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租屋式新年火了:不是关系不好,也不是没钱,就是不想回家_家长_大学_工作

年味越来越重,鞭炮,年货,回家的堵车路,家乡的美食,儿时的玩伴,许久不见的亲人。热热闹闹,乒乒乓乓的氛围,有些人并不喜欢。 出租屋式新年火了,这些人和家长关系还不错,没有剑拔弩张,平时也不吵架,甚至不沟通。手里也没有很窘迫,过年的钱还有,但

年味越来越重,鞭炮,年货,回家的堵车路,家乡的美食,儿时的玩伴,许久不见的亲人。热热闹闹,乒乒乓乓的氛围,有些人并不喜欢。

出租屋式新年火了,这些人和家长关系还不错,没有剑拔弩张,平时也不吵架,甚至不沟通。手里也没有很窘迫,过年的钱还有,但就是不想回家。

有这种情况的,通常是刚刚毕业,或者毕业几年内,还没有成家的学生。那种星星点点的孤独感,是被出租屋治愈的。

已经一年多没回家了,没有矛盾,但委屈

把出租屋新年带火的,是一名大学刚毕业的女生。她已经一年多没有回家了,因为“口罩”做借口,不回的心安理得。

现在解封了,不行了。面临回家过年很难过,她觉得出租屋才是避风港。宁愿在北京飘着,也不想回老家。

她就是典型的,和家长没有主要矛盾。但就是在家长身边,会觉得孤独。小时候,家长总是早出晚归,一天也基本没有沟通,见不到面,吃饭就花钱在外面吃。

她会主动打扫卫生,希望得到家长的表扬来获得关注。现在回想起来,小时候的生活,陪伴她的是电视机,从早到晚。

这种家庭氛围就很怪异,没有家暴,没有唠叨,没有不让上学,也没有不给饭吃,但就是很陌生,孤独,以至于长大之后,家长表现得越亲近,越陌生,越孤独。

大学毕业之后,她也工作了,能理解爸妈养家的辛苦。但心理习惯已经养成,虽然没有生气,埋怨和怨念,但童年时期家庭教育的缺失,心理委屈。

还有很多刚毕业的学生,在外工作,虽然没赚到什么钱。住着600块的出租屋,但还是不想回家。明明已经放假好几天了,却骗家长说要加班,不想回家。

那不想回家,就干脆不回去了,可这些出租屋式过年的同学们,不孤独了,但也不快乐。这些不快乐,正是源于她们的身份。

当代大学生的自私和矛盾

说当代大学生是自私的,这一点从不愿意结婚,生育,不接受职场PUA,甚至可以过年不回家,不顾及其他人的眼光,只为了让自己心理舒服。

就像这名女生一样,从她的视角看,童年是孤独的。那家长有错吗?家长的视角里,是两人拼命工作,给女儿提供了上学,走出去的机会。

生养有罪,把我生下来,没有好好对待我,给不了其他人一样富裕的生活。你们家长就对不起我,是一种罪恶,我就不愿意回家,这是对你们不负责任的报复。

这样的话,听起来很扎心,却也是接受教育的结果。走出去了,看到了,思想解放了,却放的太开了。他们只解放了对自己好的那一部分,放下来自己应该尽责任的那一部分。

但这样的自私,算不算另一种意义上的清醒呢?很多大学生知道,自己童年的不快乐,自己因为家庭环境受的苦难,于是他们不结婚,不生育,不把苦难传递下去。

他们清楚的知道自己的能力,自己的需求。不管是对家庭还是爱情,清醒又孤独。知道要孝顺,又知道自己需要什么,两项矛盾。

这名女生最后也回家过年了,回家没有几天,哭了好几场,最后只能自己躲在房间里熬着。爸妈那种一切的付出都是因为你,强大的牺牲感,压的她喘不过来起。

童年时候的委屈,还在心里没有疏散。成年后的责任就铺天盖地的过来,好像不孝顺家长,就配做人。

活的太清醒,心思太敏感的人,注定孤独。就连对另一半的选择都一样,凑合过的想法,不会出现在当代大学生思想里,宁愿孤独,不愿意将就,一种不被家长理解的精神洁癖。

笔者寄语:

过年了,不是所有人都能回家,不是所有人都愿意回家。家里不一定是岁月静好,出租屋也不一定是孤独冷清。

那些在孝道和自由上矛盾挣扎的人,没有深仇大恨的话,就回家看一眼,就算觉得委屈,也看一眼少一眼。

也许在五六十岁的某一天,忽然理解了爸妈的感受。清楚了他们的需求,和当年的想法。也许有一天会后悔,也算不给自己留遗憾。有时候不是解不开的矛盾,是你不说,他也不说,沟通不顺畅而已。

今日话题:你对这件事怎么看?

(图片均来源于网络,如若侵权请联系删除)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QdZ0zPqrD.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