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随笔文化随笔之“您吃过‘将’吗?”

您吃过“将”吗? 撰稿:成宇 见到这个题目,您一定会以为我写错字了,“将”不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将”吗?我们见到“将”(jiànɡ),自然想到的“将军”。但是我要告诉您,我没有写错,“将”最初的字义不是“将军”,而是我们现在常用的
原标题:文化随笔之“您吃过‘将’吗?”您吃过“将”吗?撰稿:成宇见到这个题目,您一定会以为我写错字了,“将”不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的“将”吗?我们见到“将”(jiànɡ),自然想到的“将军”。但是我要告诉您,我没有写错,“将”最初的字义不是“将军”,而是我们现在常用的一种调味品——酱。在甲骨文中,“将”是一个“爿”的右边加上两个“又”组成的,“爿”代表床,两个“又”是两只手,这是一个会意字,代表什么意思呢?它是在床前照顾年老体弱的人,这时的主要任务就是给年老体弱的人准备食物,而最适宜的他们的食物就是“酱”。《説文解字》中说:“酱,醢也。”是一种用肉经过发酵以后制成的糊状食物。后来“将”的本义逐渐消失,借用作了其它字义,于是古人又在“将”加以简省,并在它的下面加了一个“酉”字,“酉”是一种酿造、发酵食物的容器,这是“酱”就不在是一个会意字,而变成了形声字。“酱”在古代主要是肉酱,“将”里边的“夕”就是肉食的意思,而且至少有三千年的历史了,班固的《汉武帝内传》中,记西王母下人间见汉武帝,其中记西王母告诉武帝,说神药上有“连珠云酱”“玉津金酱”,还有“无灵之酱”。于是就有制酱法是西王母传与人间的说法。西王母下凡自然只是传说。另有说法,说酱乃周公所创。如果按照张岱《夜航船》的记载,说有巢氏教民食果,燧人氏始钻木取火,作醴酷(通过蒸酿而成熟食),这样“酱”的发明就可以上推的远古时期。《礼记•内则》中有“濡鸡醢酱,濡鱼卵酱。”《周礼》中有“酱用百有二十瓮。”这些记载也佐证了至少在西周之前,我国就有了“酱”这种食物。由此看来,“酱”出自中国是确定无疑的了。从《说文解字》的解释“酱”为“肉酱”看,“酱”最初不是一种现在意义上调味品,而是一种佐餐的配食。它的加工方法是将新鲜的好肉切碎,用酿酒用的曲拌均均匀,然后装进容器,再用泥封住容器的口,放在太阳下曝晒,等酒曲的味道变成酱的气味以后,就可以食用了。后来又逐渐有了我们现在说的果酱、面酱、豆瓣酱、花生酱、芝麻酱等,在物资匮乏的年代,我们很多家庭都自制各种各样的酱,现在看来虽然简陋甚至不太卫生,但那时却无疑是一种美味佳肴。在现代,“酱“不仅是一种食品,还是一种在年轻人中比较流行的时尚用语,用于人称代词之后,表示亲近、亲昵、喜爱的意思,比如“某某酱”,这种用法来自于日本。“酱”也和柴米油盐一样,是一个比较古老的姓氏,现在这个姓氏的人数极少,大概只有两位数,主要分布在云、贵、川、鄂、豫地区的汉、苗、侗、白4个民族。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zdnojZW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