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原文翻译“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是个精致的美食家吗?不是的。

“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是孔子主要的饮食观之一。 有人认为“食不厌精”,是指吃东西不厌其烦,吃得精致; “脍不厌细”是切生鱼片或切生肉片要切得非常地精细, 从而得出结论:孔子是个精致的美食家。 此后,自己在吃东西的
原标题:“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孔子是个精致的美食家吗?不是的。“食不厌精,脍不厌细”出自《论语·乡党》,是孔子主要的饮食观之一。有人认为“食不厌精”,是指吃东西不厌其烦,吃得精致;“脍不厌细”是切生鱼片或切生肉片要切得非常地精细,从而得出结论:孔子是个精致的美食家。此后,自己在吃东西的时候也讲究一下,因为圣人都是这样的。就连宋代朱熹解释这句话时也说,吃东西吃得精细能使人健康,生鱼片或生肉片切得粗对人体有害,所以要吃得精细一点。(“食精则能养人,脍粗则能害人。”)鲁迅先生在《由中国女人的脚,推定中国人之非中庸,又由此推定孔夫子有胃病》中说,“食不厌精,脍不厌细”的条令却有些稀奇,从而推断出吃得这样精细大概是为了帮助消化。那么孔子是保温杯泡枸杞的养生专家吗?也不是。其实是人们对这个“厌”字产生了误解。有人解释这个“厌”字,同“餍”,是吃饱的意思,引申为满足。意思是吃东西不因为精致就多吃,吃生鱼片或生肉片不因为切得细就多吃。这样的解释勉强能符合孔子的圣人身份,还算是契合他一贯提倡的人格修养。其实在《说文解字》中,“厌,笮也”,“笮,迫也”,迫是强迫,强求。意思是说:吃东西不强求精细,吃生鱼片或生肉片不强求切得细,就是对生活不做过分的要求。这个跟孔子一贯提倡的人格修养是一脉相承的。如,他说君子要怎样才算专心追求学问呢?摆在第一条的是饮食方面只要吃饱就可以了,不要对生活太多的要求。(“君子食无求,饱”)孔子对精致的盛宴,是非常反对的。如果用丰盛的酒食来招待他,孔子一定会改变脸色,站起来,像迅雷和大风一样发脾气,要求一定要更换。(“有盛馔,必变色而作,迅雷风烈,必变。”)孔子的饮食观的第二点是要求干净卫生。饭食变味,鱼、肉臭了,不吃。(“食饐而餲,鱼馁而肉败,不食。”)变色了,不吃。(“色恶,不食。”)气味难闻,不吃。(“色恶,不食。”)孔子的饮食观的第三点是要求合适。烹调方法要合适,烹调不当,不吃。(“失饪,不食”)时间要合适,不当时的不吃,或说不到该吃饭时,不吃。(“不时,不食”)食材处理要合适,切割得不正规的,不吃。(“割不正,不食”)调味品要合适,酱不合适,不吃。(“不得其酱,不食”)肉分量要合适,肉虽然多,分量不要超过主食。(“肉虽多,不使胜食气。”)酒要喝得合适,只有酒没有限制,但不喝醉。(“惟酒无量,不及乱。”)此外,还有(祭时)买来的酒和干肉不吃。(“沽酒市脯不食。”)不去姜,也不多吃。(“不撤姜食,不多食。”)等等。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OvXyr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