灰姑娘芭蕾这版芭蕾《灰姑娘》真的那么难懂?

我要说看不懂《灰姑娘》, 大概会被很多人笑! 如此大路货的童话,怎么会不理解? 但最近看完文化广场的马修·伯恩版《灰姑娘》, 却让人不由得脱口而出—— 说这是灰姑娘,你在骗我吧! 故事背景被搬去二战时期的伦敦, 王子与灰姑娘,
原标题:这版芭蕾《灰姑娘》真的那么难懂?我要说看不懂《灰姑娘》,大概会被很多人笑!如此大路货的童话,怎么会不理解?但最近看完文化广场的马修·伯恩版《灰姑娘》,却让人不由得脱口而出——说这是灰姑娘,你在骗我吧!故事背景被搬去二战时期的伦敦,王子与灰姑娘,一个身患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一个被后妈压迫。周围是轰隆隆恐怖轰炸,鲜血与激荡,无数人在恐惧与狂欢中死去……甚至连盛大的舞会,都是全黑色。种种画面,都很难让人称其为“童话”,但是,却异常带感!很难有哪个故事比《灰姑娘》更家喻户晓了:仙女,王子,水晶鞋,南瓜车,十二点后会失效的魔法,不怀好意的继母和姐妹……而此番置身上汽·上海文化广场的观众席,耳边时断时续飞机略过的轰鸣中夹杂着温婉缱绻的爵士乐,要不是幕布上尚有一只掉落在废墟中的水晶鞋,很难说看的是《灰姑娘》,还是看上世纪的某部经典的战时电影。在“男版”天鹅湖、“哥特风”睡美人之后,以“脑洞”著称的鬼才编舞马修·伯恩,这次带来了沉郁、浪漫而大胆的“二战版”《灰姑娘》。王子摇身一变成为受伤落难的英国皇家空军飞行员,南瓜车变成了冲上云霄的摩托车,两姐妹变成了更诡谲而难缠的一大家子兄弟姐妹,舞会的场景也不再发生在皇宫,而发生在了充满战时情怀的CafédeParis,而仙女教母在这里是一个白衣白发,仿佛有些小脾气的年轻男性“天使”。当童话故事投射到了二战时期闪电战大轰炸中的伦敦,徐徐展现的,比起少女幻想中的魔法世界,更像一幅介于真实与幻想之间,摇摇欲坠却翩跹起舞的战时伦敦的浮世绘:精致,场景化,在细微处蕴含着得体的幽默。其实,《灰姑娘》作曲者普罗科菲耶夫谱写曲目的年代正值二战尾声。马修·伯恩敏锐捕捉到作曲沾染时代气息的不安定因素。相较于“童话感”,他的《灰姑娘》被赋予了丰富的深度。“当你带着对那个年代的印象,带着经典电影中塑造的形象,再去聆听普罗科菲耶夫的作曲,它更像是一部非常好的,战争时期的电影作品的配乐。”人物塑造中对经典电影的致敬也比比皆是:飞行员的形象来源于《平步青云》中的大卫·尼文,而守护天使的角色让人想起《仁慈天使》或是《生活多美好》中的天使形象。虽然进行了大刀阔斧的重置和改编,这版《灰姑娘》的童话色彩有增无减。女主角灰暗阴沉的家中,也因少女的情怀和幻想而变得鲜活:与想象中情人的双人舞明快又谐趣,父女之间互相支持的张力既温情又伤感,更有难于捉摸的守护天使给她勇气为她指明方向。灯光温暖,纸醉金迷的CafédeParis更是战时伦敦社交场景的一瞥。男女主角在舞会上的编舞很大程度上致敬好莱坞黄金时代的歌舞片黄金搭档弗雷德·阿斯泰尔与金吉·罗杰斯,群舞中也融入了大量林迪舞、吉特巴等20世纪30-40年代风靡的舞蹈风格。时刻挣扎在灾难与生存之间的人们,抓住每一息的机会,仿佛不再有明天一般坠入爱河,温存起舞。倘若再看得仔细一些,在男女主角之外,场景中的支线人物也各自拥有独特的性格和丰满的情节。仿佛撩人的社交场合一切精彩同时发生,丰富到令人目不暇接不经意就会错过。这些让人会心一笑的时刻,也是艰难背景下乐观人性的闪光。到头来,不是所有失去都能得到弥补,不是所有错误都能得到原谅,但所有人伴随Pennsylvania6-5000轻快的旋律,相拥跳起胜利之舞,仿佛遥遥致敬父辈的伦敦一封怀旧的情书。颠沛世道下人们的心情,又何尝不像“灰姑娘”呢?十二点钟声敲响,一切回到现实。街道灰头土脸,人心惶然不安。希望与勇气或许隐没,但终归会被幸存的人们所寻回。以“爱”为名,不惜一切代价向最后的胜利而去——这或许是《灰姑娘》的童话故事,与历史带给我们的启发的共通点。明日到来之前,末场结束之前,让我们再跳一支舞。如有版权问题请联系申江服务导报社转载文章请联系后台授权看戏去关注“看戏去”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XRw1kqlY6J.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