万州天气预报万州传统文化:竹琴,你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亲眼见过

这几天,重庆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们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参与一台由中央电视台、司法部举办的“普法”节目录制。在节目中他们将表演一段四川竹琴《提醒你我他》,稍后还将以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全国观众见面。 事实上,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
原标题:万州传统文化:竹琴,你可能听说过,但不一定亲眼见过这几天,重庆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的演职人员们正在忙碌着。他们正在参与一台由中央电视台、司法部举办的“普法”节目录制。在节目中他们将表演一段四川竹琴《提醒你我他》,稍后还将以电视节目的形式与全国观众见面。事实上,作为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四川竹琴,这已经不是第一次出现在全国观众面前。最近几年来,由于我区的大力扶持和三峡曲艺保护传承中心演职人员的努力,作为巴渝地区特有的四川竹琴曲艺,已经逐渐走向全国,走进全国观众的视野。四川竹琴是我区首个全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民间曲艺四川竹琴算得上是一朵奇葩。如今,在万州的街头巷尾还经常能欣赏到这种艺术表演形式。这一项古老艺术又重新焕发着新的生机。(国家级传承人华国秀)刘国福是四川竹琴第8代传人。这段唱段叫《捉放曹》,是四川竹琴的经典唱段。刘国福手上拿着的就是竹琴。竹琴是由一根长约2.5至2.8尺的竹筒和一对竹板组成。竹筒为琴,板为简板,做工讲究,尺寸和用料严格。因琴音近“嗙”,简版音似“尺”,民间又称为“尺嗙嗙”。竹琴,是巴蜀传统曲艺形式之一,为群众所熟悉,据老艺人传言,它源于河南,清初在四川的一些水陆码头和城镇中出现了道士的竹琴演唱,内容多为二十四孝之类。作为劝学的说教,是为了宣传道教教义。关于竹琴有史可查的始祖,系道家人氏——万州北山观的王道合。他生于清嘉庆元年,13岁入道,21岁创始“四川竹琴”。最初,竹琴多用于道家宣传教义,因声音好听,由始祖王道合称之为琴,并戏称道琴。竹琴曲牌有九板十三腔。可单独演唱,也可与琵琶、三弦、杨琴、大胡、二胡等民乐混合演唱。表演时,根据剧情节奏或疾或缓敲打,做到敲打自如,心到神到,悦耳动听。这种技巧有助于环境和气氛的烘托,它丰富了表演的内容。早些年,竹琴在万州区及周边县份最为盛行。到20世纪初仍有不少竹琴艺人在茶馆酒肆坐堂卖艺。可以说,凡是有茶馆的地方,就有竹琴演唱的声音。民国初年,竹琴艺人刘宝山在万县行艺,被誉为“竹琴小教主”,能自编自唱,有《花月词》一首传世。在民国初期,竹琴曲艺达到了顶峰时刻,1936年在万县西山路茶馆成立“万县竹琴业余俱乐部”,有会员五百人。1938年,在万县公瓦溪下排冯作然茶馆成立“万县竹琴会”,挂牌演唱,设置二十多根竹琴,活动时间最长。新中国成立之后相当长时间,四川竹琴仍然是万州及周边地区群众文化娱乐的重要部分。1958年,周恩来到万州视察,曾观看四川竹琴表演。自1980年至1992年,创作演出的竹琴节目获得地区级以上奖励的有30多个。1995年,中央电视台《东方时空》栏目与香港凤凰卫视先后对四川竹琴以“气绝大观”、“四川奇葩”作为专题片向全国播放。(1986年四川人民广播电台录制《华子良传奇》)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受电影、电视、网络的冲击,竹琴的观众越来越少。除了部分中老年人有充裕的时间悠闲地品味外,绝大部分年青人则是把它当作稀奇来观赏。加上资深艺人均已年迈,或退出舞台或相继谢世,致使很多绝技难以得到传承。原重庆三峡曲艺团副团长吴卡亚是四川竹琴第8代传人,也是最早发起保护四川竹琴的艺人之一。她花了1年多的时间,将许多民间的竹琴曲牌收集起来,并整理成册供新学员学习。(2012年出版四川竹琴(重庆)曲谱选)同是四川竹琴第8代传人的原重庆三峡曲艺团团长潘光正还专门收徒授课,传承曲艺。在经费紧张的情况下,原重庆三峡曲艺团团长张克宪专门安排资金和人员,教授年轻人学习这一项传统曲艺。(潘光正、胡冯演唱《月下盘貂》)2008年,四川竹琴被纳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名目,标志着四川竹琴的保护被提升为国家级项目。《三峡我的家》《说唱万州新变化》《古琴新韵》《家住棉花地》《妹妹花轿几时来》《竹之鼓乐舞》《古道乡音》等竹琴新作逐渐走进市民视野。同时四川竹琴节目也屡屡斩获“群星奖”等多个全国性大奖。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V6vW7prGg.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