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么的文物【革命文物故事】入侵者最后的哀鸣

国家二级文物:1945年陈宗煊缴获日本军士签名的太阳旗规格:纵70厘米,横80厘米 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一位60多岁的漳平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永福镇佳山村老人陈宗煊捐献给漳平县博物馆一面血迹斑斑的日本旗。
原标题:【革命文物故事】入侵者最后的哀鸣国家二级文物:1945年陈宗煊缴获日本军士签名的太阳旗规格:纵70厘米,横80厘米1985年,在纪念抗日战争胜利40周年之际,一位60多岁的漳平县(1990年12月撤县建市)永福镇佳山村老人陈宗煊捐献给漳平县博物馆一面血迹斑斑的日本旗。老人说,这是他1945年在抗日战场上缴获的战利品,40多年来一直珍藏在身边,如今他年老多病,无法再保管这件饱含着中华民族血泪史的文物,特捐献给当地的博物馆保存,以教育后人。这面日本旗的旗面正中为一轮红日(太阳),故称日本太阳旗。旗面为白丝绸质地,纵70厘米,横80厘米,太阳直径37厘米,旗面上书有“皇军万岁”“一死报国”“武运长久”“义勇奉公”“天壤无穷”等字迹,并留有松田时英、初志一贯、秋田寅三、三山春山和金景万等40多名日军的签名,还有一首“不哭泣、不悲叹”的俳句,墨迹浓淡不一,旗面上还沾满斑驳的血迹。原来,这面日本旗背后还有一段鲜为人知的故事。陈宗煊,1920年10月出生于一个农民家庭,其父亲早亡,家境贫困。1939年12月28日(农历十一月十八日)被抓壮丁送往江西瑞金,接受军训后编入国民党陆军七十九师步兵部队,驻守浙江龙游,后又调往陆军四十九师担任上士副排。抗日战争期间,四十九师奉令调住金华前线,与日军激战。1945年7月4日(农历五月二十五日)凌晨2时,部队在距浙江临安20公里处的大青山与日军展开浴血奋战,当时日军占据对面山头,以猛烈炮火封锁抗日部队前进,在迫击炮和轻重机枪的掩护下,陈宗煊所属的尖兵连拼死向日军阵地冲杀,与敌人展开肉搏战,短兵相接,双方死伤不计其数。激战中陈宗煊被日兵刺伤,昏倒在地,醒来后见前方还在厮杀,身边阵地上的日本士兵尸体旁有一面日本旗扎在刺刀上,他伸手解下这面旗子。战斗结束后,他被送往二十八兵团战地医院疗伤。康复后,他还多次在龙游、溪口与日军激战。日军投降后,部队整训,陈宗煊因伤残获准回乡,他就把这面日本旗带回家,作为抗日战争胜利的纪念品珍藏起来。陈宗煊的侄儿陈长煌说,小时候曾看见叔叔家有许多抗日纪念章、证书等,叔叔腰部还有一道被日军刺刀刺伤的10厘米长的刀痕。这位抗日老兵于1992年默默离世。军旗上的字是日本士兵在战斗最为激烈时,准备决一死战的最后告白,是日本侵华战争的铁证,也是入侵者最后的哀鸣。综合编辑:文旅龙岩来源:漳平市博物馆黄秀燕摘自《红色文化周刊》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ArpKgGa6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