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侯祠简介李远:700多年前,元仁宗御赐南阳“武侯祠”,永载史册

01 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故国内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被后世尊称为武侯祠。千百年来,南阳卧龙岗或名曰庵,或名曰庐,或名曰庙,或名曰祠,时愈久而名愈高,成为豫西南名胜之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段往事。南阳武侯祠真
原标题:李远:700多年前,元仁宗御赐南阳“武侯祠”,永载史册01诸葛亮在世时被封为武乡侯,死后追谥忠武侯,故国内纪念诸葛亮的祠堂,被后世尊称为武侯祠。千百年来,南阳卧龙岗或名曰庵,或名曰庐,或名曰庙,或名曰祠,时愈久而名愈高,成为豫西南名胜之首。每一个名字,都是一段历史,都有一段往事。南阳武侯祠真正得到官方认可、并得到皇帝御赐,是在元代仁宗时期。明代南阳知府陈振豪题额蒙古族占领北方乃至统一全国后,元代统治阶级逐渐懂得利用孔子与儒学思想教育人民的重要性。忽必烈早期即开始接受儒家思想影响,汉族儒士得到了相当的重视。正如元朝人孔齐所云:“世祖能大一统天下者,用真儒也。”忽必烈以后的历代元朝皇帝,如成宗、武宗、仁宗、英宗等都恪守忽必烈的治国和用人原则,以儒家思想作为当时社会的统治思想。诸葛亮作为儒家思想的杰出典范,倍受元代政府的肯定和认可。据《元史·祭祀志五·武成王条》载:“武成王立庙于枢密院公堂之西,以孙武子、张良、管仲、乐毅、诸葛亮以下十人从祀。每岁春秋仲月上戊,以羊一、豕一、牺尊、象尊、笾、豆、俎、爵,枢密院遣官,行三献礼。”元朝武庙从祀规模开始大减员,但是仍然有诸葛亮,他的地位还是和孙武等平起平坐,诸葛亮在元代地位可见一斑。元仁宗元仁宗是元代颇有作为勇于改革的一代英主,是元朝第四位皇帝。仁宗通晓儒术,熟知佛教“明心见性”之理,其为人和蔼,对近臣贵戚以礼相待,平时生活不尚豪华,较为俭朴,从不巡游,也不沉溺于酒色。曾罢土木工程百余处,又禁诸王、大臣营建私第,精简禁卫。史书称他:“遵世祖通儒术。用汉臣,求言图治。”《元史》评价:“纵其一生,他还是一个有所作为的皇帝。”《元一统志》02诞生于元世祖时代的《元一统志》是由元政府主持编纂的一部空前完备而丰富的全国性地理志书。该书在卷三河南江北行省《古迹》中记载:“卧龙岗在南阳县境,诸葛孔明躬耕之地。”元代时期,诸葛亮自身品格和尽忠报国的事迹,成为当时统治者首选的典范,在这种形势下,南阳武侯祠得到了官府的认可和扩建。清代罗景编著的《卧龙岗志》收录有三块元代碑刻,分别是元大德四年(1300年)王谦所撰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元至元六年(1340年)程钜夫所撰的《敕建南阳诸葛书院碑记》以及元至正年间张继祖所撰的《敕赐诸葛书院增修学宫之记》,目前三块珍贵元代石碑遗失,不知所踪。只有元至正四年(1344年)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题咏碑,有幸得以存世,立于龙岗之上,仿佛悄然诉说着卧龙岗沧桑久远的过去……南阳卧龙岗武侯祠大拜殿立于元仁宗同时代的《汉丞相诸葛忠武侯庙碑》,是目前所知文献记载南阳卧龙岗最早的元代碑刻。作者感慨武侯秉承浩然之气,虽身死而气贯长虹,其忠贞浩然之气,激励了后世无数贤臣匡扶社稷,死而后已,文章议论风发,辩难迭起,理与情完美结合,贯穿始终。文章虽然简短,但处处闪现着不可掩抑的人文异彩,无论是历史价值还是文学价值,都是弥足珍贵,实为不可多得的佳作。该碑碑文除了大段歌颂诸葛武侯的功德外,还对元大德二年(1298年)年间,南阳监郡马哈马等修葺卧龙岗的经过进行记述,侧面反映出当时卧龙岗的占地面积和祭祀情况。《敕建南阳诸葛书院碑记》由元仁宗敕建,规模较高,反映出元代初年朝廷对南阳卧龙岗及书院兴衰的重视,是反映卧龙岗历史沿革的重要碑刻,不仅收录于清代罗景著《卧龙岗志》,《明嘉靖南阳府志校注》亦收录此碑碑文。从碑文得知,诸葛书院于元至大二年(1309年)开工,元皇庆元年(1312年)秋落成,并上报朝廷。据该碑文记载:“夫子庙,宜因旧制,殿曰大成之殿,门曰大成之门。侯之祠曰武侯之祠。……制曰:‘可。’”元仁宗于延祐二年(1315年)交中书平章政事与翰林院集议,给南阳卧龙岗古建筑群命名为“武侯祠”,为书院颁额为“敕赐诸葛书院”。并命翰林学士承旨程钜夫为此事撰写碑文并亲自书篆,但此后一直没有动工刻立,一直到元至元六年(1340年),才完成刻碑立碑之事。从此以后,南阳卧龙岗武侯祠正式得到朝廷钦定的地位。《元代崔帖谟尔普化题咏碑》元代以来,随着南阳卧龙岗知名度的逐步提高,招致更多文人墨客光临卧龙岗,缅怀先贤诸葛亮,并留下诸多传世佳作。元代书法家、文学家周伯琦《题南阳诸葛庙》曰:“剑江春水绿沄沄,五丈原头日又曛。旧业未能归后主,大星先已落前军。南阳祠余空秋草,西蜀关山隔暮云。正统不惭传万世,莫将成败论三分。”从诗中“南阳”“西蜀”可见诸葛亮起于南阳,成于西蜀,成就光辉的一生。现镶嵌于在南阳卧龙岗清风楼前右侧碑廊,由元代崔帖谟尔普化所作的题咏碑,已在武侯祠已矗立近700年。碑刻右侧为诗序:“按部至南阳,城南约五里许,望诸葛武侯庙有感而作。时至正四年春三月廿有一日也。”正文为七绝四言诗:“刘备潜心从此地,三分天下易成局。当时豪杰孰为最,矫矫南阳诸葛公。”落款为:“嘉议大夫河北河南道肃政廉访副使崔帖谟尔普化题。偕行者宪掾杨德春、李希矣、杜子昭也。”左侧为明代楷体补注:“石得之散地,拭而读之,知为武侯也。因命工置之祠下,书此乃告所日云。明嘉靖十九年庚子重阳南阳府知府吉泉孙哲书。”这块元代题咏碑为崔帖谟尔普化巡察南阳时题写,诗中详细指明了南阳卧龙岗的具体位置,不仅是现存最早与卧龙岗武侯祠直接有关的碑刻,也是卧龙岗唯一一方元代碑刻明代补注的石碑,是南阳卧龙岗悠久历史的实物证据。南阳卧龙岗武侯祠鸟瞰图南阳武侯祠作为一个熠熠生辉的文化品牌,是由元代仁宗皇帝所赐。如今,让游客步入已经发展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国家AAAA级旅游景区的南阳武侯祠,去瞻仰千古贤相诸葛亮,回顾这段让武侯祠倍感骄傲和自豪的历史时,应该永远记住元仁宗的名字。本文选自青年作家、南阳市卧龙作协副主席兼秘书长、《南阳文化》执行主编李远文化散文集《访古寻踪卧龙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2NaGw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