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周六荐书|声色野记

撰文:侯磊 《声色野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出版)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
原标题:周六荐书|声色野记撰文:侯磊《声色野记》(北京联合出版公司,2018年10月出版)是历史考据达人侯磊的一部文化随笔集,书稿内容兼有旧日市井小人物的生存,江湖人士的切口春典、戏曲曲艺中的裉节儿、传统书香门第的风雅、绿林血案的传奇……于八卦野记中叙议旧日繁华,和那些不为人知的文化逸事,系统梳理中国的历史、社会变迁,以及中国式的思维模式,有料有趣、有本有据、雅俗共赏。以下文字受权摘自该书。忠烈:鼓王与“一门忠烈”若论“鼓界大王”刘宝全的京韵大鼓,最为珍贵的是1941年卜万苍导演的电影版《宁武关·别母乱箭》,这是民国时期少见的京韵大鼓录像电影。刘宝全在开头有一段话白,行话叫作铺纲,即聊两句做个开场白,把曲目向观众做个介绍。这次的铺纲除了感谢电影公司老板,更重要的是对《宁武关》的介绍:明末大将周玉吉的家在宁武关,他回家给母亲拜寿,得知宁武关被闯王打来了。周玉吉又要打仗又要拜寿,忠孝不能两全。这时,周玉吉拔剑掷在地上,夫人会意,拿剑自刎,小少爷(儿子)立刻一头碰死在台阶上,周玉吉上战场杀敌。太夫人(周母)得知后异常高兴,命人举火自焚。周玉吉奋力与闯王交战,被乱箭射死,最后连家里的老院公都投河而死了。刘宝全对每个人的死都有说法。周夫人自刎时:“贤德的夫人会意,接过宝剑就自刎了……”小少爷碰死时:“站起来冲着忠良一跺脚,头碰石阶而亡,那么这一门忠烈,打这说起……”太夫人死时:“那个周母太夫人乐极了,贤母啊……”这时候,鼓王用扇子敲打了几下桌面,以表示着重和感叹,随后用周母的口吻说:“那很好很好。”然后改为话白:“命人用柴草把屋子圈起来,点着了,老太太这要宾天。”说到老院公死时:“老院公要随着老太太投河自尽,这才够这个一门忠烈的资格。”鼓王上来解释一门忠烈的这段话韵味十足,后人是学不了的。在整个举家自杀的故事中,刘宝全重点是讲到这四个人自杀时都是持着肯定、赞扬的态度,并有着盖棺论定般的肯定:忠臣、孝子、贤妻、贤子、老夫人宾天……最后连扫地传话的老院公都要算上,所有人都死了的行为叫作一门忠烈!1《别母乱箭》这个故事是昆曲中的保留曲目,是《别母》《乱箭》二折,整部的名字叫《铁冠图》,是清代的传奇,已经不知作者名姓。全剧既有大量的身段,又有大段的唱腔,演起来难度很大。我看的是朱家溍先生的演出版,当时朱先生已七十四岁高龄,嗓音仍是高亢、洪亮,只是个别演员配合得稍有瑕疵。在昆曲中,老夫人得知夫人自刎,公子触阶而亡后,悲痛中说所的是“好哇,难得我家出此节妇贤孙”。京剧、川剧、湘剧、桂剧、秦腔、同州梆子、河北梆子、徽剧等都有这个剧目,大多是叫《宁武关》《别母乱箭》《一门忠烈》这样的剧名。京剧名家中早年谭鑫培、余叔岩和言菊朋都善演此剧。这部戏很早就没人演了,不仅是人们对一门忠烈的行为有争议,更重要的是周玉吉的征战对象是农民起义领袖李自成,镇压农民起义的罪名是谁都担当不起的。清代弹词《天雨花》讲的也是一门忠烈的故事,就安上了一个神话般的尾巴。《天雨花》说的是明末之事,结局是主人公左维明举家殉国,他邀请了五姓姻亲,几大家族在襄江上泛舟,痛饮达旦后自溺而亡,最后被上天接引成仙去了。如此“大团圆”在今天的人看来,实在是自我安慰,但愿天上有仙人吧。继续回来说刘宝全。且不说刘宝全的《大西厢》是如何俏皮婉约,《战长沙》是如何金戈铁马,仅仅是在《游武庙》中,那句“有一对狮子分为左右,唰啦啦空中有两杆杏黄旗”的行腔,就使人好像听到两杆杏黄旗在半空中飘荡发出的声音一样。旧式艺人传艺都是一句一句地教,没有什么唱词、歌谱,要唱好“娇滴滴轻声儿婉转唤丫鬟”,是唱出叫小丫鬟的感觉;而唱好“碧天云外,鸿雁高飞”是唱出鸿雁高飞的感觉。这是学“曲”的要诀。张卫东老师告诉我,(歌)曲者,(弯)曲也。唱得越“弯”,越是婉转曲折,就越是动听。唱曲要折一点儿,做人要宁折不弯,鼓王诠释得极好。都说演戏唱曲唱的是演员心目中理解的人物,鼓王心中的周玉吉是这样在大敌当前忠勇的周玉吉。究竟什么导致古人必须一门忠烈呢?一门忠烈的要点不在于男主人公自杀殉国和夫人自杀殉情,而在于全家几十口、上百口主动跟着一起死,甚至是男主人公动手杀掉家人,是整个家族忠烈。一门忠烈指的既不是陆文龙的父亲陆登在城破后举剑自刎,夫人亦自杀的情况;而是崖山之战中,陆秀夫在背着小皇帝投海自尽前,先逼妻妾、儿女跳海之举。在《宁武关》中,夫人看到宝剑后就拾起来自刎,小少爷立刻触阶而亡,老夫人为此又悲又喜,悲的是一家人死绝,喜的是一门忠烈。而当他们死绝后,貌似与此事无关的老院公也投河自尽了。一门忠烈之风是有历史承传的,最初被立为榜样的是东晋年间的名臣卞壸。卞壸在平定苏峻叛乱时身亡,他的两个儿子也是力战而死。这是历史上记载的关于他忠烈之举的事迹。而民间以为这样是不够的,还塑造了卞壸夫人、卞母自杀殉节的剧情,卞母已经九十多岁了,十分高兴家里能有这样的忠臣、孝子、节妇,自然也一同殉节。在这个故事里,焦点集中在女人身上。人们的眼睛不是盯着卞壸殉国,而是盯着卞夫人和九十多岁的卞母。历史上,在政权更迭时,对于失势的一方采用“连坐”制。一旦男主人自尽,非但其夫人、子女无法独立谋生,还极有被俘、受虐的可能。由此想到历代的乐籍中屡有前朝官员家属被充作官妓的例子。清代禁止官员嫖妓,并在雍正年间废除了乐籍制度。而犯官女眷的下场则是“发配宁古塔与披甲人为奴”,还不如做官妓。如此看来,受辱的基点在于被抓。古人少有流亡海外的观念,明代又是个礼教森严的朝代,从朱元璋开始有后妃殉葬的制度,直到明英宗朱祁镇时才废止,这种情况在宗室中也时有发生。大臣、大将们确实不会做“范跑跑”。在跑不掉的情况下,也许举家自尽是唯一的选择。对明末的女人而言,既亡了国,又有可能失身,那还不如殉节。这种行为在古代多有发生。但凡改朝换代,都会有一大批臣民举家忠烈,以表明自己不事二主或受辱丧节。面对国家危亡、战争无可挽回的局面时,不论直接与间接,男主人杀掉全家,或全家自刎、上吊、投河、投井、赴火……这一切不是简单的打不过就集体自杀的行为,还包含了太多的古人忠烈观、家庭观、伦理道德等。《礼记·乐记》中云:“圣人作,为父子君臣,以为纪纲。”这里没有说得很明确,唐代的孔颖达明确提出:“三纲谓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在三纲五常、忠君事主的思想下,殉节这等今人看似极端的事情,在古人看来却实属正常。古人认为,男人挣的是忠烈,女人挣的是贞节,这些都是人应该具有的品德,而一门忠烈是最高标准的行为规范,是要写入史书万古流芳的。2明末殉节的故事最多。可以参看由顾炎武的外甥、徐乾学的弟弟、徐元文的哥哥徐秉义所著的一部《明末忠烈纪实》,里面收录了因抗清而死的义士近三百人,书的目录就是按照殉豫、殉秦、殉楚、殉蜀、殉晋、殉江北、殉齐鲁、殉黔滇、殉豫章、殉畿辅、殉君、殉福、殉唐、殉鲁、殉桂、效死、违制、殉国、烈女诸传这样排列的。崇祯皇帝的殉国,在历史上有着与陆秀夫背小皇帝跳海同等重要的意义,他为普天下的男人做出了与刘禅相反的榜样。在昆曲《煤山恨》中,演到崇祯皇帝殉国的片段时,早年间的演出有一个特技动作,就是演员甩发以发遮面,表明崇祯上吊无颜见列祖列宗。这个动作是一瞬间完成的,唰的一下,长发遮面,恐怖得能把孩子吓哭。而崇祯自尽时留下的遗言更是掷地有声:朕凉德藐躬,上干天咎,然皆诸臣误朕。朕死无面目见祖宗,自去冠冕,以发覆面。任贼分裂,勿伤百姓一人。这时,大半个江山还是姓朱的。在城破之际,崇祯皇帝杀掉后宫妃子和女儿以后,从神武门跑到景山上上吊,陪在他身边的是太监王承恩。此时,宫中的实景远比金庸的《碧血剑》中写的还要惨烈。崇祯皇帝有七个儿子,其中四个没活过四岁,三个失踪;有六个女儿,四个早逝,另两个是寿宁宫的长平公主和昭仁殿的昭仁公主,昭仁公主被他直接砍死,长平公主被砍掉左臂,昏迷了五天后醒来。到此,崇祯皇帝家的女人“一门忠烈”的故事才刚刚开始。许多亲戚也在此刻争先恐后地追随皇帝殉节。泰昌皇帝朱常洛是崇祯的父亲,他的女儿乐安公主嫁给了宛平人巩永固。城陷之时公主已经自尽,巩永固把他们的五个孩子和公主的棺材绑在一起,说:“此帝甥也,不可污贼手。”他放火把五个孩子都烧死了,自己也举剑自刎。不知这位驸马爷是否想过,烧死比抹脖子要痛苦许多,他自己选了一个较快的死法,给子女安排了一个稍慢的,也许极度的心痛让他想不到这些。《明史》中类似的记载有很多。崇祯皇帝的生母是孝纯皇太后刘氏,她的父亲叫刘应元,她父亲的弟弟叫刘继祖,按辈分,刘继祖应是崇祯皇帝的外舅公。刘继祖有三个儿子,分别叫刘文炳、刘文照、刘文耀,也是崇祯皇帝的三个舅舅,他们相继投井而亡。这还不算,在城破之日,刘文照的母亲徐氏、刘文照的两个女儿、刘文炳的妻子王氏,一起朝着孝纯皇太后刘氏的遗像哭拜后自缢而死。刘继祖的原配董氏,妾左氏、李氏,都是跳入火中自焚而死。结合明史以及蔡石山先生的《明代的女人》来看,孝纯皇太后刘氏娘家总共殉国的外戚有四十二位之多。明代防外戚,不防宦官,公主往往下嫁平民,婆家亲戚都沾不上光,却落得灭门之祸。他们并不是宗室,不姓朱,女儿嫁到夫家是夫家的人,都可以隐姓逃亡的,而他们选择了与大明共存亡。这类保全贞节的故事并不只是发生在公主的寝宫里。宫廷中有不少女官和“青霞女子”,就是负责皇帝选妃子时的女性工作人员。青霞女子本不是宫里的人,大明的江山和她们没有血统关系,可以一走了之。可那一百多位青霞女子集中在屋子里,把门关死,一起自焚了。宫内的金水桥畔,宫外的筒子河边,上百名宫女一起投河自尽,宫里的水井也塞满了死尸。有一位幼小的费宫人,在投井后被叛军从井里勾出来,要被分配给军士为妻,末了被李自成送给了部将罗让。费宫人在新婚之夜一连数刀刺死了罗让,随后自刎而亡,她才十五岁。她的故事被改入昆曲《铁冠图·刺虎》,以梅兰芳最为擅长。除了京城,各地的藩王中也有一些以身殉国,哪怕是远在云南的沐王府也无法逃脱。云南沙定洲叛乱,进入昆明城纵火抢掠。末代沐王沐天波跑了,太夫人陈氏和夫人焦氏等出逃不及,太夫人说自己是国公府里的夫人,绝不能被反贼污辱,于是举家自焚。末代蜀王朱至澍在张献忠攻破蜀王府时,率领所有妻妾投井殉难;晋王朱新堞的封地在山西汾州,李自成军队快到时,他先是帮助妻子卢氏、妾薛氏、妾冯氏自尽,又帮才几岁大的小女儿上吊,之后给朝廷写了一封信,最后整理官袍乌纱,向北京的方向叩拜,叩拜母亲的遗像,随后上吊身亡。甚至到了康熙二十二年施琅收复台湾时,郑克塽降清,逃到台湾的明宁靖王朱术桂见大势已去,跟五位妃子诀别,五位妃子都自缢而亡。第二天,他把家中财物分送给邻居,把印绶交给郑克塽,穿上大明朝服向着大陆遥祭祖先,写下绝命诗词,末了悬梁自尽。整个“忠烈”的过程都是在部下的旁观中完成的,像举行一个隆重的仪式那样按部就班,没有战争时的慌乱。三思起来,古人思维的出发点在于防患未然。女人殉节是防止被侮辱,不过,城破了不一定被侮辱,被侮辱了也不一定必须去死。究竟什么导致古人必须一门忠烈呢?有一个表面现象,是在政权更迭时,对于失势的一方往往是采用“连坐”制。对于明末的女人而言,“哀莫大于心死,而身死次之”,既亡了国,又有可能失身,在这种因噎废食的思维下,她们成了殉节的力主者。再者,古人的主仆观念和我们的不同。古代很多老仆都是跟随主人家数十年,日夜朝夕相处,关系远比家人还亲。其中不少都是主人家救过的穷人,被安排在家里做仆人。仆人属于主人,没有独立的户籍和姓氏,就姓主人家的姓,男仆往往取个“来福”“富贵”这样的名,而作为丫鬟的女仆,往往取“春梅”“春香”“秋香”这样的名字。仆人与主人家的情感是忠贞的,很多古典故事中,忠实的老仆为了主人家往往不惜性命,京剧中有四出义仆戏,其中有四位义仆最为知名:《走雪山》的曹福、《一捧雪》的莫成、《三娘教子》的薛保、《九更天》的马义。往往家里的少主人也和老仆有深厚的感情。比如主人家管得严,禁止孩子吃零食,老仆会偷偷给少主人买点儿吃的;少主人受罚,老仆会去讲情。既然仆人属于整个家庭,他们就难以逃脱“一门忠烈”的命运,就算能跑也不跑。对于家眷自杀行为还有一种解释,家眷即拖累,在电影《赛德克·巴莱》中,女人集体自杀的直接原因,是为了让自己的丈夫、孩子无后顾之忧;进一步地讲,家眷的自杀行为会激励男主人奋勇杀敌,在《赛德克·巴莱》中,原住民是本着同归于尽的方式战斗的,《宁武关》中周玉吉的情况也是这样。可也有例外,在明正统年间,辽东广宁右卫指挥使佥事赵忠镇守边关,蒙古人来进犯,赵忠的妻子左氏为了激励丈夫作战,和赵母以及三位女儿一起自杀,赵忠如果像周玉吉那样阵亡,也算可以理解。可是赵忠勇武爆发,一下子领兵击退了蒙古人,之后也没有自杀殉情,而是受到了朝廷的褒奖。家眷的死成全了他的功绩,这才真是鲜血换来的成果。更无耻的事也有,反贼张士诚的女婿潘无绍在城破时逼着七位侍妾自缢,他自己随后却转身投敌做了贰臣。男人设定一门忠烈的理论基础,女人设定了忠烈的制度并严格执行着。高级妓女柳如是亦如此。清兵兵临城下时,钱谦益答应了柳如是与其投水殉国,还在家乡常熟的尚湖请来亲朋故旧,搞了一场盛大的忠烈庆典,从早折腾到晚,最终他说出了千古名言:“水太凉了。”倒是柳如是履约投入水中,幸好被人救起。这个故事见于据顾苓《河东君传》,是可考的。结果,柳如是没有死,钱谦益的“名言”还在世间流传,比如“头皮甚痒”。后来钱谦益剃发做官,被清史列入贰臣,背负千古骂名,乾隆皇帝最看不起他。一门忠烈者肯定是走上绝路时才出此下下策。深究起来,众人行动时一般会有个牵头的人,余下的都是追随者。追随者可以分为两种情况:1.主动自杀的。2.经别人劝说而选择自杀的。“别人”不分男女老幼,往往是老母劝儿子,丈夫劝妻子、子女,以体现三纲五常。这时,无法区分自杀者自愿的比例多大。可能又有三种情况:(1)自己想自杀,与对方不谋而合。(2)自己没有主意,别人提得恰到好处,即不想自杀,但被环境裹挟着自杀了。(3)自己不想自杀,但被人杀了,比如珍妃之死的种种说法。在论述中,古人会自动过滤掉后两种被迫自杀的情况。在古人看来,被宣扬为一门忠烈的,必定是饱读诗书的书香门第,不论男女,他们都知道,在这种情况下,用自杀的来尽忠守节是应该的。31939年,在拍摄《宁武关》这部电影时,鼓王刘宝全七十岁,嗓音仍旧洪亮甜润,身段边式依旧,唱功表演炉火纯青。看他的面相,因谢顶格外显老态,面容慈祥而又坚定,想必他已理解了一门忠烈的含义,也把自己当成了忠烈之人。表演之前那一段话白,更是对一门忠烈最为精妙的注释。这个注释不是由士大夫而是由文化程度不高、社会地位连同为下九流的京剧演员都比不上的大鼓艺人做出的。欣赏这段大鼓,我认为生于清代的刘宝全是认可一门忠烈这种行为的,因此,他才能演绎得如此出色。我不是曲艺行业的人,只是单凭自己的了解,刘宝全年轻时是个细高个儿,英俊潇洒,而晚年像个固执的老人。艺人固执一点儿是好的,连唱错了都不改,有助于传统艺术的承传。他相信自己没有能力把错的改对,只是为了承传,一旦改了,后人就更不知道什么是对的了。有人说刘宝全抽大烟如何如何,实际上他最注重保护嗓子,甭说鸦片,他连烟卷都不会抽,连肉都少吃,到晚年还能保持着嗓音的清脆、圆润。他仿佛一直在等着卜万苍给他拍电影,特意要留下几个身段亲自来解说一下什么叫一门忠烈,怕别人解释得不清楚。随后,他亲自唱上一曲最表忠烈的《宁武关》。一曲歌罢,没几年他即撒手人寰。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P6JAPo0d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