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就月将的诗怎么读&《诗经》: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_韧劲_质变_量变

《诗经·周颂·敬之》中说:“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意思是每天有收获,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精进不止。“日就月将”隐藏着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强调的是量的积累和沉淀。为学没有捷径,都要经历一

原标题:《诗经》: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

《诗经·周颂·敬之》中说:“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意思是每天有收获,每月有进步,形容积少成多,精进不止。“日就月将”隐藏着辩证法中的量变质变规律,强调的是量的积累和沉淀。为学没有捷径,都要经历一个日积月累、由浅入深、由小而大的过程。唯有不弃微小,不懈努力,一步一个脚印,方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蕴含着一个“勤”字。“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学习来不得投机取巧,以勤为径、以苦作舟,平时多下一点“笨功夫”,最后才能成就“真功夫”。晚清名臣曾国藩自称少时“愚陋之至”,但他相信勤能补拙,每天黎明即起,醒后勿沾恋,史书每日读十页,每月作诗文数首,即使公务缠身,甚至在行军打仗时,仍然刻苦读书、孜孜向学。他在读书笔记《克勤小物》中写道:“古之成大业者,多自克勤小物而来。百尺之栋,基于平地;千丈之帛,一尺一寸之所积也;万石之钟,一铢一两之所累也。”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蕴含着一个“恒”字。学贵有恒,最忌“一日曝十日寒”,最需要“板凳甘坐十年冷”的韧劲和钻劲。西晋左思在写《三都赋》时,家门口、庭院里、厕所里,都摆放着笔和纸,偶尔想出一句,马上就记录下来,日积月累,坚持了十年终成佳作,人们竞相传抄,一时“洛阳纸贵”。

“日就月将,学有缉熙于光明”蕴含着一个“挤”字。鲁迅有言,时间就像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挤,总还是有的。学习如果能够做到见缝插针、积零为整,哪怕事务繁忙、千头万绪,仍能日有所获、月有所进。北宋欧阳修为学有“三上”,即枕上、马上、厕上。他把这些零碎光阴“挤”出来,用在读书治学上,日积月累,收获颇丰。

“得之在俄顷,积之在平日。”为学如此,成事亦然。事业的大厦是一砖一瓦堆砌起来的,只有拿出“勤”“恒”“挤”的干劲和韧劲,从一点一滴、一时一事做起,积少成多,精进不止,才能实现由量变到质变,采撷到“所做平凡事,皆成巨丽珍”的胜利果实。

◎本文图源网络,图文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LNWY6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