浣溪沙苏轼&如何看待苏轼在宋词上的成就?_题材

刘辰翁曾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由五代至柳永,词为艳科,填词以协律为要,表意以婉约为宗,词附庸于音乐,是娱宾遣兴的工具。到苏轼,词风突变,"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

原标题:如何看待苏轼在宋词上的成就?

刘辰翁曾说:"词至东坡,倾荡磊落,如诗,如文,如天地奇观。"由五代至柳永,词为艳科,填词以协律为要,表意以婉约为宗,词附庸于音乐,是娱宾遣兴的工具。到苏轼,词风突变,"一洗绮罗香泽之态,摆脱绸缪婉转之度"(胡寅《酒边词序》)。

苏轼在词的创作上取得了非凡的成就,就一种文体自身的发展而言,苏词的历史性贡献超过苏轼的文和诗。苏轼继柳永之后,对词体进行了全面的改革,突破了词为"艳科"的传统格局,提高了词的文学地位,解放了词体,开拓词境,使得词成为一种独立的抒情诗体,开创了宋词的新纪元。

诗词一体的词学观

自晚唐五代以来,词一直被视为"小道"。文人只是写诗余力或游戏态度填词,词在宋初文人心目中的地位是"方之曲艺,尤不逮焉",不能与"载道"、"言志"的诗歌等量齐观,而苏轼首先在理论上破除了诗尊词卑的观念,他认为诗词一体,诗词同源,词乃是"诗之苗裔",诗与词虽在外在形式上有所差别,但是他们的艺术本质和表现功能应当是一样的。因此他常常将诗与词相提并论,他说柳永《八声甘州》中的名句"不减唐人高处"。正是由于苏轼从文体观念上将此提高到和诗同等的地位,才为词向诗风靠拢,实现诗词一体提供了理论依据。

扩大功能与开拓词境

五代、宋初的词,题材狭窄,内容贫弱。苏轼革新词体,内容和题材不断扩大,突破了词为"艳科"的籓篱,使得词从"花间""尊前"走向广阔的社会人生。苏轼不仅以词写男女之情、离别之恨、羁旅之愁等传统题材,而且把诗人惯写的怀古感旧、伤时论世、纪游咏物、悼亡赠友、谪居谈禅等题材和内容全部纳入词的创作领域,凡可以诗者皆可入词。他以词抒发慷慨激昂的立功报国豪情,如〔江城子〕《密州出猎》,以键笔刻画了一个英气飒爽、胸怀壮志的人物形象,感情奔放,气度非凡;他首次把农村题材写入词中,如〔浣溪沙〕五首;他以词抒怀言志:有感悟"古今如梦,何曾梦觉,但有旧欢新怨",有乐观的超然自适"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有被贬谪后孤高自赏,不肯随人俯仰的傲岸和高洁"拣尽寒枝不肯栖,寂寞沙洲冷"。他的〔江城子〕《乙卯正月二十日记梦》更以词悼念亡妻,笔力沉挚婉曲,回肠荡气,是宋代词坛上第一首悼亡之作。

十年生死两茫茫,不思量,自难忘。千里孤坟,无处话凄凉。纵使相逢应不识,尘满面,鬓如霜。

夜来幽梦忽还乡,小轩窗,正梳妆。相顾无言,惟有泪千行。料得年年肠断处,明月夜,短松冈。

以诗为词的手法

"以诗为词"的手法是苏轼变革词风的主要武器,所谓"以诗为词",就是将诗的表现手法移植到词中,主要表现为用题序和用典故两个方面。

词本是长于抒情的,但是苏轼把词变为缘事而发、因情而作,在词中与诗一样大量采用标题和序的形式,交代了词作的创作时间地点,赋予了词的题序以新的功能。如《水调歌头》的小序:"丙辰中秋,欢饮达旦,大醉。作此篇,兼怀子由。"

在词中大量用典,始于苏轼。在词中使事用典,既是一种替代性、浓缩型的叙事方式,也是一种曲折深婉的抒情方法。〔江城子〕《密州出猎》就具有浓厚的叙事性和纪实性,作者用孙权射虎的典故来做替代性的概括描写,寥寥几笔写出了太守一马当先、亲身射虎的英姿。词的下阙用冯唐故事,既表达了作者的壮志,又蕴涵着对历史人物和自我怀才不遇的隐痛。这种以诗为词的,不仅丰富和发展了词的表现手法,对后来词的发展产生了重大影响。

风格豪迈奔放且多样化

唐五代以来,词都是以婉约为宗,风格单一。苏轼对弥漫词苑的浮艳柔媚之气极为不满,于柳永与婉约词派之外,另立一宗,成为宋代豪放词派的开创者,使宋词的艺术风格趋于多样化。〔念奴娇〕《赤壁怀古》一词,雄奇阔大,豪放恢宏,于怀念古代英豪之中写感叹自身失意之情。但苏轼的词又不只是有雄放的一面,而是随意境之变,呈现出多样化的风格。如〔八声甘州〕"有清风万里卷潮来"之清秀跌宕;〔卜算子〕"缺月挂疏桐"之清幽空灵,〔水龙吟〕"似花还似非花"的幽怨缠绵……

在两宋词风转变的过程中,苏轼是关键性人物,苏轼的词体解放精神直接为南宋辛派词人所继承,形成了与婉约词平分秋色的豪放词派,他的影响一直波及清代的陈维崧等人。元好问的《遗山自题乐府引》说"乐府以来,东坡为第一",并非过誉之词。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MLqX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