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子是道家还是儒家冷知识:《老子》道家与长生不死到底有什么关系?你绝对想不到

不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王公贵族或者道家人物追求得道升仙的画面,道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修炼仙丹,追求长生不老。 老子作为道家核心人物,他真的是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么? 古代追求成仙的活动大约开始于战国时代。秦
原标题:冷知识:《老子》道家与长生不死到底有什么关系?你绝对想不到不论是在电视剧还是小说中,我们经常会看到一些王公贵族或者道家人物追求得道升仙的画面,道家给我们的第一印象就是通过修炼仙丹,追求长生不老。老子作为道家核心人物,他真的是在追求长生不老,得道升仙么?古代追求成仙的活动大约开始于战国时代。秦始皇,汉武帝,都是追求长生不死的带头人。但直到东汉,追求得道升仙和道教并没有半毛钱关系,道教就是道教,成仙就是成仙。直到晋代,还常常有人发问:《老子》和长生不死到底有啥关系?《老子》五千言,只是泛泛而谈,难得要领。况且成仙还要吃仙丹,《老子》轻视黄金之类的“难得之货”,如何能支持炼金炼丹呢?《老子》也说:“吾所以有大患者,为吾有身,及吾无身,吾有何患?”就是说,我所以有祸患,就是由于我有这个身体,我还会有什么灾难呢?所以,他当然也不会去追求长生不死。至于《庄子》等书,更是没有一句这方面的至理名言。那么,长生药或不死方又是从哪里产生出来的呢?又怎么会跟道家产生关联的呢?战国时代,有一种人被称作是方士,这群人声称世上有长生不死药。汉武帝时期,方士非常猖獗,他们声称能见到神仙,并能给汉武帝找来不死药。有的方士被封为将军,并做了汉武帝的乘龙快婿。汉武帝一方面独尊儒术,另一方面就是罢黜百家。这些方士,自然不能是黄老道家人物,因为黄老在罢黜之列,岂容他们如此活跃。但最终汉武帝求仙失败,留下的教训极其深刻。以后的皇帝对方士疏远了,不少方士流落民间。这好像跟道家完全没什么关系呀,咱们接着看。历史上,追求长生有两种办法:一种是服药,服黄精、灵芝、芝麻、茯苓、云母、石英、黄金、水银、丹砂等等,由此发展出用铅汞炼丹,《老子》、《庄子》等和这一派始终没有什么关系;另一种是自我锻炼。自我锻炼也有两种办法:一是动功,另一种是静功。《庄子》书里说,有人学狗熊和鸟儿的动作来锻炼身体。马王堆汉墓出土的导引图,东汉末年华佗的“五禽戏”,都属于动功类。这一派的理论是“流水不腐,户柩不蠹”,认为身体经常活动有益健康,可以延年益寿,这和今天的体育理论差不多。另一派看到,思虑伤神,劳累伤身,所以主张安静。这一派也有种种说法,但要点归为呼吸微细,细到难以觉察,就像婴儿在娘胎里的呼吸,所以又叫“胎息”,后来统称“服气”。大约由于主张安静,就和老子哲学挂上了钩。西汉末,有人说老子活了几百岁,就是由于他“恬淡养性”。“恬淡”不仅是不追求物质享受,也包括心灵宁静,身体少动。老子既然这样得以长寿,《老子》书讲的道理自然对长寿有益。大约在东汉,有人就用静气功的观点去注《老子》,这就是河上公的《老子注》。这个时候,《老子》开始和长生不老术纠缠不清。河上公《老子注》把老子的道分为两种:常道,是自然长生之道;可道,是治国之道。当然,自然长生之道才是根本。在他看来,要求长生,就要不思虑,也不管政事,使精神不离开身体。还要节制情欲,不要结婚。总之是安静、养神,这样就可长生不死。河上公《老子注》认为,生物之所以身体和柔,就是因为体内有元气。当然,对人来说,元气的存在也是长生的必要条件。元气在人体内出人的门户,就是和口。所以这个注本特别重视鼻子和口,认为鼻口就是《老子》说的玄牝。并且认为,人能保持这个元气使它不致散失,就可以长生不死。老子说:“及吾无身,吾有何患”,这本是哀叹肉体的存在成了忧患的根源。河上公注却认为这是老子在向往长生神仙。因为假若得道成仙,就没有这个肉体,就可飞升上天,和道同样神妙,还有什么忧患呢?从此以后,《老子》成了长生不死的代名词,把《老子》说成气功书成了道教信徒们的专利。彻底以长生、气功观点注《老子》的,当推《老子节解》。比如《老子》说:“清静为天下正。”《老子节解》说,这是教人“人深山,行清静,守自然”,做神仙;《老子》说:“小国以下大国,则取大国。”《老子节解》说,大同是脑袋,小国指丹田,这是要人“闭气咽液,下流丹田”,“胎息引之,还补其脑”。直到今天,还有不少气功师,甚至专治中国古代文化的学者,也说《老子》是气功书,对《老子》的这种态度,真是源远而流长了。要说服他们,是非常闲难的,我们还是讲一点故事,搬一位伟大的古人来作援兵吧。唐朝初年,玄奘,也就是《西游记》上的那个唐僧,从“西天”取经回来以后,把取来的许多经都译成了汉文。唐太宗似乎觉得光译人家的,有失面子,咱们也得有点什么译给人家。于是命令玄奘把《老子》译成梵文,介绍给印度。可是,玄奘坚决不译河上公注本的那个序言,因为这个序言讲“叩齿咽液”,也就是说,讲气功。而讲“叩齿咽液”,则是“同巫觋之淫哇,等禽兽之浅术”。就是说,叩齿咽液之类,好像巫婆神汉们的胡说八道,近乎动物的自我保养。玄奘对气功的态度,另当别论,但他认为那决不是《老子》的本义。这是一个严肃的宗教学者的真知灼见。您觉得呢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2aprA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