霜降牛壮羊肥,芦苞腊味鲜美 ——苏记非遗腊味,舌尖上的“返寻味”_腊肠_三水区_文化

10月23日,又迎来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此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云淡天高陶菊傲,羊肥牛壮满粮仓”霜降是一年中收获、播种的最后时节,农谚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秋风起,吃腊味”是刻在

10月23日,又迎来一年一度的霜降节气。此时节,天气渐冷、初霜出现,是秋季的最后一个节气,也意味着冬天即将开始。“云淡天高陶菊傲,羊肥牛壮满粮仓”霜降是一年中收获、播种的最后时节,农谚曰:“霜降见霜,米谷满仓。”

“秋风起,吃腊味”是刻在世世代代三水人基因中的传统食俗。近日,广东新闻频道《午间30分》栏目摄制组深入芦苞镇,跟随苏记腊味制作传承人苏广健的脚步,以“秋风起 寒露至 三水腊味香醉人”为题,专题报道了三水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芦苞苏记腊味的传承故事。

补冬不如补霜降,腊味不落芦苞味

芦苞镇位于三水区中北部,为北江冲积而成的沙洲,北江穿镇而过,水资源丰富,渔业发达,优质的水源、优美的生态共同孕育出驰名的芦苞河鲜。数百年前,芦苞渔民就用北江捕捞的河鲜天然晒干为鱼干,用作冬季食用以及赠送亲朋好友。

一代又一代勤劳而富有智慧的芦苞人家家户户坚持制作腊味,并不断提高完善腊味的制作水平和风味。对于芦苞人而言,“芦苞腊味”承载的不仅仅是舌尖上的美味,更是千百年来一代代传下来的乡土情怀、承载着家乡的记忆与心头思念的滋味。在善于总结、心灵手巧的芦苞人不断摸索和试验下,逐渐形成了现在广为人知、有口皆碑的芦苞“腊味四宝”——腊肉、腊肠、腊鸭、鱼干。

2021年,芦苞腊味制作技艺成功入选三水区第九批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性项目。现在,“芦苞腊味”不仅仅是芦苞镇的文化瑰宝,维系乡情乡愁的重要纽带,更是以食物为载体,成为芦苞镇推进和实现乡村文化振兴战略上的一种富有穿透力和感染力的文化传播方式之一。

精挑细选优质料,别出心裁好滋味



苏记腊味的老板苏广健在过去的40多年来里,从挑选猪肉到灌肠晾晒,一直坚持“精挑细选优质料,食客满意最重要”的原则,制作色、香、味俱佳的腊肠和其他腊味制品。

据苏老板介绍,“二八腊肠”是苏记腊味最热销的产品。“二八腊肠”是指以肥瘦比例2:8的新鲜猪肉所制作出来的腊肠,据顾客反映,这种肥瘦比例制作出来的腊肠口感最佳。苏老板毫不私藏,还分享了腊肠的制作方法:肥肉需要提前腌制后切成肉粒,而瘦肉则不用腌制,切碎加入一定量的白糖、盐、高度米酒、酱油即可与肥肉粒搅拌。腊肠经过灌肠、扎孔、扎绳等工序,晾晒5-6天即可上市。

苏老板表示,由经验丰富的老师傅们用纯手工制作的腊肠,色泽好、口感佳,不甜不咸,老少皆宜,还能细细品出老一辈食客所认可的“传统儿时味道”。

近年来,三水区文广旅体局重视传承、挖掘和利用好乡村文化资源,不断加大对本区本土特色文化物质遗产的挖掘、保护、传承和发展力度,把物质文化遗产之“形”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之“神”融会贯通起来,是持续促进乡村文化振兴、深入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方式,同时对于实现三水区高质量推进乡村振兴具有重要现实意义。

(通讯员:卢冠东、何艺珊)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OreV9Dvw2.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