宁浩坏猴子影业逐影系列|宁浩:关注当代中国的坏猴子

文|余春娇 编|十二辰子 在《我不是药神》刚上映的那几天里,我密集地收到了朋友的推荐,并且他们推荐的逻辑都是:看到了豆瓣评分或预告片,就去电影院看了。结果真的很好看!很好笑,也哭得梨花带雨。这种惊人的一致性令我初次切身体会到所谓的“现象
原标题:逐影系列|宁浩:关注当代中国的坏猴子文|余春娇编|十二辰子在《我不是药神》刚上映的那几天里,我密集地收到了朋友的推荐,并且他们推荐的逻辑都是:看到了豆瓣评分或预告片,就去电影院看了。结果真的很好看!很好笑,也哭得梨花带雨。这种惊人的一致性令我初次切身体会到所谓的“现象级电影”。是朋友间的口口相传,最终形成了票房或评分这些令人惊叹的数据。这部导演文牧野的处女作长片,由徐峥领衔主演,监制宁浩,由宁浩成立于2012年的“坏猴子影业”电影公司制作发行。在影片热映的同期看到了一支宁浩导演的纪录片,才了解到这只大名鼎鼎的“坏猴子”的出处。在片中,宁浩说,“坏猴子”的渊源是他小时候在动物园看到的一只猴子,这只猴子除了每天抓着一棵树晃啊晃,别的什么也不做。宁浩说后来我明白了,他除了晃一棵树还可以做什么呢?而我除了做电影还可以做什么呢?只关注当代的中国,中国一只坏猴子宁浩是中国第四位票房过亿的电影导演,无论是他亲自执导还是参与制作的电影,都在商业上都获得了巨大的成功。更可贵的是,它们都同时保持着很强的作者性。他在以自己的方式不断寻找和创造国产电影的可能性。他关心的是作品的意义和好坏,而非上映后的成败。他冷静、专注,比如在喜剧电影大受欢迎的时候,却坚持拍摄了《无人区》。这部着眼于残酷现实的电影无论拍摄还是上映,都经历了很大的波折。“当时周围很多人反对,但反对不是关键,真理是越来越明白的,”宁浩说,“在对抗中找到正确性非常重要。”他本人,在徐峥、黄渤等朋友口中的关键词就是“反叛、创新、非黑即白、硬骨头”,他相信破坏与创造之间的联系,他的公司起名“坏猴子”,也是对不破不立的表态,他笑称:“听话就是乖,坏就是不怎么听话。”“坏”是宁浩就中国语境对自己的定义,如纪录片《逐影·宁浩:“坏猴子”的创造与破坏》的名字一样,是对“坏”的传统理解的质疑和重新定义。坏或破坏都不是目的,只是一种关注和表现当下的手段。“我们强烈宣扬传统,是因为传统的东西我们丢的太多了。但只有和当下发生关系,(传统)才是有意义的。”宁浩说自己只关注当下的中国,这一点不仅能从《黄金大劫案》、《无人区》、《疯狂》系列等他自己的电影中得到充分体现,也是为其他电影做监制的理由之一。《我不是药神》便是其一。主演徐峥,和宁浩互相陪伴合作多年,他们或许是以每部共同的电影标记时间的。他对程勇这一角色的多层次挖掘和演绎,也与他对宁浩的了解密不可分:“比较少看到这样的现实主义题材电影,完全写一个小人物,他甚至是个loser,就看这样一个人怎样在拯救别人的过程中完成自救。”我们习惯了用过去式或隐喻与现实对话,《我不是药神》对社会和人性的讨论,已经超越了“情怀”二字,称得上是一种骨气。这也是坏猴子在对抗中找到的正确性。《我不是药神》剧照幽默是他感受到的荒诞《疯狂的石头》无疑是当年国产电影中的一匹黑马,黑色幽默也就此成为大众认知中,宁浩电影的特质。路阳说,“他觉得电影一定要有意思,无趣的话那还不如不拍了。”所谓的有意思,最直观地体现在观赏性上,比如令人惊喜的叙事结构、或是黑色幽默的叙事风格。更深层次的,是宁浩本人对“有意思”的理解。面对“喜剧导演”的标签,他说“我拍的不是喜剧。我拍的是生活的荒诞。我只是喜欢研究现实中的荒诞性,我只对荒诞的处境特别感兴趣。我觉得人类本身就比较荒诞,可能你看它是幽默,我看它也不见得是幽默。”纪录片《逐影》将观众的视线重新拉回他的处女作《香火》上,影片的主角是一位要去建佛像的僧人。在宁浩看来,僧人的许多处境都称得上荒诞。比如他进了一间洗头房,比如他被抓以后和一帮小姐关在一起。这些荒诞接近于挫折带来的不真实感,也适用于人生的不顺畅感。这些处境令人本能地发笑,但笑容也会渐渐僵持在脸上。内心能感受到随之而来的、更有力量的悲凉。这么多年过去,宁浩镜头中呈现的生活中的荒诞,依旧有着触动人心的力量。在给演员说戏时,他主张“爱”不要那么急切,“不要急着把台词说完,你要演的不是戏,是人,是情绪”;他拿《甜蜜蜜》里张曼玉去见豹哥最后一面的哭戏举例,“她先笑,然后才哭。大家都觉得她是真悲伤。她演的不是她如何悲伤,而是她如何竭力藏起这股悲伤。”对宁浩来说,真实的人间悲喜都不会铆足了劲,它有一种本能的退缩。藏在笑点深处的情绪,才是他创作的动机。可能不会有太多人记住这样的片段,而宁浩却有着对一个饱满角色的深度感知能力,他也在身体力行的诠释着导演这个职业本应具有的品质。相对抽象的引导,对导演艺术创作独立性的保护对一个新入电影圈的导演来说,作品在前辈的帮助下得以成型,是一种幸运。而作品最后还是自己想要的样子,则称得上大幸。“我给他看剧本,他不会提具体的意见,只会说过了,或者不够,或者你的偏差可能有百分之七八十。是你想要的你去做,不是你想要的,就再思考思考。”身为监制的宁浩,对导演是一面镜子,不自带修饰,只是给出准确但抽象的引导。据文牧野说,宁浩为了避免给新人导演造成压力,每天拍摄完成后,也很少找他讨论。同样受惠于“坏猴子72变计划”的导演路阳,回忆《绣春刀》的拍摄时说,也担心过宁导会不会太强势、在创作上非常坚持自我,事实证明这种担心是多余的,“他更多的是在引导我,但真的不妙的时候,他会直接说出来。”宁浩与路阳在跟逐影团队接触中了解到,这正是他们拍摄这样一支人文纪录片的初衷,有很多像宁浩导演一样的电影人士,他们在创作的同时也在身体力行的、不计回报的帮助着年青的导演们,“像文牧野说,这是他的需求。”而对于这个行业而言,他们正在帮助孤力奋进的年青创作者找到对的人,对的方式,让创作人不再孤军奋战。对指导的度的把控,也是对新导演潜力的挖掘,带领他们找到更成熟的方法,而不是给他们的电影贴上自己的标签。宁浩自己,则对这种信任和体贴,作了谦虚幽默的解读,“我就是个陪跑的,我也不教你什么,要是拍出来结果不好,你也怪不到我头上(笑),要是好,那恭喜你。”他的表情随即变得认真和诚恳,“对我来说,重要的是参与感。”而当文牧野说,宁浩做这件事,就是开心,有人在这个时间块里一起做这件事的开心,或者,令他感觉不那么孤独。则能透过他的语气,真切感受到,宁浩与新导演之间的关系,除了扶持和提携,更是合作者和朋友间的惺惺相惜。对于逐影团队来讲,以此为初心,让更多幕后不为人知的创作故事,思考围度呈现给众多影迷甚至从业者,或许是一种对行业推进的方式。逐一念形罗万象影与宁浩专注电影一样,由耐飞出品的华语电影人纪录片《逐影》专注电影匠人的幕后,展示电影匠人们倾注在电影中的心血,以及一部电影从概念形成到最终完成经历过的曲折。每一期的创作都得益于背后团队耐飞的全力支持,这或许是耐飞对创作人关注的方式,对“人”的重视。《逐影》通过对导演本人及其合作友人的采访,呈现出立体的创作者形象,为影迷和华语电影的关注者提供一扇了解电影创作性的窗口。在宁浩之前,《逐影》以乌尔善、丁晟、大鹏、吴京为主角,《逐影·乌尔善》带观众了解了一位务实的理想主义者如何用光影呈现东方美学艺术;《逐影·丁晟》中我们认识了一位匠心十足的电影“轴”人;《逐影·大鹏》我们看到了一位从不曾放弃梦想的造梦者,《逐影·吴京》又开启了一段穿越狼烟见英雄之路。宁浩之后,最新一期《逐影·徐峥》也即将上线,这次,他是演员——徐峥。接下来逐影人的脚步还在追随着徐峥、曹保平、张婉婷(中国香港)和魏德圣(中国台湾)导演。希望能够获得更过影迷的支持和陪伴。-FIN-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ErqeaGrJ7.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