石皱【石中道刻皱求见】先秦铜钱长啥样?为啥二连珠的印章常用方足布的造型?

先来说说先秦时期的铜钱。 老道最早认识的古钱是通过邮票认识的,小时候喜欢集邮,当时有两套中国古代钱币邮票很受欢迎(特种邮票T65和T72,分别于1980年10月29日和1982年2月12日发行)。 T65,1980年10月29日发行,图片
原标题:【石中道刻皱求见】先秦铜钱长啥样?为啥二连珠的印章常用方足布的造型?先来说说先秦时期的铜钱。老道最早认识的古钱是通过邮票认识的,小时候喜欢集邮,当时有两套中国古代钱币邮票很受欢迎(特种邮票T65和T72,分别于1980年10月29日和1982年2月12日发行)。T65,1980年10月29日发行,图片来源于网络T72,1982年2月12日发行,图片来源于网络『货贝、铜贝』小时候偶尔也会收到从海边城市带回来的贝壳海螺工艺品什么的礼物,再加上家住河边,经常摸鱼捞虾,贝壳一点都不稀奇,贝币自然也就不在意。(必须滴嘛,也不想想这CPI增长杠杠滴,推一大车贝壳你能买啥玩意?哄孩子玩呢)『鬼脸钱』(又称蚁鼻钱)图片来源于网络战国时期楚国的货币,民间传世的比较少。模样不太讨喜,老道那时候自然也不感冒。『圆形钱』[秦]半两方孔圜钱,图片来源于网络圆形钱在古钱里面太常见了,特别是圆形方孔钱,(哎,那些年女孩们玩儿的鸡毛毽子,糟蹋圆形方孔铜钱无数,可惜没拿水果糖纸跟她们换)于是反衬之下,布币(铲子模样)和刀币的奇特造型就给老道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战国]“安邑一釿、安邑二釿”平首布布币,图片来源与于网络[战国]齐国六字刀币,图片来源于网络可惜当时条件实在有限,根本无从得知为啥好好的要把钱要做成“铲子”模样和刀的模样。若干年后随着互联网的出现以及通过一些博物馆展出和考古资料,萦绕心中多年的问题也逐渐弄明白了:【刀币】是因为古代中华大地上的渔猎地区和手工业地区(比如山东)最实用的生产工具是【刀】,随着用【刀】来交换生活、生产物资逐渐频繁,于是刀币产生了。【布币】是因为古代中原地区的农耕地区(比如河南)最实用的农耕生产工具是【铲】,随着用【铲】来交换生活、生产物资逐渐频繁,于是布币产生了。朋友们肯定会奇怪了,明明是铲子的模样,干嘛叫【布币】?为啥不叫【铲币】呢?古代,布不仅是非常非常重要的生活物资,也是财富和作为货币使用的重要载体,古人馈赠礼物,甚至皇帝赏赐也常常会有布(还有丝绸)。古人用“布”作为名字的也不少,就像名字中带“富”一样,那些年名字中带“布”的名人:【英布】图片来源于网络楚霸王项羽的手下五大将之一,汉初名将。玩KOEI三国志系列游戏的肯定熟悉。【季布】图片来源于网络楚霸王项羽的手下五大将之一,名气略小于英布,但经常把刘邦撵得到处逃命。“一诺千金”这个成语就来自于他(实际上是别人拍他马屁的故事)。【栾布】图片来源于网络讲义气不畏皇权,刘邦杀了他朋友,为朋友收尸不怕刘邦杀自己。【吕布】图片来源于三国演义连环画此人不用说了吧。扯远了,言归正传,其实古代布也直接等于钱。《周礼·天官·外府》:“外府掌邦布之入出,以共百物,而待邦之用。”外府:古代官职。邦布:法定货币。《周礼》这本书传说是周武王姬发的弟弟周公旦写的(嗯嗯,所谓的梦周公就是梦他了,貌似他比他哥哥能干得多),但实际上是战国时期的书。“币,帛也。”——《说文解字》([东汉]许慎▪著)帛的本义是丝织品的总称。由此可见铲形铜钱出现后很可能因为习惯使然被称作了布币。注:有人认为古代的铲又被称为镈(bó),镈是布同声假借字,所以被称为了布币,但老道认为这种说法太牵强,《说文解字》里也无从查阅同声假借字的来源。这种解释行不通!布币从发展过程和外形上分主要分为空手布和平首布两大类。【空首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初期体型大,顶部为中空管状或半圆管状,用于固定木棍一端作为农具使用,称为空首布(呔,土里的妖怪,吃俺沙悟净一铲)。空首布大致分为三种:[耸肩尖足空首布]耸肩尖足空首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啧啧,这么尖锐,暗藏杀机,这钱也能当武器用)[平肩弧足空首布]平肩弧足空首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对嘛,这才是“标准铲”)[斜肩弧足空首布]斜肩弧足空首布,图片来源于网络哦(肩膀下垂,没精神,是不是钱花完了呀?)【平首布】随着商业繁荣,货币的大量流通,空首布的缺点凸显,肩部和足部太尖锐,容易伤人,而且体积较大,非常不利于大量携带和存放。于是逐渐改进,体积缩小,空首扁平化,肩足趋于平滑甚至变成圆形,于是演变成了平首布。平首布花样比较多,根据底部两只脚的形状大致可分为三种:[尖足布]“晋阳”耸肩尖足布,中国钱币博物馆[圆足布]“蔺”字圆足布,中国钱币博物馆[方足布]图片来源于网络方足布是数量最多最为常见的布币,如今作为雕刻题材,特别是锦灰堆风格的雕刻作品里面也常见。再来说说方足布造型做二连珠印关于什么是连珠印以及用途,请看老道以前原创所写的一篇文章“【石中道雕刻-印衫红】《大吉大利》博古方足布币连珠印”此文被大量抄袭删减甚至改名,网络上随处可搜。二连珠印,出现于唐代,它的成名得益于唐太宗李世民,唐太宗酷爱名人书法作品,《兰亭序》是他连死后都想据为己有的经典代表。这么一个爱收藏的皇帝,自书“贞观”二字连珠印,用来钤盖他的收藏品。篆刻界也因此有了【藏书印】(鉴藏章、收藏印)这么一个分类。到了宋代,宋徽宗更是把书画收藏鉴定这件文艺范爆棚的事儿玩到了极致。并创立一种独特的宣和内府装潢书画格式,为书画藏家们所追捧,称为“宣和装”,宣和装一共盖七枚收藏印,盖得非常讲究,不会染指书画作品中的字迹笔画。其中最重要的一枚得数“宣和”二字连珠印。“宣和”连珠印,图片源于《中国鉴藏家印鉴大全》什么?你说你只知道乾隆的收藏印?得了吧,那家伙太不讲究,戳又多,污涂文物数第一!不信?——LOOK!《芦汀密雪图》,作者:梁诗闵,北宋开封人士,现藏故宫博物院。限于网络文章篇幅,对《芦汀密雪图》有兴趣或有条件者,请自行查阅高清大图或实物展览。布币最开始出现时,两只脚是很尖锐的(尖足布),这样一来容易伤人也容易折损,于是逐渐朝耐用的圆足方足发展,从铸造工艺上看,明显制作方足的泥范要容易得多,所以出土文物中的圆足布较少。早期布币尺寸较大,通常长度超过6厘米,宽度超过4厘米,后来逐渐变小,一般长度4~5厘米,宽度2~3厘米,包括东汉王莽时期的布币。老道胡乱猜可能是金属提炼不易,而钱越来越不够用,于是只能往小处做。这个尺寸适合现代饰品挂件,宽度也刚好做成两个印面一厘米左右的连珠印,很益于斗方、钢笔字、扇面的字画小品的落款、鉴藏章。通常一厘米印面的小印章,钤盖往往立足不稳,拿捏不易,容易摔、容易磕碰受损,而做成布币连珠印这种挂件,穿绳后可佩戴把玩,不易摔,且易于钤盖。实在好处多多,加上寓意财富,所以方足布造型的二连珠印最常见,谁不爱“钱”呢,你说是吧?【蛮酷坊】,2012年石中道所创篆刻雕刻工作室也,记其手工作品过程、相关文玩市场、文化展览、美食游记与同好分享,内容均为原创。(全文完,谢谢关注!)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V5daVjqa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