扁鹊见蔡桓公扁鹊见蔡桓公蕴藏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

扁鹊见蔡桓公蕴藏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 扁鹊见蔡桓公是《韩非子》里的一个故事。其中的扁鹊是一个医生,另一个主角蔡桓公是一个病人。一个医生,先后四次见病人,病人的病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医生的对治反应也相应跟随病情而改变。在前三次里,唯一不变的是病
原标题:扁鹊见蔡桓公蕴藏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扁鹊见蔡桓公蕴藏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扁鹊见蔡桓公是《韩非子》里的一个故事。其中的扁鹊是一个医生,另一个主角蔡桓公是一个病人。一个医生,先后四次见病人,病人的病情在不断发生着变化,医生的对治反应也相应跟随病情而改变。在前三次里,唯一不变的是病人的态度。直到最后一次,当病人醒悟的时候,这位医生却选择了逃跑。醒悟的时刻,也就是病人无法可救的时刻。关于这则典故,人们长期以来将之解释为病人蔡桓公讳疾忌医,很少有人深思其中蕴藏的更深刻的哲理。蔡桓公之错,讳疾忌医仅仅是其中的一个方面。蔡桓公更严重的错误在于“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这句话所反映的错误思维方式。如果在今天的社会,当一个人自觉健康,而有人故意说其有病的时候,一般人的正常反应首先应该是生气,其次则应该是警惕。类似的话也多见诸于各类江湖术士,见面一番气色如何如何的言语,生拉硬扯地要给你相面、占卜,人们也一定会警惕对方的套路下隐藏的骗局。但蔡桓公忘记了,他面对的是一个已经成名的医者,是一个集中医学大成的传奇人物。所以,对于这样的医者的建议,蔡桓公不应该作出质疑、愤懑的反应。人生病从来不是突如其来的,世间的任何灾难也不会毫无征兆地出现。万事万物充满了联系,一个事情总有因果、总有秩序。蔡桓公要说是非常幸运的,他虽然在35天时间之内就因病而亡,但在刚刚得病的时候,身体就出现了征兆,而且这个征兆被一个高明的医者所发现。赐予征兆、赐予医者,就等于上天曾经给了他生的希望,但他因为自己的固执和多疑放弃了。真正是自作孽不可活!而扁鹊这位高明的医者,也没有顺利地履行自己治病救人的职责,在这场事件中以逃跑收场,这也算是一种悲剧。造就扁鹊的悲剧的,是蔡桓公最大的错误认识:医之好治不病以为功。一个医生,怎么可能以治疗健康的人为功劳呢?凡是名利双收的医生,哪个不是因为治疗重症、濒危而“建功立业”的?能够在健康之中发现病情,能够在微末之时除去病根,这样的医生是最高明的,但绝非俗常人们所追捧的。类似的悲剧,也出现在“曲突移薪无人问,焦头烂额座上宾”的案例中。一个充满智慧的邻居,发现了房屋建造和布设的安全隐患和火灾苗头,非常善意地提醒主人。主人则以为邻居多事,或许主人心里还有厌恶邻居诅咒自己的情绪。可一旦火灾降临,那些事先没有在“预防为主”这个环节有任何功劳的人,却因为救火的时候奋不顾身、积极作为而备受主人感恩。邻家有难,伸出援手,这是一种美好的品德。但火虽然已经扑灭了,但火灾毕竟造成了财物和人力的损失。倘若能够防患于未然,那么一切损失都将避免。主人的确应该感谢因救火焦头烂额的人,但也不应该对于那个真正有贡献的谏言者置之不理。治病如此,其余也莫不如此:人们总是追捧那些驰骋疆场、奋力杀敌的人,而永远想不起那些为了避免战争而奔走的身影;人们总是崇敬那些力挽狂澜、匡扶倾危的人,而总是漠视甚至鄙视那些修修补补、敲敲打打,总是在细微、开端之处维护和修正着运行秩序、部件的隐藏力量……这就是人性的弱点:漠视看不见的危险、崇敬悲剧式的功德。殊不知看不见的危险才是最危险的,悲剧式的功德往往是由一些可以避免的事端造就的。古人深知这其中的道理,说一个官员贤能,就会说他见微知著、明察秋毫;说一个人善于修身,就会说他谨行慎微、举轻若重。能够从开端处预见未来、从细微出发现隐患、从苗头出消除灾难,这才是人世间最高明的智慧。(原创作品,图片来自网络,侵权必究)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80wVjymwzk.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