师纪:如何修炼,当从何开始?李双林_一个人_时候_师说

今天依然下着小雨,我买了一些饼干和面包去看望目师,此时正好中午11点过,目师一个人在家,正做着午饭,见我到来非常开心的说:“来的正好,中午一块吃饭。” 我见目师打开电饭煲,又添加了一杯米进去,并说:“你看,饭刚刚蒸上,才通电你就来了,正好赶

今天依然下着小雨,我买了一些饼干和面包去看望目师,此时正好中午11点过,目师一个人在家,正做着午饭,见我到来非常开心的说:“来的正好,中午一块吃饭。”

我见目师打开电饭煲,又添加了一杯米进去,并说:“你看,饭刚刚蒸上,才通电你就来了,正好赶上,你再晚一点,就只能煮面条了。”

我听后说:“吃什么都可以,我对吃没啥讲究的。”

目师是吃素的,从十来岁就不吃肉一直到现在,正好与我兴趣相投,饮食习惯也很相似,故我们非常聊得来,目师是一个非常喜欢安静的人,常常一坐就是一天,这一点与我也非常相似。

我曾问目师有没有什么爱好?

目师说:“年轻的时候还喜欢到处跑跑,现在年龄大了,如果没有人请,几乎都在家里,有时候写写字,要么看看书,也不喜欢打牌什么的,偶尔有朋友约喝茶,但大多数都不会去,因为自己一个人感觉挺好,人多了反而不自在。”

我也是这样的人,看似没啥爱好,其实也是有爱好的,并非一定要吃吃玩玩才是爱好,许多时候,一个人坐着,泡一杯茶,点一支香,看着书,也是爱好,且是非常清净的爱好,不仅不会因此而招来烦恼,反而会因此而体验更深的幸福感。

目师在切着菜,我连忙到厨房帮忙,让目师在客厅去休息,这顿饭就由我来做了。

目师非常客气的让我去休息,他来做,并说他做的菜可好吃了。

听到这里,我也没有再坚持,就在一旁帮目师洗菜,打杂。

今天做的是两菜一汤,分别是芹菜杆炒豆腐干,炒西兰花,和一道青菜汤。

这些菜,都是为平时常吃的,目师的口味与我也很相似,我们都比较喜欢清淡,当然,因为都是四川人,也就不怕辣,偶尔也会吃一些辣椒来提提精神。

很快,饭就做好了,我赶忙帮着打饭,然后去收拾餐桌。

桌子上有很多书,由于平时目师一个人在家,所以显得有点凌乱,且只有一个人的位置,我也就简单的收拾了一下,能放下碗碟和坐两个人即可。

一切都弄好后,目师也洗洗手就来吃饭了,虽然目师年龄很大了,但牙齿都很好,听力和眼力都非常不错,甚至比很多年轻人,都要好的多。

目师拍了拍自己衣服,就坐到了自己的位置上,看到桌子上有我放着的饼干和面包等零食,微笑着说:“怎么又买东西来呢,以后空手来就可以了,我一个老头子,能吃好多,放久了就坏了。”

我说:“也没买多少,想着您一个人在家,如果饿了就可以随便吃点,就当零食吃。”

目师说:“我平时都很少吃这些,一般都自己做饭,外面餐厅也很少去,很多人请我吃饭,都是去坐坐,我们这种吃素的,本来对吃就没啥要求。”

我听后,也没有在说话,就忙着给目师夹菜,并自己大口吃着,由于我吃饭很快,赶在目师之前,就已经吃完,并边吃边评价目师做的菜很好吃,有家的味道。

目师说:“我老伴做的更好吃,以前她在的时候,都是整几个花样,每天都不同,自从老伴走了,我才开始自己学着做饭,这些菜都是她曾经做过的。”

听到目师回忆曾经和妻子的点滴,我内心一阵酸楚,常言道“少时夫妻,老来伴”,人上了年龄,不奢求荣华富贵,只求有一人陪伴,这个人不是孩子,也不是朋友,而是自己曾朝夕相处的爱人。

每当我走到路上,看见头发花白却能手挽手逛街的老人,内心都非常羡慕,也由衷的祝福。

目师说:“人啊,一定要珍惜眼前,千万不要等失去了才晓得珍惜。”

说到这里,目师停顿了一下,又说:“曾经我总是喜欢点评老伴做的饭菜,说这样那样的,老伴每次都会表现的很生气,但每次都会按照我说的去不断改善,这些我心里都晓得,现在想想,真的是不懂珍惜。”

说到这里,我想起了一个纪录片,是一位兵哥哥在节日期间吃水饺,吃着吃着就哭了,因为水饺正是妈妈亲自做的,这就是妈妈的味道。

我的妈妈也特别会做饭,我爸爸也很喜欢点评,有时候总能挑点毛病出来,妈妈也会争辩几句,但每次都会按照爸爸的要求去做,这或许就是夫妻吧。

每次回家,吃着妈妈做的饭,我也非常开心,但每每想到这样的味道总有一天会失去的,内心又不免伤感,人生无常,只愿他们能健康,平安。

所以,目师所讲的,珍惜当下,真的太重要的,很多时候,我们总是后知后觉,总是失去后才明白,原来曾经所拥有的,是那么的珍贵。

吃完饭,我就去帮忙洗碗,很快也就收拾完了,目师坐在沙发上,早已泡好了茶。

我问目师:“最近网上闹的这个添加剂非常火,您有关注吗?”

目师:“我很少看手机,不太清楚这些事情。”

我:“哦,那您是怎么看待现在的食品都会添加许多添加剂,几种到几十种不等,为什么会有这些产品的出现呢?”

目师:“我记得在过去的时候,养猪都要养一年多两年,现在听说三四个月就长大了,人吃了能健康吗?”

我:“是啊,还有一些饲料厂打广告,四个月出栏,不出就赔钱。”

目师说:“至于这个添加剂,你看现在饭店炒的菜,越来越好吃,自己怎么都做不出这个味道,现在的人也是口味越来越叼了,加上食品行业竞争又大,也逼得他们不得不去想其他办法,通过提升口味,来吸引与留住食客消费。”

目师接着又说:“如果没有添加剂,就用天然的调料来炒,就没有那个味道,就不能吸引人出去吃饭,因为自己在家做和出去都一样,也就不能带动经济了。所以,这里面的东西,深奥的很,并不仅仅是食品安全问题,还关系着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因为食品是关键,民以食为天,食品行业又能带动多少行业。”

说完,目师端起茶杯,吹了吹茶叶,深深的喝了一口,然后说:“有一些道理,不能说的太明白,你自己去想想才可以。”

我问目师:“难道就不可以禁止使用添加剂吗?”

目师说:“说了算的,都不吃这些,他们都有特供,事不关己嘛,怎么会禁止呢。”

目师又说:“我有一个客人,是一个集团公司的老总,他们吃的东西都是自己种的,为了能吃上绿色健康的蔬菜,专门投资了一个农场,猪也是自己养的,每个星期送一次菜到家里。所以,这些东西,都不是他们吃的。”

听到这里,我似乎明白目师所讲的话了,当然,看破不说破,心里明白就好了。

此时,目师表情严肃的对我说:“有些话,自己明白就好,千万不要出去乱说,特别是有点影响力的,更要记住,祸从口出,一定要紧开口慢开言。”

我听后,连连点头,想想也是这个时代的人应该去经历与遭遇的,世间岂有十全十美的事情,要想享受充足的物质供应,就要接受因此而带来的隐患,凡事皆有阴阳,总是无法完全满意的。

想到这里,也就不再聊这个话题。

我见目师房间有一神坛,上供有三清,雷祖,普庵,西方三圣以及天地君亲师牌位,且香炉中插满了香签,又见神坛下有一莲花蒲团,形态比较显旧,看来有不少年限了,也足以看出目师非常虔诚与恭敬。

我仔细观察神坛,上面还放有不少道家法器,比如令,尺,印,剑等。

我忙问目师:“供神有什么好处吗?”

目师听后缓缓站起,走到神坛前,上了一柱香后,才开口说道:“世人供神无不以求功名利禄平安健康而为目的,而我供神则以神为老师,学其功德,以圆满自身,神并非具体的形象,而是无处不再的炁,这种炁与自己的心相感,什么样的心就感召什么样的炁,故神是无形无相。因本就无形无相,故拜神,并非是拜的泥塑,木雕,而是拜的自己的心,以心拜心,从而摄心,受心,正心。”

听了目师所讲,我还是云里雾里,并不是很能理解目师表达的含义,只是觉得很高深,也很玄乎。

目师见我的疑惑表情,也没有继续说什么,因为他也清楚,说了我也不懂。

最后用非常缓慢的语气说:“这些道理,等你今后慢慢就明白了,你要多去探索,有什么疑问,可以再来问我,我一定知无不言的告诉你。如果你自己不去探索,我就算告诉你了,你也是无法真正理解明白的。”

我听后连连点头,并如小孩一样的问目师:“都说人要修炼自己,该从什么地方入手呢?”

目师说:“一切修炼,当从静始。”

我问:“何为静始?”

目师:“你有看过黄帝内经吗?”

我答:“看过,但并没有很仔细的去理解,里面有什么道理,也不是真正明白。”

目师:“素问有运:‘怒则气上,喜则气缓,悲则气消,恐则气下,寒则气收,热则气泄,惊则气乱,劳则气耗,思则气结’;但还有一句话,世人很少知晓,你知道是什么吗?”

我答:“不知。”

目师笑了笑,眼睛微闭,然后轻声的说:“那就是‘静则炁生’。”

我问:“所谓修炼,就是练炁吗?”

目师:“是的,这个炁有自身的五脏之气,也有天地之间的阴阳之炁,万物的五行之炁,而这些炁与炁之间,都是相通的,相互作用,但如何才能感受到这个炁或操控这个炁呢?。”

我连忙说:“静就可以了。”

目师:“是的,但要做到这个静,并不是一句话这么简单。”

目师又说:“道家讲‘抱神守静’,唯有静才能生真炁,当有了真炁就有内景,有了各种体验与感觉。”

我问目师:“如何才能做到静呢?”

目师:“内不动心,外不着相,则为静。外面风吹,能觉,却不会为之所动,就比如六祖坛经所讲,并非风动,也非幡动,而是心动,故若能心不动,则风不动,幡也就不会动了,当一切都不动时,自然为静。”

目师又说:“设坛供神,清香一燃,静生心头,念观神佛,妄走千里,此乃奥妙,世人如此,必降烦恼,能增智慧,除无量苦。”

我听后更加茫然,说:“您越说,我越觉得自己孤陋寡闻,还要不断向目师学习。”

目师说:“来日方长,今后我会慢慢告诉你,如何修炼,以及其中的深层道理,今天就说到这里吧,我们来下棋如何?”

说完,目师就拿出象棋,我们也就在对弈中,度过了一天。

李双林纪

壬寅年九月初十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42wKbDOjrA.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