接地气你好,之华|最接地气的胡歌家暴,之南知道有反家暴法吗?

我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女性的血与泪一次次涂洒在家暴这条漫漫长路上。 ——遇言姐 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你好,之华》延续了其以往作品的风格。 滤镜下的画面干净温和,人物克制含蓄,叙事节奏缓慢悠长,当姐姐之南边停自行车边教导妹妹之
原标题:你好,之华|最接地气的胡歌家暴,之南知道有反家暴法吗?我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女性的血与泪一次次涂洒在家暴这条漫漫长路上。——遇言姐作为岩井俊二执导的首部中国电影,《你好,之华》延续了其以往作品的风格。滤镜下的画面干净温和,人物克制含蓄,叙事节奏缓慢悠长,当姐姐之南边停自行车边教导妹妹之华“别给人家添麻烦”时,遇言姐恍惚觉得这段故事发生在北海道而非海蛎子味的大连。▲00后张子枫的表演相当惊艳。此前,她在《唐山大地震》中饰演童年的“姐姐”少年的烦恼,中年的怅然,手写的信件,死亡的意向……岩井俊二仍然还是那个《情书》的岩井俊二,《花与爱丽丝》的岩井俊二。只是,当这些日系元素嫁接到中国,难免令人觉得有些别扭隔阂。一部刻有导演烙印的小清新电影,只不过并不是大部分国人的青春。与略显“水土不服”的观感相比,胡歌客串的家暴男可谓丝丝入扣,这段仅露出冰山一角的家暴真相,可能才是全片最接地气的剧本桥段。▲胡歌不惜自毁形象的渣男演绎,非常到位如同《蝴蝶梦》一般,电影中挥之不去的情愫都围绕着一个业已离世的中年女子——之南。《你好,之华》以之南的葬礼开始。在人们的回忆中,之南是如此美丽、优秀、高洁,就像是一朵远远的高岭之花,哪怕只露出戴着口罩的半张脸,那惊鸿一瞥足以让人魂牵梦绕。▲之华的姐姐之南。每个人的青春记忆中都有过这样的女孩子,人漂亮、学习棒、性格好,还是学生会主席,那些年我们暗恋的女神,最终都成了别人的新娘就是这样一位美好的女性,却因家暴患上抑郁症,遗下一双儿女自杀身亡。底蕴恬淡的影片中没有交待这一切是如何发生的。我们只知道之南读大学时爱上了食堂里剁白菜的小子。这个马龙·白兰度一样的男人又帅又酷,浑身透着不羁和神秘,跟之南以往认识的男生是那样不同,而90年代初的大学又充满着浪漫气质,号称游吟诗人和流浪歌手的男人屡屡得手。当厨子张超出现时,已经是个酗酒、惫懒的无赖,身边是一个面色青肿、大着肚子的新欢。▲胡歌饰演的张超,先是家暴老婆,再是离家出走,间接导致了之南的抑郁自杀。这哪里是小清新,分明是恐怖片啊他卑微又自得地讲述自己是如何从天之骄子的身旁撬到了全校最漂亮的女生,他痛苦又困惑地讲述自己在之南面前的自惭形秽,像个笑话。在成为歌星或演员的梦想破灭后,张超在每一次酒后对之南拳脚相向,发泄对世道不公的憎恨,发泄对自己无能的憎恨。“我和她有两个孩子,她们三个人,眼睛一模一样。每一次我看着他们的眼睛,我就觉得害怕。觉得我真他妈是个废物,窝囊废。”他说,继而微微一笑:“她一点女人味儿都没有,整天畏畏缩缩,我看着就想打。”表情充满着轻蔑和嘲讽,毫不掩饰自己是个人渣。可悲、可叹、可怜。那个曾经无比美好的之南就这样成了一个自命不凡的失败者为了证明自己魅力的牺牲品。▲曾经闪闪发亮的之南,被无声毁灭了的之南看过首映的观众说,如果把演员换成阿部宽和绫濑遥,这就是一部日本电影。唯有胡歌饰演的家暴男才是令人心有惶惶的神来之笔。它无法不让我联想起那宗著名的杀妻藏尸案,甚至凶犯朱晓东的相貌都跟胡歌有着几分相似。一个自命不凡、怨天尤人的屌丝渣;一个天真单纯、向往浪漫的乖乖女,这样的故事我们见到的太多。最为恶劣的莫过于去年的上海杀妻藏尸案中,凶手朱晓东家境贫穷,游手好闲,初中时参与抢劫,19岁混迹社会。他不仅仅是外型跟《你好,之华》中的张超相像,连“想成为歌星演员”的“梦想”也如出一辙。而死者杨俪萍,一个像关雎尔一样的姑娘,在两性中没见过世面,天真地认为两臂纹身的朱晓东像日本视觉系艺人石原贵雅一样酷。而当朱晓东告诉杨俪萍,自己靠着在西藏喝雪水,吃野兔生存,脑肿瘤不治自愈时,她居然带着一脸崇拜地相信了。一想到这个惨烈的案例,遇言姐就觉得《你好,之华》中的安逸和纯情太不真实。当张超辩解“人生不是你巴拉巴拉就能说得清楚的”之时,我丝毫没有感到岩井俊二导演说的“张超是谜一样的人物”。在许许多多的家暴案例中,我们看到的绝非诗意的释怀,而是凶残的犯罪和刻骨的伤痕。平均每天超过一名女性死于家暴2009年,26岁的北京女孩董珊珊在受到令人发指的殴打后凄惨离世。她的肾脏变形,肺挫裂伤,肋骨、腰椎多处骨折,腹腔大量淤血。此前,她曾8次报警求助,得到的回应是:“不方便管,都是家事;有婚姻关系,不能算绑架。”董珊珊的丈夫王光宇声称自己“只想让对方痛苦,没有想打死对方”,以虐待罪被起诉,仅仅判处有期徒刑6年6个月。有舆论认为,如果董珊珊和王光宇不是夫妻,那么拘禁、殴打他人致死的行为应该定性为故意伤害罪,量刑区间在10年以上甚至死刑。可就因为他们是夫妻,属于“共同生活的家庭成员”,竟成了“家人犯罪,罪减一等”。▲遇言姐说,法律对于人身伤害难道不该一视同仁?就因为有婚姻关系,拘禁、绑架、殴打,都只算是“虐待”?今年9月,广西北流一位女孩在公交车上被一名壮汉强行控制,女孩没有穿鞋,衣服也被扯破。视频发酵后,当地警方称这是两夫妻之间的事,是家庭矛盾,男方没有打人,就只是不给下车。声明一出,网络哗然,一旦与“婚姻”、“事实婚姻”、“男女关系”捆绑,个中纠纷几成法外之地,女性得不到任何的救援和帮助。由于取样来源的原因,我国的家暴数据存在一定差异。全国妇联的资料显示,25%的女性在婚姻中遭遇过家暴。然而,联合国预防伙伴项目的调查结果是,在1000名中国男性中,有52%的人承认曾对女性施暴。此外,根据妇女权益机构的监测,自2016年3月1日起反家暴法生效后的20个月中,仅仅媒体披露的家暴致死女性案例便有533例,至少635名女性和儿童死亡,平均每天家暴致死超过1人。这些数据触目惊心。▲粉丝求“小哥哥家暴我”,这特么真是脑壳有翔人身安全禁止令,每个人都应了解“家里打一架正常啊,你爸你妈打过没有?都打过嘛,为啥没人报道啊?你没名气嘛。”今年7月,李阳在回忆7年前那场轰动一时的家暴时对记者说。2011年,李阳的妻子Kim在微博上公开曝光李阳的家暴事实,其中一个原因是无法通过法制来保护自己和孩子。人们震惊地发现Kim这位美国女性面对中国丈夫的殴打虐待,竟然束手无策。当带着满脸瘀伤,捂着流血的耳朵的Kim坐在北京一所警局内,执勤警官的反应让她感到难以置信。“你想让我们做什么?罚款行吗?我们可以罚他1000块。”警察跟她商量,“你和你的丈夫都是好人,请冷静一下,回家去,会没事的”。那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反家庭暴力法》实施的第二年,大多警察们仍然不知道如何处理家暴报警。▲事件发酵后,Kim收到大量求助邮件,有时甚至求助都不是,就只是讲述,讲受害者的恐惧、无力,以及走投无路。在与1200多个家暴受害者的通信中,Kim问她们为什么不报警。很多人答“他们不管”或“我没证据”在反复交涉和提交证据后,Kim在提交离婚诉状的同时,终于得到了一张为期3个月的“人身安全保护令”,这也是新法实施后,北京市法院发出的首个公开的人身安全保护令。一次,在李阳再次威胁“警察来之前我就能把你打死”的时候,Kim告诉他,自己有人身保护令,一旦报警,李阳会被警察带走。“我看见他面部表情的变化,他意识到自己不能再用肢体暴力来伤害我。”Kim说:“当一个施暴者意识到自己会受到法律制裁时,他便会停止暴力行为。人身保护令让我有了安全感。”▲2011年Kim回到美国,她告诉法官申请紧急监护权是因为家暴。法官愤慨地看着她受伤的额头,又和孩子们单独交谈5分钟后,就下发了保护令,全程不超过半小时今年是我国引入人身安全保护令的第10年,保护令的持有者在遭遇家暴时,将无需再走报警、鉴定、调解的流程,派出所可以将施暴者强制带离,再由法院拘留。虽然就目前而言,人身安全令的申请量不多,审核率较低,取证标准略高,但这无疑是在家暴处理上的一个重大进步。每一个人,尤其是女性,都应该知道这项服务,在家暴发生时保留证据,拿起法律来保护自己。对于家暴,我们需做到零容忍2001年,第一部以家暴为题材的电视剧《不要和陌生人说话》提升了中国公众的认识。在中国刚意识到打老婆是犯法之时,欧美早有一套完整的“必逮捕、必起诉”的家暴处理机制。在加拿大时,遇言姐亲历过的几宗“家暴”事件,让我深深感到国外法制的细致和全面。刚来枫叶国时,朋友中的一对小留情侣不知分寸,男孩在街上捶打女友,被路人看到后报警,由于有目击者作证,案件不能取消,必须出庭审判。最后,还是女孩网开一面,不希望男友留下案底后被驱逐出境,谎称两人闹着玩,不存在暴力伤害,这才算销了案。另有一次,遇言姐的一位朋友同老婆吵架,太太气不过拿起电话拨打911,十分钟后,两辆警车到来,听到妻子“存在推搡”的证词,又看到女方被拽破的袖子,完全不理朋友“一时激动,没想打人”的辩解,立刻告知对方被捕,直接拷到了警察局。第二天,还是我去保释的他。保释出来后,朋友已经不能回家,因为法庭下了禁制令,要求他1年内不能出现在妻儿方圆500米内的距离,不能与妻子有直接或间接的联系,连打电话、发送邮件都不行,非经第三者安排,亦无权探视儿子。不仅如此,法官还要求他上四个月的“同伴虐待反应课程”。朋友太太没有想到加拿大法律如此谨慎,事后心生悔意,但已无权撤案。讲真,这对夫妻平时关系还挺好的,最后闹到分崩离析也是遗憾。尤其是朋友原本打算进入教育系统工作,索取无犯罪证明时却发现上边留有“曾遭侵犯罪起诉”的记录,结果与职位无缘。还有一次,遇言姐的老妈下楼梯时踩空,扭了脚不说,脸也摔伤了。在急诊室,护士将我支走后问我老妈是否遭遇家暴(怀疑我虐待老人?)。老妈说当时她心里觉得好笑,同时也对当地法律深表赞赏。在谷歌中打开北美任何一个地区的地图,输入“妇女庇护所”后会显出密密麻麻的小红点。由于床位紧缺,加拿大政府每年还要投入数千万加币扩大庇护规模。相比之下,根据中国妇联发布的信息,我国现有家暴庇护场所2000余家(遇言姐一家也没见过),然而去年一年为受害人提供庇护服务仅仅为149人次。大量的庇护所形同虚设,不是受害妇女没有需求,而是入住条件苛刻,限制奇多。这也反映出反家暴部门的形式化、空洞化。▲国外的一所妇女庇护所。处于安全考量,这些机构只在地图上显示大致位置,具体地址要通过电话获得李阳前妻Kim曾说,希望与饱受家暴的中国女性们一起趟出一条路。遇言姐觉得,反家暴推动立法至今已有20年了,我真的不希望再看到女性的血与泪一次次涂洒在这条漫漫长路上。最后多说一句,在《你好,之华》中,一个受过高等教育的辽中女性,被家庭暴力活生生逼出了抑郁症,抛下儿女自杀了,而她的父母、妹妹、妹夫,一大票人居然容忍了渣男这么多年。岩井老师,你实在是不了解东北人,尤其是东北虎虎女性啊。-END-小贴士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nRXBr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