约翰纳什美丽心灵&原创 《美丽心灵》——从天才约翰•纳什,看爱的拯救和天才的政治诉求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加缪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约翰纳什无疑是万众挑一的数学天才。 作为唯二获得奖学金进入普林斯顿的大学的天才,拥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无法辨别现实与幻境。影

原标题:《美丽心灵》——从天才约翰•纳什,看爱的拯救和天才的政治诉求

“重要的不是治愈,而是带着病痛活下去”——加缪

天才与疯子只有一线之隔,电影《美丽心灵》的主角约翰纳什无疑是万众挑一的数学天才

作为唯二获得奖学金进入普林斯顿的大学的天才,拥有逆天智商的他也一生都被精神病折磨,甚至无法辨别现实与幻境。影片讲述的就是约翰纳什——伟大的经济学家,诺贝尔奖得主。

21岁时就发表了关于博弈论的学术论文,提出了纳什均衡,对经济学的发展做出显著贡献。

我们定义天才,除了异于常人的超高智商,天才似乎还总是携带怪癖。内向孤僻,不合群是天才常有的特征,长期遭受校园暴力的图灵,自诩太阳的尼采,25岁就自杀的海子。

纳什同样也有精神方面的疾病,但幸运的是他有一位爱他始终不离不弃的妻子。

陪伴是最长情的告白,纳什的妻子在他最艰难的时候一直陪着他,一个人抚养他们的孩子,用所有的耐心和宽容去安抚狂躁的他。

现实生活中的纳什虽然也有各种精神缺陷,甚至有双性恋的倾向,但是一生和他的妻子也是相敬如宾。两位老人一直互相陪伴,不幸的是在一次外出过程中,纳什和妻子遭遇车祸,两人携手离开了人世。

不疯魔不成活,穷尽一生与命运博弈的天才

约翰纳什在普林斯顿大学没有朋友,孤僻内向不善于人际交往的他自己也承认“我有两个脑袋,但只有半颗心”。

纳什不喜欢去上课,认为上课会影响他的创造力限制他的思维,一味学习前人的理论对他没有意义。天才往往都是完美主义者,容不得一丁点瑕疵,也正因为这样,大多数天才才会有精神疾病。

他们对完美的追求已经到了病态,一旦没有达到他们的审美要求,甚至可能做出自残的行为。

纳什很骄傲,他相信自己一定可以在博弈论方面做出贡献,惠勒实验室是他唯一选择。纳什第一个幻想的对象,就是永远陪着他,开导他的葡萄牙“浪子”室友。

室友一直存在于纳什的幻想里,在他苦苦思索博弈论却没有创新的时候,会出来宽慰他。室友是纳什幻想出来的朋友,也代表了他的精神需求。伟大的数学家也渴望一个知心的好朋友。

在酒吧里,同学们都在思索怎样才能获得漂亮女孩的青睐的时候,纳什终于为自己思索已久的问题找到了答案。在竞争中,总有人会输,怎样才能找到一种均衡,让所有人都实现共赢。纳什对经济学家亚当斯密的博弈论提出了新的观点。

他终于进入了梦寐以求的惠勒实验室,也终于得到了大家的认同。

纳什进入了牛津大学继续开展他的学术研究。在这里他遇到了一生挚爱,他的妻子爱丽莎。爱丽莎是牛津大学的一名女学生,在一次课堂上对纳什一见钟情。不擅长与女孩交往的纳什鼓起勇气接受了女学生的约会邀请 ,二人很快就坠入爱河,最后走进婚姻的殿堂。

艾丽西亚只是看到纳什聪明英俊的外表,而不知道纳什患有严重的精神分裂。

但是即使后来她看到了他阴暗不为人知的那一面,也没有离开他始终不离不弃,纳什最后能走出精神分裂的阴霾,与幻觉和平共处,很大程度应该归功于他的妻子。不是他可能也像其他天才一样英年早逝。

影片一直以纳什的内心视角来观察,在他的幻觉里有三个人,每一个人都代表了他内心深处的精神需求。

第一个是他的室友,纳什不擅长人际交往,更不会说好听的话。在酒吧里,即使女孩对他有意思,他上前去一搭话也能把别人吓跑。室友是他幻想出来的,也是最能贴合他心意的人。

第二个是室友可爱的小侄女,小女孩活泼可爱,因为存在于他的幻觉里,所以永远也不会长大。

第三个是一个请他破译复杂密码的人,纳什是一个天才他对自己有极高的要求。

他的幻境里出现的第三个人请求他为其破译密码,表明了他对自己智力和能力的充分自信。纳什的精神最终崩溃也是因为第三个人。

他开始幻想自己有多么重要,除了他没有人能破解密码,因为了解了军事机密,他被俄国官方追杀,整日惶惶不安,最终精神彻底崩溃。

约翰纳什艾丽西亚

用精神战胜了精神病的人

纳什整日处于极度不安中,总是能看到幻想中的黑衣人来抓他

正在进行公开演讲的纳什又看见那个人站在教室后面,因为太恐惧他居然当众跑了,嘴里还一直发出大叫。影片是以纳什的视角来展开叙述的,所以我们能看到他幻想的黑衣人。

但是影片中的其他人,包括纳什的妻子都不能理解他。

这时候的纳什精神已经彻底分裂,无论在哪里他都能看到来抓他的黑衣人。他的妻子感受到了纳什的不对劲,找了医生来治疗他,但是纳什不愿意吃药,也不愿意接受治疗。

整日处于狂躁的状态,温柔的妻子接纳了纳什所有的暴躁,一直陪伴他,帮助他接受治疗。纳什是一个理性的数学家,但是在被精神分裂折磨的失去了理性。

最后纳什终于战胜了病魔,虽然那三个幻觉依然存在,但是他们已经能够和平共处。

“也许他们一直不会消失,但我已经习惯不理会他们”,纳什终于战胜了病魔,他依旧可以看到他们,但是他已经能够用平常心去和他们友好相处。

纳什醒悟的关键就是那个永远也不会长大的小女孩,他发现查尔斯的小侄女永远都是最初的样子,永远都不会改变 。

他终于醒悟了,原来一切都是幻境。原来室友和小女孩,黑衣人都是不存在的。

纳什无疑是幸运的,身边的人都对他很宽容,十几年来妻子一直不离不弃,始终如一的照顾他。当初普林斯顿的朋友,即使当时对他并不友好,爱嘲弄他。但是在大家都排斥他的时候又重新接纳了他,还是像当年一样“嘲弄”他。

虽然这一路经历了种种坎坷也曾走入歧途,但幸运的是,在终点的时候一切又回归正轨。纳什多年来的努力没有白费,他用自己的精神战胜了精神病,诺贝尔奖虽迟但到。

纳什的政治追求

导演借纳什来反映那个时代美国人的不安与惶恐

纳什幻想自己会被俄国的人抓走,整日疑神疑鬼。也正是因为美国2001年经历的恐怖袭击。

9.11事件让每一个美国人都对自身的安全产生了深沉的焦虑和对毁灭的强烈惶恐。

纳什作为一个美国人,又是一个数学天才,他去充当国家间谍,泡在图书馆研究数学理论,也是为了保护美国国家安全,希望美国成为世界上最强大的国家,这是一个数学家对于国家政治的诉求。

影片开头普林斯顿的教授就告诉学生数学家在战争中的重要性。数学家是助力美国超越苏俄成为超级大国的关键。纳什在普林斯顿接受这样的教育,作为一个美国人,他也希望做出些成就来报效国家,让美国人民不再在惶恐中度日,不再害怕随时到来的恐怖袭击。

纳什一生在科学方方面的贡献是巨大的,推翻了统治经济学界300年的理论,并且在应用数学和理论数学方面都有所突破。他所做的这一切不仅仅是为了实现他作为一个天才的自身价值,也有捍卫自己的国家不被赤化和毁灭的崇高目的。

电影作为艺术品,导演有刻意的对纳什这一形象美化,其实现实生活中,纳什不仅出轨和别人生了孩子,还是双性恋,而且对于自己的孩子他更没有尽到一个父亲的责任。

导演有意美化纳什,实则也反映了导演的政治诉求。纳什最后获得诺贝尔奖,家庭圆满幸福,反映了当时美国人所追求的美国梦。美国梦追求自由平等,追求个人价值的实现,追求家庭幸福。而这一切纳什都拥有了,这也是当时所有美国人所渴望的幸福生活。

小结

影片的开头有一个细节之处,纳什去找教授,看到一位即将退休的老教授,大家都涌上前去送他钢笔。

这是普林斯顿的传统,那是人们对他一生科研成就的鼓励。当时候的纳什很动容,因为自己还一事无成受同学们嘲笑,也会希望有一天自己也能享受同等的殊荣。

约翰纳什做到了,他一生的成就足以所有人为他献上钢笔。

最开始纳什说他自己只有半颗心,所以才会那么脆弱,承受不了压力,导致精神分裂。老年的纳什有一颗足够坚强且完整的心。

真正的勇士敢于直面惨淡的人生,敢于正视淋漓的鲜血”当纳什放下所有挣扎,与病魔握手言和的时候,他就是真正的英雄。

文/史书传音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KMRNd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