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解之缘盛则美,定则安,毛主席与昌宁的不解之缘

1976年9月9日 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 举国上下为之哀恸 哪怕是在四十二年后的今天 当我们再次回想起伟人风云激荡的一生 脑海中浮现出的依旧是那个 于历史的风口浪尖处鼎定乾坤 重整山河的伟岸身影 或许,用昌宁这两个字来形容毛主
原标题:盛则美,定则安,毛主席与昌宁的不解之缘1976年9月9日伟大领袖毛主席与世长辞举国上下为之哀恸哪怕是在四十二年后的今天当我们再次回想起伟人风云激荡的一生脑海中浮现出的依旧是那个于历史的风口浪尖处鼎定乾坤重整山河的伟岸身影或许,用昌宁这两个字来形容毛主席的生前身后的功绩与展望,再合适不过了昌谓之盛,盛则江山壮美宁谓之定,定则万民和安不过,对于一生嗜茶的毛主席来说昌宁所代表的含义,却并不仅限于此————/昌宁/————时间回溯到1958年4月,在云南西部一个叫做昌宁的地方,地方国营云南省昌宁县精制红茶厂正式成立。凭借着第一代制茶大师们以及所有厂工的艰苦奋斗,素有滇红之巅美誉的红茶厂创收利润高达二十余万,实现了‘当年建厂当年投产当年盈利’的壮举。-昌宁县精制红茶厂全体成员合影-同年12月,仅仅建厂八月的昌宁红茶厂便因为表现优异,获得了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的“全国农业社会主义建设先进单位”荣誉奖状。-周恩来总理亲笔签名奖状-这极大地激励了茶厂每一位制茶人们的心,自此,昌宁红茶厂日渐壮大,以至于六十年代开始,每年完成40-50吨对苏联出口的销售茶品。-苏专家调研-这份远超同行的成绩逐渐传到了党中央和毛主席的耳中。“有多大能力担多大责任。”于是,1962年,昌宁红茶厂接受中央下放紧急任务,为建国13周年特制一批大金芽红茶。要在几个月的时间内研制一款新茶,对于当时的昌宁红茶厂来说,时间相当紧迫。人力、物质的缺乏是第一大难题,时任昌宁红茶厂质检科长的杨寿祥接到消息后,决心迎难而上。参与研制的人手少,就增加每个制茶师傅的工作时间,制茶过程中需要严格把控每个环节的时间,关键时刻更是不眠不休;缺乏揉捻机械,就全程采用手工揉捻,保质保量。最艰难的,当属研发一款新茶的不断摸索和试错。鲜叶摊晾的时间、揉捻的强度、发酵的温度、干燥的程度等关键因素在师傅的手下经过几十遍试验。炎炎夏日,无数的心血与汗水挥洒在工厂的茶烟中。凭着制茶师傅多年的专业经验和悉心探索,大金芽终于不负众望被成功研制出来,送进了北京中南海。“茶可以益思、明目、少卧、轻身,这些可是药学祖师爷李时珍说的。”毛主席如是说。他通晓古今茶事,知茶,识茶,自然也极能品茶。初尝大金芽后,只觉甘鲜回味,香甜可口,便连道三个好字。于是短短数日之后,昌宁红茶厂就收到了邓小平同志的来信,信中传达了主席品茗的溢美之词:“大金芽红茶,非常好喝,希望你们再接再厉,扩大生产,继续前进……”-毛主席称赞信-主席的肺腑称赞是昌宁红茶厂全体员工的毕生光荣,便由此,昌宁红茶厂在生产滇红的基础上生产普洱茶,同时茶厂更名为“云南省昌宁茶厂“,并在普洱熟茶发酵工艺创始后,开创了熟普的新纪元。-云南省昌宁茶厂-茶厂依然每年都会生产一批大金芽送往中央,主席虽因公务繁忙和年事已高不再回信,但于嘴边还是赞不绝口。如此,往后50年的风雨,岁月恒古,饱经沧桑。伟人也有穷尽之时,昌宁茶厂却绵延至今为中国茶叶的发展史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峥嵘年华,茶香不断,古朴的仓库徒添了多少道时间的刻痕,无声见证了昌宁茶厂长达半个世纪的伟大征程。一代又一代茶人在这里成长,一辈又一辈匠心在这里传承。只是当年那位挥斥方遒的世纪伟人已长眠山河,不复品茗于是,便有愿为昌宁,于国于民也有茶为昌宁,于质于心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G4g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