陆游和秦桧陆游与秦桧有什么深仇大恨?是国仇是家仇是私仇

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秦桧回南宋他对高宗说是杀了监视他的金兵之后逃回来的,实则他就是金人派回来的内奸、“卧底”!宋高宗听信了他的一派花言巧语,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到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当了整整十八年的丞相。当时
原标题:陆游与秦桧有什么深仇大恨?是国仇是家仇是私仇建炎四年(公元1130年),秦桧回南宋他对高宗说是杀了监视他的金兵之后逃回来的,实则他就是金人派回来的内奸、“卧底”!宋高宗听信了他的一派花言巧语,从绍兴八年(公元1138年)到绍兴二十五年(公元1155年),秦桧当了整整十八年的丞相。当时高宗皇帝软弱无能,导致大权会旁落,于是丞相秦桧大权独揽,一手遮天。秦桧掌权后做的几件事,件件都是令亲者痛、仇者快的大事。第一就是解除了抗金前线东南三大将韩世忠、张俊、岳飞的兵权。岳飞甚至还被陷害致死。所以后来陆游曾痛心疾首地高呼:“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夜读范至能,言中原父老见使者多挥涕,感其事,作绝句》:公卿有党排宗泽,帷幄无人用岳飞。遗老不应知此恨,亦逢汉节解沾衣。]说的就是朝廷在秦桧的掌握下,宗泽、岳飞这样的抗金大将都受到排挤,北伐收复中原丧失了最好的机会。秦桧不但是所有大宋子民的公敌,他还是陆游的“私敌”。于公于私,陆游和秦桧都有不共戴天的仇恨。那么,陆游跟秦桧的仇恨到底有什么渊源呢?首先陆家从陆游的父亲陆宰、叔父陆宲开始,都是坚定不移的主战派,也都是因为跟主和派发生冲突才被罢官的,父亲兄弟俩被罢官后一直只能在老家闲居,再也没有复出过。在陆宰的好朋友里面,很多都是秦桧的死敌,例如宋代的名臣李光,因为不附和秦桧的和议被罢官,跟陆宰来往密切,常常跟陆宰“剧谈终日”,一聊就是一整天。李光每次提到秦桧,都咬牙切齿地称他为“咸阳”。为什么会把“秦桧”叫做“咸阳”呢?咸阳曾经是秦朝的都城,而秦朝是以“暴政”闻名的,秦桧正好又姓“秦”,所以李光是把秦桧当作“暴秦”的,他曾经在朝廷上当着秦桧的面痛骂他卖国求荣。李光被贬到藤州(今广西藤县)的时候,陆宰还一直赶到诸暨,专程去送他。这就是摆明了和秦桧过不去了。除了家族的仇恨之外,陆游的老师也是秦桧的仇人。他的老师就是宋朝最大的诗派——江西诗派的传人曾几,曾几是青年陆游最为崇拜的偶像之一。曾几不但是诗人,而且和他的哥哥曾开一样都是有名的爱国志士。据说有一次,秦桧和曾开在一起聊天,曾开就故意问秦桧:“丞相觉得宋朝和金国之间应该是什么关系啊?”秦桧当时正在积极地主张绍兴和议,他可能一时没有听出曾开问题里面带的“刺儿”,就漫不经心地回答了一句:“本朝和金的关系,那就相当于高丽和本朝的关系一样啊。”当时宋朝跟位于朝鲜半岛的高丽国的关系是朝贡关系:高丽向宋朝称臣,每年要派使臣向宋朝进贡。秦桧这样的回答,就说明在他心里,大宋王朝向金国称臣也是理所当然的了。曾开一听,不禁勃然大怒:“丞相的任务,应该是帮助陛下富国强兵,怎么能奴颜婢膝到这个地步呢?我曾开可不敢听从你的教诲!”说完,拂袖而去。这样一来,曾开就把秦桧彻底得罪了。曾开的弟弟曾几也是坚决反对秦桧的和议政策的,所以兄弟俩一起丢了官。这件事当时在朝廷影响很大,陆游通过这件事,也更加崇拜曾几。曾几被罢官后,曾经到山阴来拜访陆游的父亲陆宰[据于北山《陆游年谱》,陆游从曾几游始于绍兴十二年(公元1142年)。]。当时陆游已经十八岁,看到自己崇拜的偶像居然从天而降,高兴得不得了,当即就拜曾几为师。他对这位老师非常尊重,陆游写诗的名声,一开始主要还是靠曾几宣传出去的。因为曾几在当时诗坛的地位很高,被他赞不绝口的人,名气很快就能传扬开去。除了写诗之外,陆游的爱国思想也深受曾几的影响,他每次去拜见老师的时候,听到的都是曾几的“忧国之言”,他说老师一家百来口人,却从来没有担忧过自己家里的私事,操心的都是国家的命运。他还只有十六岁(公元1140年)的时候,就第一次来到当时的都城临安,进军考场。不过因为年纪还轻,陆游倒也没有志在必得的想法,这次考试只能算是他的一次热身。第二次来临安考试,是在三年后,陆游十九岁(公元1143年),已经是小有名气的青年诗人,但结果仍然是名落孙山。这两次都没考中的原因是什么呢?并非陆游才学不够。他之所以连续两次失败,其中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那就是他的家族都是出了名的秦桧的反对派。尤其是陆游本人,在他十七岁那年,也就是绍兴十一年(公元1141年)的时候,岳飞被秦桧杀害,宋金签订绍兴和议。这件事对陆游的震撼非常大,他后来还写过很多诗文对岳飞的死表示痛惜。从此以后,反对投降求和就逐渐成了陆游诗篇当中最重要的主题之一,在这些诗篇里面他从来没隐藏过对秦桧的愤恨。这样一来,他自然也成了秦桧痛恨的仇人。陆游一辈子的理想就是抗金北伐,秦桧一心一意就想着投降金国,卖国求荣。想想看:朝廷大权是由秦桧把持的,主考官即便不是秦桧的一丘之貉,也大多不敢得罪他,像陆游这样不“识趣”的学生怎么可能通过考试呢?这两次的失败还不足以彻底打败陆游,毕竟那时候他还很年轻。所以,他第三次向秦桧的权威发起挑战就到了十年之后,这一年陆游已二十九岁。十年后,也就是绍兴二十三年(公元1153年),陆游再次来到临安。十年期间陆游经历了很多的家庭变故:结婚、离婚、再结婚、生子等等。其中对他影响最大的一次变故还是父亲陆宰的去世。按规矩,父亲去世,儿子必须在家守孝,守孝期间是不能参加科考的。所以,这前前后后一耽搁,就是整整十年。经过十年的韬光养晦,陆游早已经是名满天下的大诗人、大文豪了。他参加的这次进士考试跟一般的考试有点不同,叫“锁厅试”。因为陆游在这次考试之前,身份已经是荫补登仕郎,是一个九品的官职。宋代人做官还有荫补的制度,也就是说朝廷会根据祖辈父辈做官的功德,恩选其子孙直接入朝为官。不过登仕郎只是个虚衔,陆游的父亲致仕前官职并不高,再加上陆游上面还有两个哥哥,所以靠荫补的路子是不太可能上去的。要想正式进入仕途,还是得经过科举这条路。锁厅试就是专门针对现任官员的进士考试,意思就是“锁其厅而往应试”,性质有点像现在的公务员参加在职研究生入学考试。这次的锁厅试本来应该是毫无悬念的,以陆游的才学和名气,别说考个进士,状元及第应该都不在话下。可是他命不好,偏偏这次的考试,比前两次更加凶险。为什么呢?原因很简单,这回他遇到了强敌了!他遇到的强敌就是秦桧的孙子——秦埙秦埙的才学倒不见得怎么样,无论是比学问,还是比才名,他都不见得是陆游的对手,可是他凭着秦桧的权势,早就荫补为敷文阁待制、右文殿修撰了,官阶比陆游还要高。可秦桧还不满足,也想让孙子来个状元及第,让人刮目相看一下。在当时宋朝不论你的真才实学怎么样,也不管你当了多大的官,如果你不是进士出身,那就相当于没有地位,总是觉得低人一等似的。陆游之所以这么迫切的要考取进士一样需要这样的一种身份才能施展他一身的抱负。而秦桧对孙子秦埙这次考状元是志在必得,所以陆游能不能进士及第悬念很大。陆游经历前两次失败的教训,又碰到秦埙这样的考试对手,陆游本应该知道考试中什么能写什么不能写。然而陆游并没有吸取十年前失败的教训,仍然念念不忘北伐抗金、收复中原的理想。这就是陆游的原则:官当然要做,但要堂堂正正地做,要凭真才实学去做,陆游寒窗苦读了二十多年,为了能一朝金榜题名,陆游之所以清楚宋高宗和秦桧是什么样的人,但陆游并非趋炎附势之人,宁折不弯宁可牺牲仕途也要坚持一直以来自己抗击金军北伐的决心。然而这一次陆游遇到一个有良心有眼光还有胆量的主考官——陈之茂。这个陈之茂竟同样是敢跟秦桧叫板的人。他看到陆游的试卷,拍案叫绝:真是个有才华有血性的人啊!其实陈之茂也犯不着为了一个并没有私交的考生去得罪秦桧,可是人才难得啊!于是他也顾不得自己的前途,秉公执笔大笔一挥把陆游录取为第一名,秦埙排在了第二。在后来礼部的考试里,陆游还是名列第一。就这样,陆游有惊无险地进入了考试的最后一关:殿试。这名次一出来,秦桧恼羞成怒。第二年的殿试,名义上是由皇帝亲自出题目,秦桧便对软弱无能的高宗皇帝说陆游此人“喜论恢复”。他说:陆游仗着自己有点才,成天就喜欢跟人讨论怎么组织北伐,怎么去恢复中原的事,搞得人心惶惶的,影响朝廷政局的稳定。这朝廷又不是陆游的朝廷,他凭什么指手画脚呢?宋高宗本就是苟且偷安不敢得最金人的软骨头一听说陆游“喜论恢复”,陆游就此与状元擦肩而过,名落孙山。不但陆游自己被淘汰,连带提拔他的主考官陈之茂,也成了秦桧的仇人。然而还没来得及实施进一步的迫害计划,第二年秦桧就死了,主考官陈之茂虽然被罢官,但毕竟侥幸逃过了更大的劫难。但是陆游入仕当官的梦再次破灭。总有一个人在坚持,总有一件事要完成。以诗为媒,驭歌而行。不喧哗,自有声。——诗音传媒​欢迎大家评论转发!有不同见解畅所欲言让我们互动起来!请关注点赞!谢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55jbr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