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传统的客家过年菜_食材_汤汁_味道

本文转自:美食台 过年期间,全国各地的家宴餐桌虽各有讲究,但都遵循团圆喜庆的好意头。除了人团圆,餐桌上的菜也要团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食材在春节餐桌上更受青睐。 作为粤系名菜,客家盆菜是很多人春节餐桌的主菜,所用的食材都是人们珍视

本文转自:美食台

过年期间,全国各地的家宴餐桌虽各有讲究,但都遵循团圆喜庆的好意头。除了人团圆,餐桌上的菜也要团圆,一方水土养一方人,家乡食材在春节餐桌上更受青睐。

作为粤系名菜,客家盆菜是很多人春节餐桌的主菜,所用的食材都是人们珍视的本地风味。吃了盆菜宴,大家期盼新的一年五谷丰登,“盆满钵满”,用家乡味道欢庆团圆,也带着对新年的美好祝愿。

参茸海味,是粤菜的灵魂,也是广东人最为珍视的食材,无论是顶级酒楼的大宴席,还是日常住家菜的老火汤,为了重要的人,重要的时刻,都要端上桌。所以,我们现在所见的“盆菜”最顶一层一定是鲍鱼、海参不厌其烦,花胶、瑶柱不厌其多。但追溯盆菜的由来,并不是一开始就这么“奢华”的。

盆菜是客家菜中最具代表性的节庆菜肴之一,距今已经有700多年历史。客家,顾名思义就是客人,源于东晋南北朝及唐宋时期的户籍制度,也就是专门给外乡移民编制的户籍制度称为“客籍”,持有客籍的人被称为“客家人”。

盆菜是客家人庆祝各种节日的必备菜肴,旧时也叫“百鸟朝凤”,因为做盆菜的食材很多,所以食材之间味型的搭配和调味非常重要,最讲究的就是“和味”二字。

在客家人分布聚居比较多的深圳下沙和香港围村是盆菜发源地,也是将传统沿袭至今,保留最完整的地区。

关于盆菜的传说有很多。深圳的传说是民族英雄文天祥当年与元兵作战,兵败行至现在的深圳下沙地区,船家对忠臣将领既钦佩又同情,将自己船上储备的猪肉、萝卜与当天捕到的鱼一起下锅,用木盆装起来,给兵将们吃。文天祥是客家人,所以至今深圳下沙都保留了吃盆菜的传统,并把它当成是祭祖、团圆喜庆的重要菜肴。

香港围村的盆菜则有另一个传说,南宋末期,皇帝为了逃避金兵追赶,逃到现在的香港元朗地区。村民得知是皇帝驾临,都非常兴奋地将自家储备的食材拿出来,由于元朗是鱼米之乡,村民都家境殷实,食材也非常丰富。

为了不浪费所有人的心意,他们把食物一起烹调,然后放在木盆里,最好的食材放在最上面,献给皇帝。盆菜就这样流传了下来,招待过皇帝的菜肴,就算是落难皇帝,也是尊贵的,所以盆菜象征了富足喜庆。

现在,凡是客家人聚居的地方,大都保留了年夜饭吃盆菜的传统,这些地方主要分布在广东,盆菜逐渐被全国人民熟知,也发展成为粤菜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节庆菜式。现在,北方很多粤菜馆,在过年时也可以预定盆菜,盆菜已经成为全国流行的春节一大主菜。

盆菜看似是烩菜,但其中的讲究颇多。旧时盆菜中至少有9种食材,后来发展到18种食材,取一个“实发”的好意头。盆菜的灵魂食材是猪皮、鱿鱼、冬菇、猪腩肉、萝卜和枝竹,无论各家各户的盆菜中加入多少鲍参翅肚等顶级食材,这六样食材的地位都是不可撼动的。

盆菜的最大特点是在这一个“聚宝盆”中,融会了煎、炸、烧、煮、焖、卤多种烹饪方法。盆菜最上面的一层,通常都是最珍贵的食材,用的也是粤菜中最经典的烹饪方式,足足焖足两日的猪腩肉、烧鹅、焖猪手、白切鸡、鲍汁鹅掌、扣海参、发菜扣鲍鱼等,满满地摆放,直到冒出盆的边缘,象征了富贵无边。

除了美好的寓意,将优质的食材摆在上面,也是因为上层食材烹饪方式相对繁复,有丰富而浓郁的汤汁,在蒸的过程中汤汁会一层层地渗透到下层的食材中,让下层素菜也吸收到海鲜和肉类的香味。

鲍汁鹅掌

盆菜的中间层是一些经过简单加工的食材,烤鱿鱼是必须有的,枝竹和猪皮是一起加工的,枝竹是腐竹的一种,长条形,颜色比北方人常吃的腐竹颜色略深一些。通常枝竹切段,猪皮切块,与蒜蓉、葱末一起煸炒,加入少许盐即可。除此之外,像清炒西兰花、炸酿油豆腐、卤鸡翅这类小菜都可以放在第二层。

中间层的食材虽然是经过烹调加工的,但味道不宜过浓,以免加入酱汁之后味道过咸;通常烹饪到7成熟即可,这样在蒸制之后的口感刚好,而且也能更好地吸收上层食物的汤汁。

炸猪皮

盆菜的底层一般是生的蔬菜,比较耐蒸,这其中白萝卜是必备的,白萝卜耐炖,蒸熟的盆餐上桌会继续用小火煨着,白萝卜通常是炖的越久越入味,所以最适合放在底层吸收汤汁,直到软烂入味。冬菇通常也会放在底层,冬菇浸软去蒂,可以加少量的鸡油焖煮,但不宜味道过浓,因为冬菇可以吸收浓郁的“盆菜汁“的味道。

盆菜最核心的、也是最夺人眼球的是“盆菜汁”,因为调汁各家有各家的秘籍。比较传统家常做法通常是把新鲜猪肥肉切成2厘米小丁,炼成猪油渣,放蚝油,再把热猪油慢火炼5分钟,加入热水煮十五分钟即可。

有很多人会加入鸡汤和鲍汁,及少许盐糖调味;也有人会以老鸡鸭、牛肉棒骨为底,加入瑶柱、火腿、海米等各种调味料……汤汁需在前一晚用砂锅小火慢煮一夜,煮出的汤汁浓郁醇香,能够让所有食材的味道更丰富。

香港元朗的古法盆菜汁有一样重要的酱料——南乳。南乳酱汁和蚝油混合,再加入冰糖,再发酵一段时间,让酱汁更加醇厚。通常这种盆菜中也会放入传统南乳焖猪手,让整盆菜的传统味道更加浓厚。

通常吃盆菜的时候,下面会有小煤油炉,不断加热,所以也要把控好汤汁的用量和浓稠程度,要避免煮干煮㶶。

一般在餐厅预订盆菜至少要提前三天,盆菜原料众多,制作复杂,即使现在的餐厅也需要时间准备。

三天的时限并不是凭空而来的,也是根据老辈的传统沿袭下来的仪式感。围村人做盆菜,要用三天时间做准备,第一天砍柴,第二条入料,第三天开始焖猪腩肉。老辈人要用荔枝柴焖盆菜,不仅火力够强劲,还有一股荔枝的清香。

旧时入料并没有鲍参翅肚,不过是要买些猪腩肉,肥鸡肥鸭,香菇枝竹,以及各种配菜,因为那时候没有冰箱,盆菜又是为了喜庆或祭祖的重要场合,所以必须提前一天购入新鲜的食材。第三天,一整天都要焖猪腩肉,出水、上色、入味、风干,猛火迫出油,再用慢火炆制起码要十多小时,这就是最传统的“围头猪肉”。

盆菜将众多食材混在一起,这种做法乍一看好像与以精致著称的粤菜有些不符。但深入了解了它的制作过程,也不难发现,盆菜外表看似粗糙,但这一整盆食材都是经过精挑细选和细致烹饪过的,无论调配搭配还是火候掌握,都必须恰到好处。而且广东人对“好意头”非常重视,所以盆菜中的每一种食材都代表了一个吉祥的象征。

比如,鲍鱼,盆菜通常用干鲍,象征“招财进宝、年年有余”;冬菇,中间切方刀,不仅可以更好地吸收盆菜汁,形状也很像铜钱,象征着发财;有时盆菜上桌的时候,会在正中央摆一个西兰花,象征“花开富贵”……而这一整盆的热气腾腾,在团圆的时候家人围坐在一起吃,更象征着家族的团结,家庭的和睦。

在春节这个阖家团圆的时候,讲究“吃”出一团和气、喜气洋洋的绝不止广东人。全国各个省份都有各自丰富的物产,都把家乡最好的食材在春节这个欢聚的时刻汇聚在一起,博一个满堂欢乐。

福建佛跳墙也是闻名世界的富贵名菜,很多人也喜欢拿它与盆菜比较。佛跳墙中的重要食材包括鲍鱼、海参、花胶、蹄筋、墨鱼、瑶柱、花菇等,用文火慢煨,汤汁浓郁。与盆菜不同的是,佛跳墙大多用精美的瓷罐做容器,汤汁多,可以算是羹汤类的菜品。它还有一个更讨喜的名字“福寿全”,春节上桌,祝大家福寿双全,大吉大利!

腌笃鲜是江浙一带春节颇受欢迎的一道菜。腌笃鲜原属徽菜,后来在江浙发扬光大,基础的食材是鲜笋、咸五花肉片。所谓腌笃鲜,“腌”是腌制后的咸肉,“鲜”是鲜笋,“笃”是用小火慢煨。现在人更喜欢用腊肉、火腿,代替鲜五花肉,或者二者都放。一锅汤汁,醇厚鲜香,是食材味型搭配的极好范例。

华北地区喜欢用熬炖的烹饪方式将众多食材汇聚在一起,图一个新年的热气腾腾,和和美美。河北熬菜和河南烩菜,都很有代表性。熬菜在冀南、鲁西、豫北等地都很常见,被称为“喜菜”,除了新年,婚娶和添丁也都会吃。

以前北方冬天最常见食材是大白菜,所以熬菜和烩菜都以大白菜和猪肉为核心食材,其余的比如,冻豆腐、粉条、各种丸子,木耳、茄子等蔬菜都可以根据自己家的口味来放,并无一定之规。

熬菜和烩菜的做法也很类似,熬菜是把白菜煮到半熟,将猪肉炒香,与其他食材放在一起小火慢炖十分钟左右;烩菜是把五花肉和其他食材一起炒香,然后加水和各种调味料,小火炖十五分钟左右。很多家庭现在做熬菜和烩菜,都会加入高汤,味道更加浓郁鲜香。

撰文|Apple 责编|王筱祎

部分图源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z6AqZ3b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