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娃的宝妈如何挣钱半斤的妈,顶多带出八两的娃

作者:十三姐 来源:格十三(GSSW13) 微信群里有一位中年老母,平时喜欢秀娃的各种证书奖状弹琴跳舞,而且总是一副母慈子孝、和谐共处的“别人家的母子关系”,令人艳羡。 这几天上海有书展,她特地请假,带着娃去了。 本以为该老母真的是
原标题:半斤的妈,顶多带出八两的娃作者:十三姐来源:格十三(GSSW13)微信群里有一位中年老母,平时喜欢秀娃的各种证书奖状弹琴跳舞,而且总是一副母慈子孝、和谐共处的“别人家的母子关系”,令人艳羡。这几天上海有书展,她特地请假,带着娃去了。本以为该老母真的是个爱书之人,娃都如此优秀,想必妈妈也是饱读诗书、才华满腹吧。谁知她的书展之旅是这样的:带娃冲进书展,举着手机一顿狂拍,让娃赶紧随便挑了一本书,再一阵摆拍,不多待一秒,发完朋友圈,告辞。这一套造型实在令人叹为观止,不禁联想到平日里这位鸡血妈估计也是使出了几千种方式套路,逼迫孩子学这学那,赢回了一堆荣誉,而非是自己真的高深,令孩子耳濡目染也自动成了牛娃。这年头连牛娃都能摆拍了,厉害厉害。有人不识相地说:“现在网上买书又快又便宜,为何一定要去书展呢。”她说:“是啊我平时很多书也是在网上买的。”“是嘛,你在网上买了些啥书,推荐一下吧。”她把网购书的清单发出来了:《一课一练》《小学生动脑筋》《跟我学语文》《英语天天练》《新华字典》……我不禁发出了青铜器般的笑声。“经常买书”原来如此,你们家“经常吃鱼翅”是不是能列出全国各大粉丝生产商的地址?对于这么一位“爱读书”、“鼓励孩子看书”的妈妈,对于这样一个“以看书营造学习氛围”、“用看书妆点人生境界”的家庭来说,逛一趟书展确实是很有必要的,否则连自己都不信自己腹有诗书气自华了。书展,多好的秀娃风景线啊!可能有很多老母也都是这样的吧,就像“别人的娃都报了英语班我的娃没报就显得英语差”,去一趟书展,沾一身书香,总是没坏处的,顺便还展示了“我家孩子更爱书好学”以及“我这个中年老母比别人家妈妈更进取向上”。然而此刻朋友圈里不明真相的吃瓜群众看到的真相可能是:这位妈妈和娃都是钟爱读书的人呐,棒棒哒。还有人留言:哇,挑到什么好书了嘛?老母回答:好书太多啦,挑不过来啦!回答得天衣无缝,滴水不漏,令人佩服。我猜想,这位老母和书的共生关系是事半功倍的:一年买一回,一回用一年。有调查表明:上海人的年人均阅读书籍数量是七本。看得我不禁毛骨悚然。七本书,数据不知道怎么得出的,在我身边有些中年老母对书的选择是这样的:现在在放什么片子,就把原版小说找出来读一读,还是电子版的。这算一本吗?如果算,中年老母对人均阅读书量的贡献一定是最大的,因为她们还要读中小学语文、中小学数学、中小学英语书,以及各类育儿心灵鸡汤和两性关系挽救类系列丛书……上次有人让我推荐几本好书,我其实这一年内都没怎么看过书,零星碎片瞄几眼前两年买的,但都不好意思说“我现在不看书”,神经病啊我不要面子的啊。于是我推荐人家去看看《人类简史》和《未来简史》,对方表面笑嘻嘻,内心一定MMP,神经病啊让我看这么无聊的书我不要面子的啊,然后最近一年她依然在看美剧……我发现,现如今好多妈妈的水平其实已经不及孩子了。虽说在知识储备和生活技能上,妈妈一定是超越孩子的,但在学习、进取、务实、求真的领域里,好多妈妈已经是负数,却还在逼迫着孩子争100分。在一次旅行途中,我在机场看到一个五六岁的小男孩,妈妈忙着玩手机,嫌儿子太烦,打发他去候机厅的一个小“陈列馆”里玩。小男孩聚精会神地看陈列馆里的大小展品,时不时跑来问问:妈妈,这是什么,那是什么。他妈妈呢,这位打扮得貌美如花的女子,由始至终在玩自拍。孩子问她的时候,她说:不知道,你自己看看下面的字呀。这样的妈我还见过很多,她们给孩子一个iPad,下一个学英语的或是识字学拼音的app,然后,自己在旁边玩起了美拍和抖音。手机、ipad、书、玩具,对很多妈妈来说,不是学习的工具,只是用来给自己脱身的方式而已。然而她们却也学别的妈一样,动不动挂在嘴上的抱怨都是:我每天要带孩子,陪孩子,好累啊。累什么?你这叫累?再多工具也治不了你向往自由的根,最好的方式就是把孩子交给别人带。朋友圈里还有个不太熟的中年老母,平时总秀女儿的画。每次秀的画,旁边都放了各式精美器物,摆拍痕迹浓烈,逼格倒是很高。前几天有人在她的朋友圈留言:最近有个达利展,你可以带女儿去看看呀。这位老母回复:达利是啥?是那个什么面包哇……这位老母压根不懂画,不懂没关系,但既然孩子在学,当妈的起码的素养是别太脱节吧。但这却真的很难,因为她不爱这些。当初让女儿学习画画的原因可能很复杂,但最重要的一方面可能就是:反正总要学点什么啊,否则太没面子了。确实如此,女儿学了画画,给老妈挣回来太多炫耀的机会。大多数妈妈花血本美其名曰“培养孩子”,最大的动力之一就是给自己脸上加点光,而不是孩子真的学到了什么。隔三差五在朋友圈秀孩子的绘画作品,对看客来说那些是画,对她来说可能是一条条颤抖的上升通路,包含着自己供女儿学这学那的财务自由,炮制着看起来令自己以及家庭无限接近艺术的假象,是把秀画当成满足自己所不能及的能力范围的工具。如果孩子再赢回来几个奖状奖杯,那就锦上添花了。至于奖项的含金量?有什么重要的,是奖状就行啊。对于外行老母来说,会认为所有人都是外行,看到任何证书奖状都只剩下“哇,哇,哇。”庞大的老母圈子,半斤八两的育儿关系比比皆是,有些妈妈认清了自己的缺陷不足,还知道提升自己,有些妈妈则相反,越是分量轻的,反而越是想显得自己重。上个月看了不少暑期亲子旅行的朋友圈大戏,其中有一对在欧洲玩了十天、花了八天买买买和吃吃吃的花季老母,在最后两天发出了“各大博物馆”门口的到此一游照。后来才知道,她们到了博物馆门口一顿摆拍之后,就让爸爸带着孩子进去逛,她俩则在门口喝咖啡,拍美照,买了一堆精致漂亮的手工器皿。问她们为什么不进博物馆一起看看呢?人家回答:有什么看头,又累又无聊,反正也看不懂,我们不喜欢浪费时间,只想逛吃买买买。但是没忘了关照爸爸:多给娃拍点逛博物馆的照片哦,我要发朋友圈的。听了这些,我开始理解了一种情绪,以前当我要去逛商场的时候,我家爷俩宁愿在门口找个地方坐着等,也不愿意跟我一起逛。现在的这些妈妈,宁愿在门口等,也不想一起逛博物馆,可能是怀有同一种情愫吧。不同的是,她们虽然自己对博物馆没兴趣,却一定要让世人都知道,自己的娃是看过大英博物馆的人。现在,见过世面的孩子也已经成了摆拍工具了。这类妈,普遍共性都是“会给孩子报个很贵的夏令营”,“会让孩子参加一个很装逼的运动营”,“想要选择一个看起来很美(但一定很贵)的学校”,而自己的能力,自己心里有数,有一部分这样的人,若不是靠钱势撑着,可能已经属于边缘人口了。同样是这批人,在娃面前也毫不避讳地表现出虚荣、装腔作势、花式炫耀的技能。对她们来说,能把孩子拿出来炫一万年就是此生重点,而自己,别说知识水平只停留在小学四年级,就连让她多背一首唐诗,她都认为是多余的。对她们来说,多给娃报几个补习班,比自己多认识几个作家、懂几个数学概念、知道诺贝尔奖得主名字要重要得多。只不过自己撑死了只有半斤,娃顶多也就八两。什么时候自己有了扎实的份量,娃也就有了真正超越自己的可能了。*作者:十三姐(公众号格十三ID:GSSW13),魔都80后宅腐文艺斜杠女青年代表,集前卫派心理学者/沪上名媛指南先锋/城市画像探索者于一体的自媒体达人。闲暇的时候,听一首歌,放松疲惫的心灵,找回自在的自己。关注慈怀音乐,在乐声中感悟生活的美好。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V75A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