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梅里读书:经典宜重读,学习如熬肉_书籍

文/果老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读书人来说,一天不读书,就会感到像是丢了什么重要的物件,坐立不安。读书有一定的方法,但他人的方法对于你来说就不一定适应。你必须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

原标题:梅里读书:经典宜重读,学习如熬肉

文/果老

读书,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对读书人来说,一天不读书,就会感到像是丢了什么重要的物件,坐立不安。读书有一定的方法,但他人的方法对于你来说就不一定适应。你必须在读书的过程中,形成自己特有的方法。这个问题到后面再说。我基于自己读书的心得体会,在本文谈几个关于读书的问题,跟大家交换意见。

第一,人生有限,读书也有限。既然如此,那就要尽可能选择阅读那些自己感兴趣的书籍,没有兴趣的书可以暂时不读。否则,读不进去,反而浪费时间和精力。事实上,即使对那些自己有兴趣的书籍,倾其一生,估计也很难读完。那么,在有限的人生中,应选择哪些值得阅读的书籍呢?我的建议是阅读经典著作。那些书籍之所以成为经典,肯定有它的道理。阅读这些经典书籍至少比阅读一般书籍的收获要多。很多人跟我说,对经典著作,读一遍是远远不够的,要多次阅读,反复阅读,有些经典著作需要阅读十几遍甚至几十遍,而每一遍阅读都会有新的收获。有句话说,经典就是用来重读的。只要有足够的时间和浓厚的兴趣,就可以多次反复阅读,反复的玩味,一定会不断收获新的理解和认识。

其次,要选择由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学者或文学大家的著名著作或成名作,而不必受书籍精美的装帧和吹捧性推荐语的诱导。选择权威出版社的书籍,一则其出版选题角度很新,不是为适应书市的要求而出书,反而是引导书市的走向和读者的阅读兴趣。二则权威出版社编辑、审稿、校对、设计、装帧、印刷的实力都比较雄厚,而且编、审、校严格把关,绝不粗制滥造,图书质量有保障。在这个基础上,还要选择著名学者或文学大家撰写的书籍。既然是著名学者或文学大家,那就应该有较高的学术水平、理论水平或写作能力,对于所研究的问题,一定会有自己独到的见解;对于文学作品的质量,基本上可以有所保证,不为出书而出书。但无论如何,著名学者的著作也并非每一部都是精品。因为能否成为精品著作,有主观因素,也有客观因素,不完全由作者本人所决定。读者对著名学者或文学大家的每一部著作,也未必都会感兴趣。不过我觉得,读者选择购买权威出版社出版的著名学者的成名作或著名著作,应该不会有太大的问题。

再次,如何看待畅销书。现在书城里一般会在比较显眼的地方设置一个专位,摆放所谓畅销书。那么,面对这些设计花哨,装帧精美的图书,应该采取什么态度?听有人说,不买畅销书,也不读畅销书,即使有多位名人推荐,也不会购买和阅读。因为,畅销书华而不实,大多数是应景之作,没有实际价值,也没有学术生命。所以,你越畅销,我越不买。我倒觉得,这种态度也大可不必。能不能成为畅销书,固然有包装和炒作的因素,如果确实没有质量,没有学术或文学价值,那也就如昙花一现。在我的认识上,真正属于包装和炒作的畅销书,应该是少数的,绝大部分畅销书还是经过了作者、编辑的共同努力完成的。此外,除了经典著作,还可以适当购买那些所谓常销书,某些书在书城里能够常销,表明其具有较强的生命力,经过了时间的考验,证明确实值得一读。

最后,要说一说读书方法。曾国藩在家书里说过,读书做学问是一个艰苦的事情,需要有适合自己的读书方法。好比掘井,你去掘十口井,却都没有见到水,那就不如一直坚持掘一口井,把水掘出来。也就是说,读书不能囫囵吞枣,对书的内容不求甚解,贪多而消化不了,这些都不是读书的正确方法。他还说,好比熬肉,先要用大火烧开,然后再用文火慢炖。学问就像是熬肉一样,在这个缓慢的过程中才逐渐成熟了。也就是说,读书先要有一定量的积累,大阅读量是开始读书的好方法。但到了一定的积累以后,就要减缓速度,慢慢去读,仔细品味,或者一再品读,可能才会真正理解书的内容,有所心得。这样的方法应该是行之有效的。

在读书的过程中,还要有求异思维,对所阅读书籍的作者,不必听之任之,即使是那些著名学者和文学大家,也没有必要盲目崇拜。否则,在阅读的时候就会迷失自我,而不会有太大的收获。这种求异思维,要求读者在阅读过程中,向作者提出自己的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是读书学习的好方法。读书乐,乐读书。人生在世,与书为伴,其乐融融,其乐融融。

陕西省书画家慈善志愿者联盟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WZ6Py5kBr8.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