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毕业,我就没有了中秋节_月饼_父亲_父母

五岁前不记事,十五岁成游子。我的中秋,只有十年,那是与父母团圆在一起的日子。 一直认为,江苏老家的月饼最好吃,甜! 小时候喊它月饼,N多年以后才知道它有个官名,酥皮五仁月饼。不记得具体是哪五仁了,只知道有葵花籽,核桃仁,还有那一根根红的、绿

五岁前不记事,十五岁成游子。我的中秋,只有十年,那是与父母团圆在一起的日子。

一直认为,江苏老家的月饼最好吃,甜!

小时候喊它月饼,N多年以后才知道它有个官名,酥皮五仁月饼。不记得具体是哪五仁了,只知道有葵花籽,核桃仁,还有那一根根红的、绿的丝,这也是后来去问的度娘,说那是萝卜丝用糖腌了以后上的色。

儿时吃月饼是有讲究的,先把里面的丝一根一根抽出来,放嘴里,找颗门牙磕成一段一段,由着它慢慢融化,酸甜酸甜的感觉倍爽。

第二步,将里面的各种仁儿一粒一粒抠出来,细细嚼,慢慢咽,要让那个香味润遍每一个味蕾,要它留齿三日。

接下来把那月饼酥皮一层一层剥下来,把它贴到舌头上,没啥味道,好像就多了一个玩弄的过程。

最后,将那点碎末抖到巴掌心,一仰脖子,悉数磕进嘴巴。

中秋节的晚上,母亲在月下放上一张小桌,桌子前面放上四个月饼,中间是一个硕大的面饼,老家叫它涨烧饼,据说,当年黄桥决战立下汗马功劳的就是它。

长三角的中秋,凉意渐浓,此时正介于秋收秋播之间,月光下,一个小的身影在田间穿梭,光着脚,摔着汗,那是我在地里搬土块,将它一一垒在田边的界岸上,不是我勤快,是母亲会赏我一块月亮吃剩下的月饼。

一个表叔带着我远走兰州,告别了家乡,永别了故乡的中秋之月。

那年,辗转到了深圳,第一次过中秋时公司给每个人发了一盒月饼,打开后大家都笑喷了,这月饼咋长成这样子呢?伙伴们一把攥成了面疙瘩,当雪球扔来扔去,我们的记忆,永远是绿的丝,红的丝。

“我说不好你会回来吗?”,父亲老拿这句话调侃我。

是的,博大精深的中华语言,有时也会显得苍白无力。

快递可以送月饼的那一年,父母已经住进了养老院,给他们寄了一盒大包装的广式月饼,期待着父亲品尝后的愉悦心情。

父亲没吃那盒月饼,把它分给了隔壁的那些老头老太太。我知道,父亲是在告诉他们,我儿子没有不管我,我儿子在深圳,我儿子给我寄了广东月饼。

明月四时有,何事喜中秋?

有人说,中秋这天月亮最圆,是亲人团圆的时刻。

有人说,中秋是收获的季节,值得庆贺的时光。

有人说,中秋是许愿的日子,人们期待着能跟中秋月亮一样圆圆满满。

父亲说,年怕中秋月怕半,中秋是个催人努力的日子。

斗转星移,皓月依旧。

记忆里的十年中秋,索取中的十年中秋,给父母留下的是几十年的牵挂与思念。

雁过寒潭,风来疏竹,一切都无声无息,难道,这就是人生?

又将中秋,想起父亲那句话,年怕中秋月怕半,人到中年,这又何尝不是人生中的中秋?

朋友,如果还来得及,多回家看看父母吧!给我们的孩子做个榜样。

祝天下父母中秋团圆,幸福安康!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aQ6mPl4v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