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人的饮茶习惯有哪些呢?_茶叶_英国_中国

茶在中国有中国的喝法, 茶在世界有不同的喝法。 今天,让我们走进欧洲, 看看那些饮茶的国家是怎么喝茶的。 荷兰 英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最初将茶叶传到欧洲的,是荷兰人。 17世纪初期,荷兰商人就凭借航海的优势,从澳门装运中国的绿茶到爪哇,再转

茶在中国有中国的喝法,

茶在世界有不同的喝法。

今天,让我们走进欧洲,

看看那些饮茶的国家是怎么喝茶的。

荷兰

英国是茶叶消费大国。但最初将茶叶传到欧洲的,是荷兰人。

17世纪初期,荷兰商人就凭借航海的优势,从澳门装运中国的绿茶到爪哇,再转运到欧洲。刚开始,由于茶价非常昂贵,一般人喝不起,茶只是宫廷贵族和豪门、世家作为养生和社交礼仪的奢侈品。那时的人们以喝茶来炫耀风雅,争奇斗富。一些富裕的家庭主妇,都以家中备有别致的茶室、珍贵的茶叶和精美的茶具而自豪。在富有的家庭,如果宾客来,主人会迎至茶室,用至重的礼节接待。宾客落座后,女主人马上会打开漂亮精致的茶叶盒,取出各种茶叶,拿到每一位宾客面前,任凭他们挑选自己喜爱的茶叶,放进瓷制的小茶壶中冲泡,每人一壶。

早期的荷兰人饮茶时不用杯子,而用碟子,当茶沏好以后,宾客自己将茶汤倒人碟子里,喝茶时必须发出啧啧的声音,喝茶的声音越大,主人越高兴,因为这喷啧的声音表示对女主人和茶叶的赞美。

随着人们追求喝茶的情趣,饮茶之风几乎到了狂热的程度。有一些贵妇人迷恋喝茶,终日陶醉在饮茶的社交活动中,甚至弃家不顾,引起世人侧目。

17世纪下半期,茶叶输入量骤增,茶价逐渐平抑,加上文人、雅士们对茶的歌颂、赞美,于是饮茶之风普及整个社会,人们还敦促商人,上书总督,将茶叶的输入纳入正常的贸易渠道饮茶大众化后,不但以茶为生的商业性茶室、茶座应运而生。同时,家庭中也兴起饮早茶、午茶、晚茶的风气,而且十分讲究以茶待客的礼仪,从迎客、敬茶、寒暄至辞别,都有一套严谨的礼节,既寓有东方人的谦恭美德,又含有西方的浪漫风情,融合了东西方的精神文明。

目前,荷兰人的饮茶热虽已不如往昔,但饮茶之风依然存在。荷兰人喜爱饮佐以糖、牛乳或柠檬的红茶;而旅居荷兰的阿拉伯人则爱饮甘洌、味浓的薄荷绿茶;在几千家的中国餐馆中,则以幽香的茉莉花茶最受欢迎。

2

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花比美

英国

1662年,葡萄牙公主凯瑟琳嫁给英国国王查理二世,她在出嫁时把已传到葡萄牙的中国红茶带到了英国。她不仅爱喝茶,还把茶视为天赐的健美饮料。由于她的宣传提倡,饮茶的风气在英国宫廷里盛行起来,又扩展到王公、贵族及富豪、世家,饮茶成为他们养生的妙品和风雅的社交礼节。随后,人们群起仿效,饮茶的风气又普及到民间大众,部分取代了酒(或啤酒),茶成为风靡英国的国饮,所以凯瑟琳被称为“饮茶皇后”。英国诗人沃尔特,在

凯瑟琳皇后结婚一周年时,特地写了一首茶诗献给她,诗是这样写的:“花神宠秋色,嫦娥矜月桂,月桂与秋色,难与花比美。”这大概是第一首外国茶诗。

茶在英国可以说影响到每个社会阶层。上层社会有早餐茶、下午茶。火车、轮船,甚至飞机场都有茶供应。一些饭店也以下午茶招待宾客,甚至剧场、影院休息时,宾客们也借饮茶时间来交友。普通家庭也把为客泡茶当作接待朋友的礼貌。饮茶之风的兴盛,强而有力地推动了茶叶贸易与消费的发展。

为保障上层社会对茶叶的需求,英国政府于1669年规定茶叶贸易由东印度公司专营,并首次从爪哇间接输入中国茶叶。1689年,中国茶从厦门直接输入英国。1700年,伦敦已有500多家咖啡馆兼营卖茶。同时,众多的杂货店开始供应茶叶,改变了茶叶只在药店或咖啡店出售的情况。到鸦片战争前,广州出口的茶叶,约2/3销往英国。直到现在英国茶叶的进口量长期遥居世界第一位。有80%的英国人每天饮茶,年人均饮茶约3kg,茶叶消费量

几乎占各种饮料总消费量的一半,茶也可称是英国的国饮。

英国人饮茶分热饮和冷饮两种。热饮有加牛奶的,也有不加牛奶的。如果热饮加奶,通常先倒奶入杯,再冲进热茶,这样可以省掉搅拌。另有一说,英国人早期喝茶以用上好的景德镇瓷器最能表现出气派,但景德镇的茶杯非常细致胎薄,怕一下子倒入热茶会受不住热而破裂,所以先倒入牛奶。英国人冲泡热茶,烧水是很讲究的。他们必须用生水现烧,不用冷开水,因为烧久的水,怕会影响茶味。泡茶的茶具喜用上釉的陶器或瓷器,不喜欢用银壶或不锈钢壶。

茶的冷饮讲究饮冰茶。冰茶的做法很简单,首先冲泡好茶水,茶水宜浓不宜淡,再把冰块放进红浓的茶汁中,再加入牛奶及糖即可。这种茶香甜可口,大都在夏季饮用。相传,冰茶是1904年在圣多鲁伊斯召开的世界博览会上,一位来自印度的茶叶宣传人推广普及到英国的。

3

法国

法国人开始接触茶时,是把茶当成“万灵丹”和“长生妙药”看待的。17世纪中期,法国神父Aiexander De Rhodes所著的《传教士旅行记》,叙述了“中国人之健康与长寿应该归功于茶,此乃东方所常用的饮品”。接着教育家C. Seguier、医学家 Dthis Longuet等人也极力推荐茶叶,赞美茶是能与圣酒仙药相媲美的仙草,因而激发了人们对“可爱的中国茶”的向往和追求。

法国人饮茶最早盛行于皇室贵族及有权阶级间,以后茶迷群起,渐渐普及于人民大众,时髦的茶室也应运而生。饮茶成为人们日常生活和社交活动中不可或缺的事情。

法国最早进口的茶叶是中国的绿茶,以后乌龙茶、红茶、花茶及沱茶等相继输入。到19世纪以后,斯里兰卡、印度、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的茶叶也相继进入法国市场。

在法国早期零售茶叶买卖是由药房或杂货铺、食品店兼营,后来才在巴黎设立了一些专营茶叶或以茶为主的商号。

法国人饮用的茶叶及采用的品饮方式,因人而异。但是以饮用红茶的人最多,饮法三类似。取茶一小撮或一小包,冲入沸水后,配以糖或牛乳。过去有些地方,还在茶中拌以新鲜鸡蛋,加糖冲饮;也有人在饮用时加入柠檬汁或橘子汁;也有人在茶中掺入杜松子或威士忌酒,成为清凉的鸡尾酒。近来,法国还风行瓶装的饮料茶。

在法国饮用绿茶的人数也不少。品质好的中国绿茶,是旅法的非洲人和阿拉伯人的最爱,他们除了自己喝外,还作为回国探亲访友的高尚礼品。茶的煮饮方法同西、北非人习俗一样,一般都注以方糖和新鲜薄荷汁。喝起来香味浓郁,甜蜜舒爽,耐人寻味。

法国花茶的消费者是以旅法的中国人以及2600多家中国餐馆为主要对象。沏茶方法与中国北方习俗相同,以沸水冲泡清饮。对那些去中国餐馆品尝中国菜肴的人来说,餐前、餐后喝杯带花香的茶,可去除油腻,齿颊留香,神清气爽。

泡茶因有特殊的药理功能,而受到法国一些注重养生人土的青睐,每年也有几十吨的进口。

4

浓淡适宜的红茶,

配上糕点品饮,

是波兰人至高的享受。

波兰

波兰的糕饼铺和茶馆有着悠久的历史传统,是日常生活中朋友们聚会最喜欢去的地方。波兰的艺术家们习惯在此培养灵感,高谈阔论,很多作品都是在此沉思或撞击出来的。

以前俄罗斯和波兰泡红茶时都习惯使用俄式茶炊“沙玛瓦特”,但在波兰,因历经战乱,茶炊几乎都被战火烧光了。即使如此,波兰的泡茶方法并没改变,只是热水改用大茶壶来煮沸。在大茶壶顶上,不加盖子而改放一个陶制小茶壶,等小茶壶被水蒸气熏热后,用汤匙舀几匙茶叶放进去,稍等一下,然后再注入热水。小茶壶中红茶精髓被泡出,又香又浓,然后倒入茶杯中,再以热水斟满,就是一杯非常美味、浓淡适宜的红茶,配上糕点品饮,是波兰人至高的享受。

5

亲情也是需要我们用爱去温润滋养

俄罗斯

在俄罗斯或波兰,泡红茶时都习惯用俄式茶炊“沙玛瓦特”( Samo Var)煮沸热水,那是一种以黄铜做的热水煮沸器。这种独特的茶炊,可谓典型的俄罗斯风格。最初的“沙玛瓦特”诞生在欧亚交界处的乌拉尔。

俄国茶炊的内下部安装有小炭炉,炉上为中空的筒状容器,加水后可加盖密闭,炭火在加热水的同时,热空气顺着容器中央自然形成的烟道上升,可同时烤热安置在筒顶端中央的小茶壶。小茶壶中已事先放入茶叶,这样一来小茶壶中的红茶汁就会精髓尽出。茶炊的外下方安有小水龙头,沸水取用极为方便。将小壶中红茶倒入杯中,再用小水龙头注热水于杯中,来调节茶汤的浓淡。

俄式茶炊“沙玛瓦特”的主要功能在于能将水缓缓加热,使水温控制得恰到好处。至于目前市售的俄式茶炊大致都电气化了,除了外观相似外,内部构造和真正的“沙玛瓦特”就不可同日而语了,因为以前都是用木炭来烹煮红茶的。

但是,俄罗斯幅员辽阔,民族众多,饮茶的习惯自然也有所不同,现介绍具有代表性的饮茶方式:

1)蒙古式饮法流行于西南伏尔加河、顿河流域,东到与蒙古接壤地区,其饮茶方法与中国藏族同胞颇为类似。先将紧压绿茶碾碎,在每升冷水中加一至三大匙茶叶,加热至水滚,再加入1/4L牛奶、羊奶或骆驼奶,动物油一汤匙,油炒面粉50~100g,最后加入半杯谷物(大米或优质小麦),根据口味加适量盐,共煮约15min,即可取用。

2)卡尔梅族饮法这种饮茶不用茶砖而用散茶。先把水煮开,然后投入茶叶,每升水用茶约50g,然后分两次倒入大量动物奶共同烧煮,搅拌均匀,煮好滤去茶渣,即可饮用。

客来敬茶是俄罗斯民族的传统礼仪,以茶聚会是人们的美好享受,它不仅是人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饮料,也是军队的必需品。现在俄国茶室遍布城市、乡镇及村庄中,随处都有茶点出售,茶室已大部分取代了过去饭店的地位,成为大众喝茶的场所。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BZN9w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