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轻人焦虑没有房子的年轻人,你的焦虑至少价值百万

推荐 作者:琉璃职美人来源:琉璃职美人(ID:crystal_words) 编辑:阿烦 希望你的焦虑能成为你成功的利器。 ● ●● 没有房子的年轻人,你的焦虑价值百万 今天和大家说的,是一例真实的职场案例故事。 咨询者是两年前找我
原标题:没有房子的年轻人,你的焦虑至少价值百万推荐作者:琉璃职美人来源:琉璃职美人(ID:crystal_words)编辑:阿烦希望你的焦虑能成为你成功的利器。●●●没有房子的年轻人,你的焦虑价值百万今天和大家说的,是一例真实的职场案例故事。咨询者是两年前找我做的咨询,和很多人的境遇类似,她觉得自己的工作压力大、事务琐碎,看不到升值的空间。有那么一段时间,在焦虑的驱使下,她尝试过无数个“一夜暴富”的办法:她报过写作班,希望能通过写作年入百万;她报过理财班,希望有朝一日也能实现“躺着赚钱”的人生理想;她报过演讲训练营,巴不得摇身一变就是公司高管,手握公司的股票期权怡然自得......然而理想是丰满的,现实是骨感的。在征得当事人同意的前提下,我们把这个故事进行了必要的文学加工与处理,在此呈现出来,希望能给焦虑的你不一样的启发。0127岁,没房、没存款、没车、单身......咨询者刘艳(化名)两年前咨询的时候,焦虑感一度爆棚。“我觉得自己毕业这几年来混混沌沌,像个无头苍蝇那样,一直看不到头。”刘艳说。七年前的刘艳毕业于一所普通高校的会计专业,当时听说会计好就业,就报考了这个专业。刘艳苦笑着说,多数同学用四年时间夯实了专业基础,以便在就业中谋得不错的起步;唯独她自己,用了四年的时间下了一个决定,那就是,再也不要做会计。经过一段时间的奔波,刘艳发现可以自己选择的岗位并不多,除了会计岗位,对她而言,比较实际的职业起步主要有两个,一是数据统计分析类工作,二是做采购等和数字有关的工作。刘艳选择了后者。真做了采购才知道,工作是多么的琐碎和繁杂。简言之,公司每花出一笔钱,都巴不得你采购买来性价比最高的材料及商品,但事实上,由于公司每次并不是大宗采购,所以价格很难压下来,你可以通过“画大饼”让对方提供一次两次的让利,但如果一直不下大单,下一次对方再也不会相信你了。五年下来,刘艳换过两家单位,但工作内容大同小异、工资也不高,手头不多的积蓄,这几年都被刘艳消耗无几了。02你的焦虑在你这里不值钱,却能让其他人一夜暴富有那么一段时间,在自媒体的不断煽动下,刘艳开始“疯狂报班”模式。听说写作能让人年入百万,只要花99元的报名费,听满6节写作课,就能掌握所谓的写作套路,开启“疯狂赚钱”之路;听说理财能让口袋里的财富增值,有人通过理财,实现了年入千万的梦想,如今,只要花费99元,就能获得这个人的倾囊相授;听说优秀的口才能让自己在职场中一路开挂,如今,你只要花99元,就能获得价值百万的演讲及口才秘笈......一夜之间,99元一下子变得超值起来,似乎买下N门价值百万的课程,就能迅速脱贫致富,跨越阶层更是指日可待。更有的,在讲师宣传上写出了类似“带领多少多少人实现了总收益多少多少”的字样,那感觉,只要听了这个老师的课,整个国家的扶贫都不在话下......图样图森破。1、每个人的成功无法复制:我们只能在自己能力的延展线上发展举个例子来说。不知从何时开始,自媒体写作成为引领潮流的财富导航标,好像任何人只要参加了自媒体写作课,就能下笔如有神,迅速写出一篇又一篇流量爆文,分分钟收入过万一样。在自媒体公众号发展初期,最先涌入的一群人是整体素质较高的一部分人,他们有的是纸媒行业出身,具备多年的写作及媒体经验;有的是获得过写作大奖的人,对于话题的敏感性及语言组织能力超过一般人;也有的是坚持多年的专栏作者,平时分散在不同的专栏小有名气......这些人赶上了自媒体公众号的迅速发展期,通过持续的输出及打造,终于摸索出了写作变现的道路。这就像什么呢?这就好比过去某些单位组织歌手大赛,如果你在唱歌方面确实有两把刷子,经过这样的比赛平台或能脱颖而出,迅速让全国观众认识你,从而获得大量的流量成为歌星,经过商业运作,实现财富自由。但问题是,一万多名参赛选手中,能脱颖而出的毕竟只有那么几个。同样的道理,如今的自媒体公众号平台渐趋成熟,而由于早期的公众号写作者确实获得了不菲的收益,着实让很多人眼红,他们看到的是“一夜暴富”的神话,但只有这位作者心里最清楚,自己经过了多么漫长的积累。这些作者心知肚明,即便所有经验倾囊相授,照样有很多人学不会。因为知识本身,就分为显性知识和隐性知识。但凡能说出来的都是显性知识,但还有些是无法说出来的“隐性知识”,例如对文字的敏感度、表达欲望的高低、对话题的捕捉等等,则需要长年累月的训练,才能驾轻就熟、举重若轻。正如朋友Scales总结的那样,学写作的人一直在学写作,只是一直没学会而已。试图越过漫长的积累妄图直接获取某个行业的暴利或好处,无异于“痴人说梦”。2、被夸大的效果:逆袭背后,往往是一场厚积薄发由于互联网信息获取的便利,似乎随便一搜,到处都是一夜逆袭的神话。可事实上并非如此。拿一些网红来说。她们很多都是兼职模特或混迹演艺圈的美女,一来自身条件优越,二来有团队在背后进行创意及拍摄,三来也有人愿意出钱捧。也就意味着,即便离开如今的网络平台,这些人依然能在线下闯出一番天地,只不过在互联网的平台上,成功的速度会比传统模式来的更快一些。不论是强烈的镜头感,还是拿捏有度的情绪感染力,甚至浑身上下的表现力,你认为这些会是一朝一夕的功夫吗?很多人和咨询者刘艳一样,做过“网红”的梦,但问题是,这条路对于很多条件一般、没有资源的普通人而言,更是难比登天。不过,这些年围绕着网红的商品倒是卖的火爆,什么“V脸贴”、“防晒喷雾”等等,这些卖家赚个盆满钵满,而这些钱,主要源于迫切渴望通过改变外貌从而改变命运的“焦虑”的你和我。03与其让焦虑变成他人赚钱的工具,不如让焦虑为自己所用我告诉刘艳,我接触过很多咨询者,这种“焦虑感”俨然成了时代通病。一是和自我期待和欲望有关。互联网给人带来信息便利的同时,很多虚假甚至带有诱导性的信息自然泥沙俱下,如果缺乏辨识力,你很可能被他们带进“坑”里,到最终才发现,这条路根本不适合自己。二是和外在压力有关。不论是房价还是房租,都在耗尽每个人残存不多的斗志和耐力,正如有人说的那样,现在的社会,光着脚原地不动,就已经耗光了所有的气力。1、构建经验周期是生涯规划的重要课题如果用一句话描述文中刘艳的困境,那就是——“我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只知道自己不喜欢现在的工作。”通常,类似刘艳这样的职场人,如果回顾过往经历,也很难发现其他线索,我们更倾向于描述为“成功经验匮乏”。因为缺乏成功体验,这些人在成长过程中没有形成良好的做事习惯和品质,他们之前的人生在不断地进行推翻,却无法做出建设性的改变。例如在刘艳这里,她填报志愿是出于对会计系就业前途的看好,但四年的尝试和经验让她发现,自己似乎不适合会计,这个经验推翻了原有的假设。于是,现实就使得她必须修改原有预期,做一些尝试和改变,也就是后来刘艳开始找工作时抱持的一种观点:“想要发现自己的兴趣到底在哪里。”然而兴趣这件事情的周期可能长达一年或者数年,这里面还可能存在不断地尝试及推翻的过程。2、真正的失败在于,无法从过去的经历中找到失败的原因很多时候,由于每个人对工作的了解程度及能力不同,对于同一份工作的感受前后也会存在巨大的差距。例如,有人会在毕业初期做出考取公务员的生涯决定,并且如愿考上了公务员,但是日复一日年复一年,这个人会发现公务员的生活太单调了,觉得悔不当初。如果这个人能总结出当时决策失败的原因,防止下次决定时犯同样的错误,则这次尝试是有意义的,这就是“失败中的成功”。反之,如果另外一个人一开始在公司上班,因为受不了不稳定的工作状态,决定考公务员且考上了,这个时候的TA会非常满意,甚至会为此庆祝,然而若干年后,工作内容单调重复,渐渐失去了新鲜感,也依然会后悔。这就是“成功中的失败”,也就意味着,哪怕你做出在现在看来最明智的决定,却依然可能导致你的成长走向停滞,失去了自我发展的原动力。因此,当一个人真正工作后,发现现实和预期不符很正常,问题在于能否接受结果并及时修正假设,这才是心理困扰的根源。凯利对于“失常”的定义是,一个人不断地使用其已经失效了的个人建构。如果是这样,则这个人需要通过生涯咨询或者心理治疗,重新构建个人经验系统,调整过去的决策框架。这条路,没有传说中立竿见影、药到病除的神迹,这条路走来,你需要面对真实的自己,承认自己的不足,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进行相应的实验,最终探索出可落地的发展方案。咨询后的刘艳发现,这家公司还是具备发展潜力和空间的,只是自己的眼睛一直盯着缺点无限放大,却忽略了自身的局限。两年后的今天,刘艳被公司领导提拔为采购部主管,收入也有了明显的体现。“鸡汤常讲人要学会失去,遗憾才是完整,伤害是成长最宝贵的一课......那是因为我们别无选择。已经发生的一切,如果补给它一个温暖的意义,你又能怎样?强装欢笑的大人不必嘲讽痛哭的小孩不懂事,当我们一起对流星许愿时,都只祈祷健康快乐应有尽有。我祝愿你学会接受,也祝愿这项技能,永远没有用武之地。”——八月长安社会学了没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ZDwjOnpkdX.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