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都不擅长告别全文品读|做一个擅长告别的人

作者:陆JJ 来源:陆JJ(tiyan818) 二十多岁,走出社会,就像把个人开放给整个世界。 你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你和很多人交了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人。你对一部分人说着“你好”的同时,也不断对另一部分人
原标题:品读|做一个擅长告别的人作者:陆JJ来源:陆JJ(tiyan818)二十多岁,走出社会,就像把个人开放给整个世界。你遇到了越来越多的人,其中隐藏着巨大的流动性。你和很多人交了朋友,同时也失去了更多的人。你对一部分人说着“你好”的同时,也不断对另一部分人说“再见”。就像往盛满了水的容器里丢一块石头,石头进去了,有一部分的水却出来了。没办法,人心就这么大,装不下一整座城市的人,只得让他们进进出出。小时候我会固守一种单纯的观念: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是极为友好的,一旦建立,绝对不会轻易断开。不管是亲人、朋友、爱人。因为那时候我还相信人情,相信情感胜过一切,相信我所遇到的每个人都是善意的。这种个人式的一厢情愿,我相信谁都经历过。二十多年后,才终于放弃旧有观念。个人的想法奔向了另一个极点:我开始相信,世间的人事,并非牢不可破。熟悉的地方随时会离开,看似坚固的人际关系随时会分散,友人变敌人,亲人变路人。一路上,不断有人离开你,他们拿起行李,快速下车。那么,我们是不是应该随时准备着说再见,随时准备着告别呢?十岁那年一个炎热的下午,我和我姐在小房间里玩小霸王,游戏是坦克大战。母亲推门进来,让我收拾东西。我问为什么,她说我们要离开这里。我从地板上爬起来,看着母亲,她让我快赶紧收拾,楼下有车子等着。我拿了书包,从床底拖出了小拖箱,装上自己的小衣服,就被母亲拉着手往外走。后来我才知道,父母离婚了,母亲带着我,离开了我生活十年的家,拥有我整个童年的家。这是我人生中第一次的告别。十四岁那年我还在上初中。有一次课间休息,我一个最要好的朋友告诉我,他要转学了。我不相信,觉得他在骗我。他沉默了几秒钟,说他没有。我不知道如何应对,因为那会儿我还没学会跟人告别。我当时眼眶有点红,甚至有点恨他,干嘛丢下我一个人。我极为自卑和内向,交朋友纯靠运气,还要看对方是否善意。老天既然这样安排了,好吧,我无话可说。一个礼拜之后,他的座位空了。十八岁那年我和姐姐取得了联系,约在童年时我们常去的那家肯德基见面。见面的时候,我忍不住哭了,姐姐却在笑。后来我把哭声止住了,姐姐却忍不住哭了,最后我们都笑了。她学历低,只有中专文凭,一直也没找到太好的工作。她告诉我,她准备出国了。我问她做什么,她说给外国人当保姆,那儿的工资可高了。说到这里,她笑得很开心。我问她有语言障碍怎么办,她说在华人区工作,都说中文,没事的。我问她什么时候回来,她说不知道。姐姐去上海浦东机场的那天,我没有送她,因为有一场特别重要的考试。从考场出来,我收到了短信,上面写着:“等回来了姐姐请你吃肯德基。”我非常非常想回复她,可手机反复提示,消息发送失败。我只能在心里说再见了。十九岁那年高中同学聚会,KTV里放着陈奕迅的《K歌之王》。那时候不流行桌游,也不流行玩儿手机,只流行聊天、嚼八卦。桌子上摆着酒,有啤的、红的、白的。在高考后,我知道我们这些人都自由了太多。一群年轻人在包厢里唱着歌、抢着麦、啃着爆米花。最后90%的人都红着脸走出包厢,带着醉意。我和高中同学们一一告别,微笑着说再见,彼此承诺着一定,一定还会再见面。转身离去,心里难过。这些人啊,以后怕是见不到了吧。此时的再见,和永别又有什么区别。二十二岁那年教我外国文学史的女老师说,她要辞职了,不在大学授课了,离开上海去深圳。我很喜欢这个老师,因为她内心一片赤诚。她教会了我很多,几乎是替我打开了新世界。加缪、卡夫卡、茨威格、卡尔维诺、伍尔夫、普鲁斯特、乔伊斯、叶芝、聂鲁达......没有她,这些人的作品,我不会选择去读,或者,很难读进去,因为我本身是个心浮气躁的人。她告诉我要离开,我真的很舍不得。她把办公室里的东西清空了,给我留下一箱书。我还在想她离开上海之前,和她吃个饭,可她早就离开了。她曾告诉我,相见不如怀念。人是无时无刻不在告别的。每一年,都在发生一样的故事。每一个故事尽管不一样,但内核却都有惊人的相似。本质都是从“你好”到“再见”的过程,主角都是我们,都需要全程由我们参与。生活没有赐予我们更多,却无数次赐予我们和他人的聚合与分散。人来人去,分分合合,就像琴谱上代表着节奏的符号,每个符号意味着节点。我发现如今的我,时常冷漠,但这冷漠又不是全然贬义的。其中夹杂着更为复杂的内涵,比如决绝、比如看穿、比如接受、比如释然。今天我对你说完“你好”,明天我也可以坦然接受你的离开。甚至不用一句“再见”作为结束语,我都能够明白彼此之间发生了什么。也许是你走得太急,也许是你不愿说再见,也许是你觉得没那个必要。总之,结果是确定的:那就是,从你身边,又有人离开了。再见,这个词相当美妙。你看,中国人就算在道别时,依旧是含蓄内敛的。表面上的意思是,我们还会再一次见面。可实际上呢?彼此心里都没底,甚至没有再一次相见的念头与准备。这两个词的全部意义便在于,它是个句号,我们会需要它。我们需要一个结局。坦然地再见,坦然地告别一个人,告别一个地方,告别一段往事,这对世界上每一个不愿与悲伤为伍的人,都特别重要。如果我能够回到十岁那年,回到那个炎热的下午,我一定会对当时的自己说:“过一会儿别难过,记得平静地离开,和所有人好好说再见。另外,去撒泡尿,和姐姐打完这最后一把坦克大战,八年后她就要出国了,很难再见到。最后一把千万不能输,一定要保护好老家,别让敌方坦克给轰了。拖箱在床底下,过会儿低下头去拿的时候,我允许你趁机流几滴眼泪。过会儿重新抬起头时,你不可以再流泪了。”品读更多在文末留言区参与互动,明天21:00获点赞数前三可获得本期送书《年轻人,你就是想太多》,祝好运作者:陆JJ|本文有删改来源:陆JJ(tiyan818)主编:孙爱东版式:张初|编辑:张初时政热点、公考刷题下载半月谈APP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34694MBXdp.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