,看水还是水。人的认识也有三重境界:一,婴幼儿时期的无知状态;二,经过一系列的学习参悟掌握了足够的知识和能力的“有知”状态;三,消除自己的知见,惟道是从,达到一种无我无人的“无知”状态。这里的无知不是回归到婴儿时期的一张白纸,而是拥有了足够的体悟之后的一种更高的智慧。拿楚汉三国的故事来说,刘禅就相当于第一种无知,是纯粹的白痴;诸葛亮就是第二种状态,有很多谋略很多能耐;刘邦就是第三种状态,看起来什么都不懂,什么都不会,但是却能把国家治理得很好,是一种更高程度的“知”,是无知之知。刘邦的智慧与诸葛亮的固执刘邦自己亲口说过,论谋略,他不如张良;搞经济,他不如萧何;要说军事,他不如韩信。而且从品行上讲,恐怕他连项羽都比不上,相当于一个地痞小混混出身,可他就是凭借自己的优势打败了有着贵族血统英勇善战的西楚霸王,创造了大汉王朝四百年的基业。靠的是什么?因为他治国爱民“无知”,不是靠自己的才能,而是善于用人,用别人的才智,用能人的才智,用天下人的才智。于此相反的是,诸葛亮是历史上有名的能人,天文地理阴阳八卦奇门遁甲,无所不通无所不晓,文韬武略也是无人能及,可是他毕竟不是神,一个人怎么可能撑得起整个蜀汉的天下,什么事都亲力亲为,鞠躬尽瘁的结果就是“死而后不已”死不瞑目。因为自己的壮志并没有实现,先帝交代的任务也没有完成,当年刘关张兄弟和众多万千将士的心血都毁于一人。出师未捷身先死,长使英雄泪满襟。刘禅自然愚昧,偌大一个蜀国后期文官武将竟然统统无人可用,就是诸葛亮自己都找不到合适的接班人,诸葛武侯也难辞其咎。他就是太有为,太“有知”了,一阴一阳之谓道,你大包大揽太过操劳,属下大臣当然乐得逍遥,你太“阳”了,他们自然只能“阴”。蜀地天府之国人杰地灵,说没有人才是很难令人信服的,最合理的解释就是,一刘禅昏庸不懂知人善任,二,诸葛亮太固执己见,太相信自己,什么事都自己来,人才根本没有成长的环境,也没有发挥锻炼的机会。所以说,要论才能和人品,诸葛亮当然高出刘邦很多,但要论治国,刘邦显然要高出一筹。这就是治国爱民要“无知”的道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2Dpbw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