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界著名油画作品欣赏《艺展中国四川展区》苟健生油画作品欣赏

苟健生简介 苟健生,1986年毕业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研究生高研班,2017年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系习。副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重庆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 个展: 1989年《苟
原标题:《艺展中国四川展区》苟健生油画作品欣赏苟健生简介苟健生,1986年毕业四川美术学院油画系。2005年7月毕业于中国艺术研究院油画研究生高研班,2017年赴俄罗斯列宾美术学院访问学系习。副教授,重庆美术家协会会员,现任教于重庆科技大学人文艺术学院.个展:1989年《苟健生个展》重庆2012年8月在北京(宋庄)原创艺术博展中心举办《苟健生油画展》2016年4月举办个人油画展《行走山川—苟健生写生作品展》重庆2017年1月举办《追寻在路上》油画作品三人展,重庆人民大礼堂收藏:重庆中国三峡博物馆收藏油画作品《走进西藏》重庆光大银行艺术馆收藏油画作品《渔歌云烟》《炊烟袅袅》《古镇》《秋色》重庆科技学院美术馆收藏油画作品《穿越风雨》《风雨枝头》个人收藏油画作品:《穿越风雨》《春雨朦胧》《无语》等获奖作品:1989年5月作品《过去岁月》获《全国首届职工美术作品评奖赛》油画二等奖。作品《过去岁月》、《我这片土地》、《晚归》入选第三届全国石油职工美展,88年油画作品《山的儿子》入选第四届全国石油职工美术作品展,获油画参赛奖参展作品:2005年7月15日——23日在北京炎黄艺术馆《语巷》、《云雨江南》、《远去的轰鸣声》展出。第十一届全国美展重庆市选送作品2013年10月作品《山村新貌》入选《庆祝国庆重庆市美术作品展》发表作品:2003年作品《林边景色》、《赶集归来》、《竹林小路》、《秋色》、《戈壁深处》、《晓月》在中国美术第6期中发表。2004年作品《红背景》、《江上乐曲》、《沙坝藏居》、《毕棚秋色》在中国美术第1期中发表。2004年《东方艺术》第4期封面人物特刊,发表作品有《深蓝的地平线》、《地平线》、《静静山林》、《割草》、《澜沧江边》、《过去岁月》、《飘着的云》、《背景深处》、《寒雪》、《走过远古》、《高山在脚下》、《一山又一山》、《凤凰初春》、《晨晖老巷》、《绿水鱼舟》、《初春》、《毕棚沟卓玛湖云涛》、《红灯笼》、《沙坝藏居》、《米亚罗金秋》、《边城吊角楼》、《水车》、《小路情语》、《红墙》、《米亚罗深秋初雪》、《边城初雪》、《毕棚沟秋色》。2005年在《中国油画》第二期中发表《澜沧江边》、《地平线》、《伸向地平线的路》、《割草》、《静静山林》作品。2007年2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无语》、《斜阳偏岩》、《古镇》,《远去的轰鸣声》。2008年1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江南细雨》、《走过远古》、《江南细雨2》、《阳光升起的时候》。2009年6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守望生命的色彩》、《变异中的沉默》。2009年11月重庆科技学院学报发表作品《伸向远方的路》、《彩云飘飘》。2010年在中国当代艺术年鉴发表作品《秋雨纷纷》、《寻找》、《穿越风雨》、《春雨朦胧》。2012年在《中国油画》第四期中发表文章作品《涤烦襟怀·感悟生活----也谈油画民族性》、《秋山云涛》、《翠溪秋雨》、《春雨朦胧》、《水墨古镇》、《河堤春柳》、《深山樵夫》作品。涤烦襟怀感悟生活——也谈油画民族化文/苟健生在西方美术史上,印象派是在吸收借鉴东方绘画语言的基础上形成的,像马奈、莫奈、德加等都十分喜爱日本浮世绘,自印象派以后,西方现代艺术家们也借鉴东方艺术语言,像惠斯勒、梵高、高更、劳特雷克、克里姆特等欧洲绘画大师也都受东方艺术影响。需要指出的是,西方大师借鉴日本浮世绘的构图和色彩,借鉴中国的瓷器元素,而对中国绘画艺术特别是水墨画艺术则鲜有研究。中国传统水墨画自成体系,追求艺术形式和思想情感的完美统一,对现代油画有很大的启示意义。我本人在风景油画创作中,大胆吸收和借鉴中国传统山水画的形式技巧和审美追求,取得了一些成绩,谈一下个人体会,还请专家同仁指正。《无语》坦培拉100×80cm2005《远去的轰鸣声》坦培拉200×200cm2005中国写意画强调“意在笔先”,这个“意”就是意境。意境是作品呈现出的情景交融、虚实相生、韵味无穷的诗意空间。中国传统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创作在审美意识上形成了二重结构﹕一是客观事物的艺术再现﹐一是主观精神的表现﹐而二者的有机联系则构成了中国传统绘画的意境美。王国维将意境分为“无我之境”和“有我之境”。画面形象既不是客观物象的简单描摹﹐也不是主观意念的随意拼合﹐而是主﹑客观世界的统一﹐是画家通过“外师造化﹐中得心源”﹐在自然美﹑生活美和艺术美三方面所取得的高度和谐的体现。清代笪重光曾将绘画境界分为三种:第一种是“实境”,亦称“真境”,所谓“山下宛然经过,即为实境。林间如可步入,实足怡情”。这种实境类似西方的写实风景画。第二种是“妙境”,所谓“虚实相生,无画处皆成妙境”。第三种是违背自然之理和艺术创造之理的“恶境”,所谓“失山水之真容,笔墨贪奇,多造林丘之恶境”。(笪重光《画筌》)显然,“实境”是通过对客观物象的逼真描绘,创造一种模拟现实的幻觉,以引起观者的审美愉悦,类似“无我之境”;而妙境则是通过对客观物象的意象表达,引起观者的无限遐思,类似“有我之境”。需要指出的是,“妙境”的物象不像“实境”中的物象那么清晰明确,“妙境”中物象的模糊性造成了其内涵指向的不明确,使人产生丰富的联想。早在上世纪五十年代,董希文先生在《从中国绘画的表现方法谈到油画中国风》一文中,谈到油画借鉴国画表现方法的可行性,他说:“中国画也非常重意境、重情调、重描写对象的精神气质、重画家的感情与个性”。董先生的观点和实践无疑具有启发性。我在《吹烟袅袅》一画中,描绘了山脚下的一个村庄,画面上近景是几幢房屋,中景远景皆是连绵的群山,在画面一座房屋的烟囱上冒出袅袅炊烟,打破了画面不详的神秘感,引起了人的无限遐想。而在《水墨古镇》中,稀薄的墨灰色和黄灰色的色调,将烟雨濛濛的江南古镇饶有趣味的表达出来,溪水边一红衣女子成为画面的焦点,颇耐人寻味。恰如清代恽格在《南田画跋·题画赠无外师》中说:“意贵乎远,不静不远也。境贵乎深,不曲不深也。一勺水亦有曲处,一片石亦有深处。”《变异》布面油画120×100cm2006《红鸟》布面油画120×100cm2007画家的思想情感是通过一定的物质载体——艺术语言——而得到表达,绘画的视觉因素:点、线、面、光、明暗、色彩、肌理等,成为绘画语言的主要语汇。视觉要素要想与语言一样表达思想情感,那么,它就必须按一定的规则组成一幅画面,这样,点、线、面构成画面的造型,而光、明暗、色彩、肌理为形体服务。塞尚说:“人们不须再现自然,而是代表自然。通过什么呢?通过造型的色彩的‘等值’”。[宗白华:《宗白华美学文学译文选》,北京大学出版社1982年版,第215页。]客观世界不再是衡量艺术真实与否的标准,艺术世界与客观世界是平行的,也就是说,画家通过造型、色彩等手段,创造一个与客观世界“等值”的世界。这样,画家可以用点、线、面等造型手段描绘形象,客观物象不是衡量艺术形象正确与否的标准,而是看艺术形象能否充分表达画家思想情感。在《穿越风雨》一画中,我将鸟简化成只有一个头和两只翅膀,取消了鸟的具体特征,形象达到一种“不似之似”的艺术效果,画面上简化成一只鸟和几只树枝,观者在各自的知识背景基础上,在自由欣赏整个画面的氛围中,将画面补充完整形成一个完整的画面内容。而在《寻找》一画中,强调鸟的整体形态和神态,而将鸟站立的树枝处理成类似国画的色彩笔触,其他背景则以笔触产生类似树叶似的感觉,使画面富有深意和情趣。整幅画像是没画完,能给人一种遐想。《寻找》布面油画50×50cm2008《等待》布面油画140×100cm2013《跃动》布面油画60×50cm2016徐悲鸿先生在谈到油画语言时说:“为美之素有二:曰形象,曰色彩。”(徐悲鸿《对于艺术教育之意见》)色彩美确实是油画的长处,丹纳说:“色彩——除了用作模仿以外,色彩本身和线条一样有它的意义。……一幅画是一块着色的平面,各种色调和光线的各种强度是按照某种选择分配的;这便是色彩的内在生命。”[丹纳:《艺术哲学》,人民文学出版社1963年版,第406页。]色彩之于油画就像笔墨之于国画一样,中国画上的笔墨变化,如运笔的轻重、顿挫、转折等形成的笔道痕迹的变化,墨色浓淡干湿的自然渗化效果等,这种没有人工雕琢痕迹的艺术效果能表现人活泼泼的生命之美,生气勃勃的精神之美,即内在的、含蕴无穷的仪态、气质、修养之美,这便是生命的含蓄美、类型美和品味美,以体现出人生的丰厚砥实而又跌宕有致的旋律和情趣。我在《秋山云涛》一画中,充分发挥油画颜料的流动性,减少笔触效果,形成薄薄的平涂颜色层,颜色不表现具体的形状,使蓝灰色、灰白色、草绿色之间的相互渗化,逐渐形成和谐的冷灰色调,在前景以灵动的笔触画出鹿角、蟹爪似的树枝,产生类似水墨山水画的韵味。而在《古镇秋色》中,颜色种类稍多一些,我减弱了颜色的形状,形成了一种类似雾中景色的效果,形成了一种彩色的冷灰色调,这种处理方式能最大限度发挥色彩的表现力。恰如明代莫是龙《画说》中说:“画家之妙全在烟云变灭中。……山水中当著意生云,不可用粉染,当以墨渍出,令如气蒸,冉冉欲堕,乃可称生动之韵。”我将色彩稀释使其具有流动性,通过色彩的自然流动渗化,形成一种雨中风景的韵味。《飞越》布面油画100×80cm2016《回家》布面油画100×100cm2016当代中国社会正处于现代化转型过程中,工作和生活的压力使都市中的人们患上了“焦虑症”,究其原因是人们物质获得满足的同时精神上空虚,在这种情况下艺术成为抚慰人们心灵创伤的良药。中国传统艺术追求内心平和,“天人合一”,能“养性情,且可涤烦襟,破孤闷,释躁心,迎静气。”(清代王昱《东庄论画》)传统艺术精神也符合我们今天艺术发展的实际,吸收和借鉴我国传统艺术因素无疑是油画发展的一个不错的选择。生命与自然----谈苟健生的画文/易英苟健生的一幅早期作品《走过远古》(1984年创作)很吸引我,画面上是很简单的风景。辽阔苍凉的荒原,遥远的地平线与天际相连,荒原上缓慢蜿蜒的曲线重叠着伸向远方,地平线的尽头隐约可见的古堡,似乎将岁月凝固在苍茫之中。在画面的下方,与古堡遥遥相对的是一个匆匆而过的女人,她好像只是一个轮廓,一个符号,为自然或历史注入人的印记,这样的画在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能不会被重视,它的技法显得过于简单,画面上没有明显的笔触,颜色也很单调,更没有乡土现实主义那种流行的“怀斯画风”,那些草地被他用稀薄的颜料一抹而过。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期其实是一个形式主义的时代,西方现代艺术刚刚影响过来,梵高式的表现主义和写实变形的画风盛极一时,乡土现实主义虽然在题材上紧扣了时代的要求,俄罗斯的遗风,印象派的实验,追寻历史记忆而技法相对简单粗略的绘画。《彼得堡印象》布面油画50×40cm2017《列宾美术学院招待所》布面油画80×60cm2017苟健生是个不自觉的预言家,他在那个年代肯定没有在主观上意识到今天艺术的发展。在今天的绘画中技法已不是那么重要,当年那种先作出肌理再仔细描画出每根草的画法,现在多到商品画去了。题材,观念成为当今绘画的价值,个人表现方式则是形式判断的取向,实际上这两者是不可分离的。技巧是为识别技巧的人而画的,在一个图像贫乏的时代,技巧为复制现实的图像而存在,通过这些技巧与图像来构造一个虚幻的现实。技巧的价值就在于复制现实的程度,但越具有再现性的技巧也越可能从再现的对象中独立出来,成为欣赏的价值,就像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初乡土现实主义中的怀斯一样当那种精细描绘的草地取代了俄罗斯的笔触后,人们早就忘了乡土现实主义的本来的价值。二十世纪八十年代也是一个思想运动的时代,但在西方与中国,现代与传统的二元对立中,人们更注重的是批判的武器。思想的对象和个人思想的方式却总是不被注意。苟健生的画很像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作品,他用自己的语言来表达自己的思想。自己的语言首先就要摆脱技巧的规则,似乎不可思议。是不是自然本身的召唤,人的生命融入自然之中,激发出生命与自然的意识。苟健生的风景画不是让观众阅读现实的场景,那是一个心理的场景,象征的场景,历史被凝固在自然之中,《伸向地平线的路》(1985年创作)比《走过远古》更具象征性,在地平线与压顶的乌云之间是一道苍白的天光,这是一条从现在通往历史的路,它穿越时间的荒原,追问历史的意义。真实的草原被虚化了,它变成时间与空间的象征,我们从时间的长河中走来,哪里是意义的空间。《波罗的海沙滩》布面油画80×60cm2017《涅瓦河对岸的教堂》布面油画50×40cm2017从历史的荒原到生命的荒原,苟健生把自己的生命意识也投射在他的荒原上,他的笔法,色彩和构图都不是真真实的草地,而是他的心理写照和象征。就像那个思想的时代离我们远去一样,思想也离我们远去。苟健生在二十世纪九十年代的画依然以风景为主,但少了那么多深沉或凝思,可能与他的工作有关系,风景画中多了装饰性的成分。大历史的观念似乎从他的画中消退,人与自然的亲近与和谐成了他的潜在主题。《赶集归来》(1998年创作)像一幅很传统的风景画,使我们想起康斯泰伯尔和柯罗,他力求表现出一个没有被文明污染的自然,一个自然状态下的自然,当然不再是那个不适合人类居住的象征性的荒原,《晓月》(1998年创作)显得温馨而恬静,画面笼罩在淡淡的诗意中,和他以前的风景画相比,仿佛是无处归宿的精神在向梦幻中的家园回归,自从现代艺术以来,写实与精神似乎是一个难以协调的矛盾,写实的强化总是以精神的弱化为代价,如果我们不知道在苟健生的艺术中精神历程的话,也不容易读出他当今作品的精神性,当苟健生在表现人对自然的回归的时候,他的精神也在遥远的地平线等候着他。太行写生作品欣赏《太行人家》布面油画100×80cm2017《初春》布面油画100×80cm2017《十里桃花》布面油画100×80cm2017《细雨太行》布面油画100×80cm2017《待播的土地》布面油画100×80cm2017《宁静的山村》布面油画100×80cm2017《河边桃花》布面油画100×80cm2017《西乡评》布面油画100×80cm2017《初春桃花村》布面油画80×80cm2017《情在旅途中》布面油画100×100cm2015《塘河秋色》布面油画100×80cm2016《古老的村庄》布面油画100×80cm2016《春意太行》布面油画25×25cm2018《这里黎明静静悄悄》布面油画30×20cm2017《暖冬》布面油画80×60cm2018《春到太行》布面油画120×75cm2018《春暖花开》布面油画120×75cm2018《太行四月》布面油画120×75cm2018《太行花香》布面油画120×75cm2018《初春太行》布面油画120×75cm2018《冬雪》布面油画120×60cm2018《太行山冬雪》布面油画120×60cm2018《结冰的湖》布面油画120×60cm2018《江河万里》布面油画200×100cm2017《艺展中国》展出全国一线艺术大家最新力作,是一线大咖与全国艺术同仁、藏家、艺术爱好者最直接最美的窗口,带最美的艺术展遍全国、走向世界。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PVdL0O0dQ0.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