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身体挡住枪口的是谁“爆炸瞬间,他用身体挡住了我!”战友讲述90后排雷英雄杜富国负伤经过……

扫雷作战,是和平年代里一场特殊的战役。在中越边境云南段,有这样一群扫雷战士,他们每天都在与死神共舞,毫不胆怯,每次作业生死都只在一“线”之间;他们用双手耕耘雷区,一往无前,让一片片雷区变成人民安居乐业的土地。 2018年10月11日,27岁
原标题:“爆炸瞬间,他用身体挡住了我!”战友讲述90后排雷英雄杜富国负伤经过……扫雷作战,是和平年代里一场特殊的战役。在中越边境云南段,有这样一群扫雷战士,他们每天都在与死神共舞,毫不胆怯,每次作业生死都只在一“线”之间;他们用双手耕耘雷区,一往无前,让一片片雷区变成人民安居乐业的土地。2018年10月11日,27岁的扫雷英雄杜富国,在位于中越边境文山州麻栗坡县老山西侧雷场进行扫雷作业时突遇爆炸,虽然身穿排雷防护服,但全身多处受伤,危及生命。经过全力救治,目前已脱离危险,但是却永远的失去了双手和双眼。10月29日,我们赶赴位于麻栗坡县猛硐乡的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采访报道扫雷英雄杜富国的故事。“手已经没有了,眼睛里面都是血,防护服炸成碎片”一进入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的营房中,我们就被眼前一件破碎如絮的排雷防护服震惊了,这是要多么大的爆炸威力才能将专业的排雷防护服撕裂到如此程度?我们看到,整件防爆服从头到脚都是烧焦的痕迹,胸部及腿部位置直接被弹片撕开,衣服里防爆的纤维如同棉絮一样散落出来,让人触目惊心。离开营房,我们在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队长李华健的带领下进入了杜富国及战士们当天作业的雷场——麻栗坡县猛硐乡老山西侧3公里处雷场。10月11日,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按计划在这里组织扫雷作业。雷场位于一个陡峭的山坡上,中间有一条安全通道,通道两边都拉有警戒线,把通道和雷场隔开。我们顺着通道往上爬,一路上都可以看到扫雷官兵们搜排出的爆炸物:防步兵地雷、迫击炮弹、手榴弹等,这些爆炸物离我们只有一两米远,整齐地排列在通道边,最长的一处围着山腰摆放了10多米。各种各样的爆炸物看得我们心惊胆战,每走一步都小心翼翼。李华健告诉我们,虽然年代久远,但是这些爆炸物都还具有战斗性能。爬完通道,绕至山左侧,就到了杜富国当天进行扫雷作业的地方,这是一处陡峭的山坡,一颗倒下的大树横在作业点旁。四周还可以看到排雷防护服大小不一的碎片。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队长李华健:“爆炸点就是在树根这里,当时我在看其他分队作业,听到爆炸声我就赶紧跑过来,来到这里我就看到杜富国同志倒在这个位置,双臂展开,手已经没有了,然后眼睛里面都是血。防爆服已经炸烂了,全部都是血。树根这里被炸出了一个深度大约在70多公分的洞,大家可以看到,到现在还有破碎的衣服,这边还有远一点的那些地方都有,因为爆炸的威力是相当大的。”爆炸声响起之后,在附近作业的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分队长张波和其他战友也迅速赶来,大家第一时间脱开杜富国的防护服查看他的伤情,并及时将他送上救护车。“发现爆炸物后,他让我后退”对每一位扫雷部队的官兵来说,10月11日是扫雷生涯中最难过的一天,而对战士艾岩来说,这一天更是人生中难以磨灭的记忆。2018年10月11日,杜富国和战士艾岩像往常一样同组作业,杜富国是队里的排雷骨干,也是艾岩的组长。下午14点39分左右,杜富国发现了1枚加重手榴弹。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发现过后他就向我们的副队长(分队长)报告,副队长(分队长)就下达一个命令,检查有无其他爆炸物,还有什么诡计设置,他(杜富国)就直接叫艾岩你后退,由我来检查有无诡迹设置。”说完,杜富国开始探明情况,没有想到,意外就在此时发生了。当艾岩转身向杜富国左侧后退时,突然听到“轰”的一声巨响。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我转身走过几步,大概是2、3米左右,听到一声巨响,我就转头一看,(我的)头盔已经甩下去了,火光非常大,面部还有耳部这些剧烈的疼痛,耳朵也什么都听不见,当时愣了,想讲话都讲不出来,想叫人也叫不出来。”回想起当天的情景,艾岩几度哽咽,他说,在爆炸发生的一瞬间,是杜富国用身体阻挡了扑向他的大部分冲击波和弹片。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当时我们在山坡上作业,根据地形,他当时肯定是倒在山坡下方,但是他是向我这边倒下,把全部冲击波和破片都给我挡住了,因为我只是受了皮外伤而已。每提到一次我都会非常难过,甚至是表达不出来那种沉重的心情。”杜富国:“伤好后,想和战友一起完成扫雷任务”在开远市解放军第59医院,我们见到了躺在病床上的杜富国,此时的他双眼蒙着纱布,脖子以下都被蓝色的防菌布盖着,让人心疼。虽然身负重伤,但是当有人来探望他时,他的声音依然十分洪亮,不失一名军人的精气神。从杜富国受伤送往医院救治开始,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分队长张波一直陪在杜富国的身边,张波告诉我们,虽然失去了双手和双眼,但杜富国在治疗过程中一直很坚强。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分队长张波:“给我的感觉就是非常坚强,从刚开始受伤,他说让我们放心,因为当时我们很害怕,我们都在不停的喊他的名字,他也是很坚强的不停回应我们。总的来说他精神状态很好,恢复的也相对来说比较好,(他说)更快的接受治疗,好完以后,他想和我们一起把雷场没有完成的任务完成。”“他非常英勇善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杜富国今年27岁,是贵州省遵义市湄潭县人,2010年12月入伍,2015年他主动申请参加中越边境扫雷作战行动,义无反顾的踏上了“为人民扫雷,为军旗增辉”的新征程。到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后,由于出色的表现,杜富国成为首批入党的同志。入伍8年以来,杜富国先后获嘉奖2次,被表彰为“优秀士兵”、“优秀士官”各一次。扫雷作业展开以来,他进出雷场千余次,累计作业300余天,搬运扫雷爆破筒15余吨,在4号洞、265号界碑、马嘿、老山等14个雷场累计排除地雷和爆炸物2400余枚(件),处置各类险情20多起。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分队长张波:“到扫雷场上,杜富国同志可以用一句话来总结,他非常英勇善战,一不怕苦,二不怕死。”作为队里的排雷骨干,作为一名共产党员,在危机四伏的雷场上,在生死考验的关头,他总是把危险留给自己。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许猛:“他自己对技能的掌握比较熟练,他有这个底气去完成作业,他也是为了把危险留给自己,把安全留给别人,因为在排除爆炸物的时候都比较危险,他宁肯自己去做这个危险的事情,然后战友往后面让一让,他不光跟班长抢着干,他还给班里面老同志抢着干,他也给比他年轻的同志抢着干,他就是这么样的一个人。”扫雷战士艾岩从进入扫雷四队起,就跟着杜富国同组作业,一起出生入死。每一次进出雷场,杜富国都把艾岩护在身后。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都是他带我走进雷场,走出雷场,手把手的教,在我心里他就像亲兄弟,因为他帮助了我很多,教会了我很多,排雷方法,排雷技能,排雷技巧,如果没有他,也许我今天不会这么勇敢的站在这里排雷。”由于艾岩到扫雷四队较晚,和杜富国他们相比,在排雷方面是“新手”,同组作业时,杜富国对艾岩说得最多的话就是“离我远点,退后,退几步”。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在我平时的排雷中,不管发现任何的爆炸物,包括只是一颗小小的仪器,他都不会让我去,因为毕竟我和他们比起来我只是一个新手,他的想法就是出于保护身边的战友,宁愿自己去冒这个风险,不情愿自己身边的战友去冒这个险,对我印象最深刻的一句话就是离我远点,退后,退几步,每次都是这样,这几句反复在我的脑海里面出现。”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分队长张波:“反正发现了比较危险的东西,他都会让艾岩往后面退,杜富国说我是党员,我来排除这个东西。他觉得有这份责任,有这份担当。”“圆满完成扫雷任务,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虽然杜富国英勇负伤,但是这并没有挫伤扫雷官兵们的士气,他们将继续发扬杜富国不怕苦、不怕死、勇于担当的精神,完成扫雷任务,还边境人民一片安居乐业的净土。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艾岩:“对我来说,我现在最想的就是赶紧把这块雷扫完,赶紧把这些爆炸物销毁,我也不知道用什么方式来报答他,我只能勇敢地去把这个雷场圆满的完成任务,我觉得就是对他最大的回报。”云南扫雷大队扫雷四队扫雷战士张中君:“事情已经发生了,但是咱们后期的任务还很艰巨,还很重,还需要再次踏上这个雷场,再次经过他负伤的地方。去面对地雷,炮弹爆炸物,反而更激发大家的斗志,都想要接过他手中的接力棒,把他未完成的这块区域安全圆满的完成好。”雷场犹如战场,扫雷战士们用他们的双手和血肉之躯,换来了一方安全的土地,换来了我们习以为常的静好岁月。致敬,扫雷战士们!来源于视听文山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0ppAw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