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四史二十四史人物点评-孔甲与夏桀

《史记》记载恶人挺多,但在夏朝之前,他们最多能做太子,比如丹朱之流,而在夏朝以后,为恶无德的人有机会靠着血缘关系当上天子。 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正是因为尧舜发现自己的儿子不靠谱,所以放弃了父子相承,把天下拱手相让。人都会为自己考虑,尧舜也是
原标题:二十四史人物点评-孔甲与夏桀《史记》记载恶人挺多,但在夏朝之前,他们最多能做太子,比如丹朱之流,而在夏朝以后,为恶无德的人有机会靠着血缘关系当上天子。尧舜禹之间的禅让,正是因为尧舜发现自己的儿子不靠谱,所以放弃了父子相承,把天下拱手相让。人都会为自己考虑,尧舜也是一样,人总是会死的,子孙是自己的延续,某种程度上代表着自己,无法永生的人类只能将自己的生存欲寄托在子孙身上。饮食男女,是人的基本欲望,它们的目的是维系我们的存在。饮食关乎自己的存在,男女关乎存在的延续。在存在与否的基础上,我们还会追求更好的存在,追求更高的存在感,在此基础上追求名利。尧舜的禅让,不仅仅因为自我牺牲的精神,还因为当时的诸侯实力强大,尧舜在日常政务上尚且得尊重诸侯的意见,在继承人的选拔上自然也需要顾及诸侯的想法。禹则不同,他在治水的过程中积累了尧舜所没有的声望,所以他的政治资源强大得可以长期传承。禹死后,诸侯们拥立他的儿子启,原因就一条——“吾君帝禹之子也”,因为启是禹的儿子,是他的延续,所以我们信任他。自此,天子的权力来源于传承,而不生于民众。这就好比公司的生存不再依靠主营业务收入而是依靠资产处置损益。权力这块肥肉上长出了两只大虫,一只是孔甲,另一只是桀。孔甲迷信鬼神,还很淫乱。据《史记》记载,他在位期间出现了两条神龙,一雄一雌。孔甲找了一个叫刘累的没落贵族,让他养龙。就因为养龙,孔甲给他赐姓和封地。在尧舜禹时期,这种赏赐只会给那些为民谋福利的人。养着养着,雌龙死了。刘累就把雌龙做成肉酱,进献给孔甲。孔甲觉得好吃,就向刘累继续要肉酱,刘累因此害怕,连封地都不要就逃跑了。桀的恶名比孔甲更胜,《史记》的记载是“自孔甲以来而诸侯多畔夏,桀不务德而武伤百姓,百姓弗堪”,因为孔甲的缘故,已经有许多诸侯背叛夏王朝,但是桀没有想着怎么去修补关系,没有想着复兴夏王朝,而是和孔甲一样耽于享乐,为了享乐而伤害民众。当时是诸侯之一的商汤借机推翻了夏王朝,祖宗的基业在桀手上丢失。这时候,桀表示“吾悔不遂杀汤于夏台,使至此”。“我后悔当初没有把商汤给杀了,都是因为没把他杀了所以才落得今天的下场”,桀认为他的失败是因为商汤这个人,而不是因为自己的无道。孔甲和桀有一个共同的特点,那就是以自我为中心,不顾他人。用今天的话说,就是自high。他们凭着自己的喜好进行赏罚,把快乐留给自己,把错误归给别人。喜欢快乐,讨厌受苦,喜好权力,讨厌责任,君王和民众都一样。所以民众会聚集在给他们带来快乐的人麾下,后者才配拥有权力。禹抛家弃子在外面搞水利,失去天伦之乐,受尽奔波劳累之苦,担当救民水火的责任,所以获得了空前的权力。孔甲只顾自己的私欲,所以无法为夏王朝积累更多权力,只是消耗老祖宗禹给的荣光。到了桀的时代,荣光耗尽也不思悔改,所以夏王朝就覆灭了。桀的下场不好,禹的人生太苦,大多数人会选择做孔甲,既能享乐又不至于亡国。“感观之乐第一,后世与百姓与我们何干。”人的选择,大多不是按照理性,而是按照感性。所谓的理性又依靠感性来建立。禹也不例外,是父亲鲧的死带来的恐惧和痛苦给了禹约束自己的能力。各民族的神话里,人总是被定义为神的后裔。神能够用理性支配自己,而人类却有感性,常被感性支配。感性是动物性,是短见。笔者认为,要做到这一点并不能靠所谓的毅力等等虚幻的精神力量。我们首先要承认和认清现实,感性是理性的基础,不能脱离。然后,要利用这一现实,下意识地在理性正确上赋予快乐,在理性错误上赋予痛苦。实际上,刑罚与褒奖,道德与法律,也正是为此而存在的。我们所需要做的,就是为自己立下行为准则,辅之以赏罚,脱离动物性,走向神性。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4wDWK1rG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