慧可是中国禅宗的始祖&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有多传奇?

菩提达摩生于印度,在重振南印度佛法后,他来到中国传教,将印度禅引入中国,并传授衣钵与弟子。 达摩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部分内容是以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真假已难以考证。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人们

原标题:中国禅宗始祖「菩提达摩」有多传奇?

菩提达摩生于印度,在重振南印度佛法后,他来到中国传教,将印度禅引入中国,并传授衣钵与弟子。

达摩的一生具有传奇色彩,不过由于年代久远,关于他的生平事迹,部分内容是以带有神话色彩的传说形式流传下来的,真假已难以考证。不过也由此可以看出,人们对其人其事的敬仰和推崇。

△《达摩渡江图》明代·孙克弘·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重振佛法,六派合流

菩提达摩是南印度国香至王的第三个儿子,也是印度禅在印度的第二十八代祖师。「菩提达摩」意译为「觉法」,「菩提」本意为「觉悟」,「达摩」本意为「佛法」。他师从印度禅第二十七代祖师般若多罗,在大乘、小乘佛法上均有造诣。 后来到中国传教,被尊称为「东土第一代祖师」或「达摩祖师」。

在达摩年轻的时候,印度佛教大师佛大胜多将他的弟子分为六派,各派囿于己见,争吵不休,互不相服。达摩认为派系的纠缠斗争会磨灭佛法本义,不利于佛法的传承,于是开始与六派的尊长辦论。

达摩用透彻的佛法思考能力和超群的辩论能力,最终说服了六派的僧众,使他们得以开悟,六众成誓皈依。至此,六派在佛法上得到了统一,佛教得以重振,达摩在佛法上的造诣和修为让他声震印度。

后来,一位印度国王执政后,认为以前的印度国王都信仰佛教,却陷入邪见,导致寿命不长,福运甚短。所以他即位后便开始着手贬抑佛法,废除王室信佛的传统,使得印度佛教遭到毀灭性打击。

达摩知道后,悲叹国王德薄,并命弟子波罗提前去与国王争辨。在辩论中,国王质疑佛性是否存在,波罗提举例称佛性有八处可见:「在胎为身,处世为人,在眼曰见,在耳曰闻,在鼻辨香,在口谈论,在手执捉,在足运奔。」

佛性无所不包,无处不在,却又常常体现在极细小的微妙处。国王听罢这段偈语,内心开悟,为自己之前的谤佛态度谢罪悔过。自此国王重新弘扬佛法,修习佛经,直到 90 岁去世。

△《达摩坐像轴》(织绣)明代·顾绣·南京博物院藏

弘法中士,金陵说佛

达摩的师父在圆寂之前,曾嘱咐达摩,在印度弘扬佛法得到真谛后,就到中国传授佛法。梁武帝普通七年(526 年), 达摩一行在海上颠簸 3 年后,终于抵达了中国南海。达摩在南越登陆,一路北上到达建康(今南京),与梁武帝讲佛。

达摩来到中国时,正值南朝梁武帝统治时期。梁武帝笃信佛教,曾三次舍身同泰寺,他广造寺宇,度众人为僧,写佛经、造佛像,在众人看来已是功德无量。

达摩面见梁武帝时,梁武帝问达摩:「我所做的这些有没有功德?」不料达摩却说:「并无功德。」接着又补充:「造桥建庙,普度大众,这是福德。做好事、行善,可以使自己有福报,但并不是功德。」

达摩认为修禅的最终目标不是为善得福,而在于端正心性,在人性天道上有所体悟,不迷即为功德。梁武帝对这个答案并不满意,达摩觉得既然话不投机,不如离开。达摩来到长江边,眼前江水茫茫,四顾望去,无船可渡,就折了江边芦苇,轻轻抛入湍急的江水中,踏苇过江。

△《达摩祖师像》·日本江户时代·春丛绍珠禅师·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嵩山面壁,开启禅门

自建康北上,达摩来到嵩山,这里群山环抱,环境清幽,很适合清净修禅。达摩在嵩山少林寺面壁 9 年,每天面向石壁,端正地盘腿曲坐,双手作弥陀印,双目下视,不敢怠慢。后来他终于在佛法上有了进一步的领悟。

相传达摩在面壁期间,在石洞中留下了《易筋经》和《洗髓经》。今日少林寺仍保留有一处遗迹,据说是达摩面壁时在石块上留下的身影,被称作「达摩面壁影石」。

达摩在少林寺修习禅定期间,有道育、慧可、昙林、僧副等人为弟子,侍奉左右。慧可后来继承了达摩的衣钵,成为中国禅宗二祖。昙林记录了达摩所传授的禅法——二入四行。

「二入四行」指的是达摩禅的修行方式,「二入」包括理入和行入,「四行」包括报怨行、随缘行、无所求行、称法行。「二入四行」为后世禅宗发展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和实践方法。道育在修习禅法有所收获后,离开达摩继续弘扬佛理。僧副在开悟后,离开少林寺,去四川继续弘扬佛法。

关于达摩晚年的事迹,鲜有明确记载。传说当时佛门才俊如林,有两位气量狭小的僧人忌妒达摩的佛法成就,心生害人之心,几次往达摩食物里投毒。达摩心有察觉,但未声张。 有一天,达摩在将法教传人之后,觉得归期已定,便在当天进食后,端坐园寂。

△《达摩祖师图》日本江户时代·酒井抱一美国史密森尼博物馆藏

达摩死后,被葬在熊耳山(今河南三门峡市)。据说三年后,出使西域的北魏大臣宋云在返京途中遇到了达摩。达摩光着脚,一手握锡仗,一手提着一只鞋向他招手,他告诉宋云自己要回印度去了。

后来人们打开达摩的墓穴时,发现棺材里只有一只鞋子。后人谈论此事,称达摩「只履西归」。这个传说为达摩的身世添上了几分神秘色彩。

达摩一生致力于弘扬佛法,联结了印度和中国的佛学,他将禅的思想在中国撒播下种子,为后世禅宗的发展和繁荣奠定了坚实的基础。达摩著述的《达摩四行观》和《达摩悟性论》,也为后世修佛者提供了理论参考。

达摩死后,被梁武帝尊称为「圣胄大师」,唐代宗赐「圆觉大师」谥号。这位禅宗的布道者留下的《达摩血脉论》有言:「吾本来兹土,传法救迷情,一华开五叶,结果自然成。」似乎预言了自六祖惠能后,禅宗的分化,不过,这都是后话了。

△德化白釉达摩立像·明代·何朝宗

009特集 《禅的入门》

撰文 | 朱静

未经允许请勿以任何形式转载

C O N T A C T

那些动荡年代的音乐,蕴藏着多少悲愤

快速获取知中特集《禅的入门》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7v25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