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遍神州大地神州之殇:航拍镜头下触目惊心的大地

文| 图| 吕凤霄 过去十年,我在拍摄美景的同时,发现很多地区的环境都不尽如人意,并且问题愈来愈严重。为了深入调查,我索性辞去园林设计总监一职,五度在全国各地来回拍摄。经过多趟长途飞行,无人机数次炸机。时隔一年之后,我拍下了这组主题为“神
原标题:神州之殇:航拍镜头下触目惊心的大地文|图|吕凤霄过去十年,我在拍摄美景的同时,发现很多地区的环境都不尽如人意,并且问题愈来愈严重。为了深入调查,我索性辞去园林设计总监一职,五度在全国各地来回拍摄。经过多趟长途飞行,无人机数次炸机。时隔一年之后,我拍下了这组主题为“神州之殇”的照片。和《鸟瞰神州》相比,这组照片画风截然不同:冰雪逐渐消失的雪山;尘土飞扬、冒着黑烟的工厂;不合理开矿造成的伤痕累累的山体;未有效处理、堆积如山的垃圾……一切都触目惊心。我希望用它们唤起人们的环保意识,呼吁大家共同爱护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1空气质量之殇气候变暖、大气污染两大难题丽江一直是国人梦想中的旅游之地,爬玉龙雪山是去丽江的必修课。但当很多人到达他们所能到的最高处时,会发现想象中四周都是白雪皑皑的景象根本不存在,只在山顶才有冰川——被誉为“现代冰川博物馆”的玉龙雪山,已经大面积消融。2019年5月,因为山体崩塌,玉龙雪山登上热搜。山体崩塌的根本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随着气候变暖,我国高寒山区冻融活动明显加剧,冻融作用引发的滑坡、崩塌灾害事件,发生频率显著上升。我曾多次光临丽江,但都无缘看到玉龙雪山。2018年秋,我再次前往丽江拍摄个人纪录片,在当地友人的推荐下,来到白沙古镇北侧的玉龙雪山山脚进行拍摄。当时刚下完雨,雪山一直笼罩在雨雾中,时隐时现,很是浪漫。为了延时拍摄雪山,我选择了一片宽广的湖面作为前景,也是为了丰富画面,形成倒影。拍摄许久,却始终看不到玉龙雪山,它一直藏在云雾中,不露真容。无奈,我只得启动无人机。我用遥控器指挥无人机,迅速拉升,使之靠近雪山,但云雾实在太厚,无法得到清晰的画面。我只能将摄像头朝下拍摄,这也是我个人的拍摄风格,即完全俯视16/9对角线竖构图。当摄像头完全朝下时,我发现一排排整齐划一的小湖。作为曾经的园林设计师,我见过人工湖无数,也设计过不少,但从没见过数量如此多,排列如此整齐的人工湖群落。再飞近看,它们全是石头基底,也就是说,应当都是死水湖。我更奇怪的是,为什么它们齐齐整整、形状基本相似,里面却没有水生植物?一连串问号萦绕在我脑海里,许久不散。拍完纪录片回到广州,我迅速查找相关资料。因为不知道湖群的名字,查了许久也没有收获。后来再三询问当地人,方知这些湖叫珍珠湖,从高空看,它们确实像一粒粒大小不一的珍珠。继续搜索,结果使我震惊:人工湖数量达165个。随着全球气温上升,玉龙雪山的冰川日渐消融,雪线不断上升。于是当地政府修建了这些湿地湖泊,以增加玉龙雪山的湿度,从而降低温度,延缓冰川消融和维持雪线。这项工程耗资7.2亿,之后又投入32亿资金,用于保护和修复水生态系统。玉龙雪山冰雪消融的主要原因是全球气候变暖。全球气候变暖将导致降水量重新分配、冰川和冻土消融、海平面上升等等。有研究称,只要印度洋水位上涨50厘米,马尔代夫百分之八十的土地将被淹没。人类如果继续“放肆”,消失的将远不只诗和远方,我们赖以生存的家园也会沉入海底。除了气候变暖,另一个严重的问题是大气污染。仅烟尘污染一项,就导致全世界每年有30到70万人提前死亡;2500万儿童因大气污染患慢性喉炎。在我国,大气污染问题同样严峻。广州市工业发达,城市规模庞大。城市的高速发展离不开电力、化学、石油等工业的支撑,这些工业势必带来一定的污染。首先映入眼帘的是一座座高耸入云的烟囱。据了解,那种在烟囱旁,又大又圆的建筑物其实是双曲线的冷却塔,它排出的烟雾是水蒸气,不会污染环境。但从细细高高的烟囱里源源不断冒出的白烟,会不会对环境有害?我不敢确定。据我多年的跟踪观察,和对当地居民的访问,这些烟囱早间和夜晚偶尔会冒出黑烟,下雨时更有大量非白色烟气排出,不时还伴有阵阵臭味。至于有没有经过处理,我不得而知。大城市对此类工厂有严格的监管措施,想必他们不会严重超标。但小城市呢,偏远山区呢?2山体裸露之殇疯狂开矿不断毁坏森林山西省天镇县,地处晋、冀、蒙三省(区)交界处,素有“鸡鸣一声闻三省”的说法。天镇县历史悠久,历史文化古迹众多,在天镇北川,有汉长城、北魏长城遗址,以及保存比较完整的明代长城。这里更以铁矿资源丰富著称,稀薄的黄土下面是含有铁砂的沙土,机选出来的铁砂能卖出高价,做成铁精粉出售,利润更高。在经济利益驱使下,全国各地的老板前来天镇挖山选铁。在一次明长城采风过程中,我爬上高处,意外地发现长城背后的山头颜色与其他山头不一样,没有一点绿色。仔细一看,这里建着一个采砂厂,山体被挖得面目全非,采集铁矿的大型机械停在斜坡上。在历史遗迹旁大肆开采,似乎不合常理。询问当地人后我才知道,类似的采砂厂在这个国家级贫困县有200多座。开采矿产最疯狂的时候,全国各地矿主不断涌入这个小城,硬生生把一个贫困县的物价抬高了数倍。我跟踪调查多年后了解到,大概只有10座左右采砂厂是有合法采矿手续的,其他都是非法开采。有些矿区甚至建在明代长城脚下,山体被挖得遍体鳞伤,长城遭到严重破坏。然而,此地竟是京津风沙源治理工程的一个防护带。国家每年斥巨资开展退耕还林,让人们在山上、农田里种植树木;一旁,却不断有人挖山开矿,方法原始落后,耕地、林地、河流惨遭破坏。2019年春节前夕,因为慰问留守儿童,我再次造访天镇县,并在慰问之余回访矿区。巨大的矿坑依旧醒目,大型机械仍然停在斜坡上。因为即将过年,我不知是工人回家暂停施工,还是已经停止开采。走访周围其他矿坑,我看到有的地方已经开始种树,虽然种植面积在矿坑面前显得很渺小,不过这里终于开始改变。开矿导致山体被破坏,森林锐减的情况在中国各地都很普遍。去广东省云浮市之前,我在脑海中想象,云浮应当是一座美如仙境的城市,所有房屋、街道、树木都在云中雾里,所以才名云浮。2018年夏,我应邀去云浮做夏令营公益项目,因为要考察一个贫困孩子的家庭情况,便随他去了他在郊区的家里。室内考察完毕,我起飞无人机航拍整个村落的状况。当无人机穿越雨后云雾,透过监视器,我果然看到了梦想中的云浮美景,城如其名:无论近处的村落,还是远处的城市建筑,都虚无缥缈,好似浮在云中。我从内心羡慕云浮人民生活的环境,心想,他们的幸福指数一定很高。谁知,我调转镜头方向后,立刻在前方发现一片红棕色,在翠绿的山林中甚是扎眼。将无人机飞近一看,原来是一个运营中的矿厂。矿厂位于贫困孩子家后山,整座山体正在被掏空。云浮还有很多这样的矿厂,正在日夜不休地开采。云浮是“石材之都”,著名的百里石材长廊,两侧都是石材加工厂。石材加工是污染十分严重的行业,产生大量的废水、灰尘。不合理的挖山开矿对环境有多方面的影响,最直接的影响是对森林的破坏。在今天,地球上的绿色屏障——森林,正以平均每年4000平方公里的速度消失。森林的减少使其涵养水源的功能受到破坏,造成水土流失;动物失去栖息地,物种灭绝;森林吸收二氧化碳的能力下降,进而又加剧了温室效应。最终的受害者,还是我们自身。3垃圾成山之殇规范垃圾处理势在必行我曾大致走遍中国的海岸线,印象最深的是在汕头南澳岛。当我拍完日出回来,经过县城对面的海岸时,几个穿着环卫工服装的人在海边挖坑,他们偷偷摸摸的模样引起了我的注意。我边走边看,只见他们把夜间从海里飘到岸上的塑料漂浮物,悄悄地就地填埋。我们知道,塑料制品要经过几百年才能降解,他们的行为实在令人难以理解。从近岸河口到大洋中心,从赤道到南北两极,海洋垃圾无处不在,其中绝大部分是塑料垃圾。全球每年有800万吨塑料垃圾流入海洋,它们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垃圾岛屿,面积相当于5个新西兰、200个上海市。同世界各地一样,我国海洋塑料垃圾污染十分严重。许多海洋生物摄入塑料垃圾后会生病或死亡,珊瑚礁、海草被破坏,塑料垃圾还可能产生化学污染,破坏国家渔业和旅游业。与海洋相比,我国陆地垃圾处理情况也不容乐观。2019年夏,我专程前往广州火烧岗垃圾填埋场进行拍摄,还没升起无人机,就远远看见城市天际线边一座黑色山头——正是这座垃圾场。垃圾场无比巨大,有数层楼高,对角线大约长一公里。隐隐约约可以看到钩机等大型机械在作业,再细看,不少人在集体劳动,原来是为垃圾覆膜。一边工人正在覆膜;另一边,一辆辆装满垃圾的大卡车源源不断开进垃圾场。火烧岗垃圾填埋场日均垃圾处理量高达2500吨。2016年9月,垃圾填埋场发生垃圾自燃,舆论震天。而平时,填埋场臭气扰民,也让数十万居民生活受到影响。这座位于城区的垃圾填埋场,受到各方严格监督,运营应该比较规范,但仍然经常被投诉。一线城市尚且如此,其他地区的垃圾场呢?2017年7月份起,火烧岗垃圾填埋场逐步减量,这座1990年投入使用的垃圾填埋场即将完成它的使命。但将它关闭后,政府要投入约1.6亿资金用于推进填埋场综合整治和生态修复,同时,这也意味着新的垃圾处理厂将投入使用。垃圾是城市发展的附属物,城市运转和人们日常生活,每年产生上亿吨的垃圾,垃圾围城成为全球共同趋势。日常垃圾怎么处理?一般有两种方法:一是填埋;二是焚烧。我国目前生活垃圾处理仍以填埋为主,填埋场常常臭气飘散,还会造成严重的地下水污染问题。而在很多地区,都存在垃圾填埋场运营不规范的情况。在距北京城100公里的某地,我曾用无人机拍到过这样的垃圾填埋场:填埋场位于一道山沟,所有垃圾没分类,未经任何处理,直接倾倒在山沟里;周围没有隔离带,起风时,各种塑料满天飞,吹得到处都是;填埋场恶臭熏天,乌鸦成群。而一路之隔便是国家风沙防护林,对待环境,我们正在一边治理一边破坏。多年走南闯北的拍摄生涯中,我见到过形形色色的垃圾场。我总结出各地垃圾场的共同点:五彩斑斓,蔚为壮观。不少地方生活垃圾、工业垃圾、建筑垃圾胡乱放在一处,毫无垃圾分类的概念。垃圾本是放错地方的资源,放对了地方就是宝藏,垃圾分类可以使更多的垃圾变废为宝。以生产垃圾为例,其中就有30%至40%可以回收利用。让人欣喜的是,垃圾分类在我国越来越受到重视,2019年7月起,堪称“史上最严谨”垃圾分类措施的《上海市生活垃圾条例》开始实行,与此同时,全国46个城市陆续开展垃圾分类试点,我国将逐步进入垃圾分类规范时代。作者简介:吕凤霄白中黑艺术创始人、著名摄影师、旅行家、园林设计高级工程师、国际花展设计金奖获得者、手工艺人、青年书法家,曾为李亚鹏等明星设计签名。作品获奖无数,被人民日报、新华社、山东卫视、辽宁卫视等多家媒体报道。因多次航拍整个中国,被誉为“航拍中国第一人”。公众号、微博:白中黑艺术。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b6072xEd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