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武大郎炊饼武大郎炊饼是啥?不是烧饼,却与包子、水饺、馄饨关系暧昧

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 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事物的繁杂往往出乎想象。今以几样食品的名称为例,说说其间的繁杂和因此而生的妙处。 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是“炊饼”,可炊饼是什么吃食? 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说—— “
原标题:武大郎炊饼是啥?不是烧饼,却与包子、水饺、馄饨关系暧昧五里不同天,十里不同俗。中国地大物博、历史悠久,事物的繁杂往往出乎想象。今以几样食品的名称为例,说说其间的繁杂和因此而生的妙处。大家都知道,《水浒传》里,武大郎卖的是“炊饼”,可炊饼是什么吃食?宋人吴处厚的《青箱杂记》说——“蒸饼,宋时为避仁宗讳(仁宗庙讳贞)故改称为炊饼”。也就是说,炊饼即蒸饼,是隔水蒸成。《水浒传》第二十四回也有证据——武松临出差,嘱咐武大郎道:“假如你每日卖十扇笼炊饼,你从明日为始,只做五扇笼出去卖。”看,武松说到炊饼用的“扇笼”,有人考证说这就是指“蒸笼”。既然是“蒸”,那就可以确定,这蒸饼(或说炊饼)不像现在的烧饼那样,而像馒头那样水蒸而成。所以,宋代的“炊饼”即今天的“馒头”。不过,需要注意的是,宋代的馒头和今天的馒头又不一样。依然是《水浒传》里,大家都熟知,孙二娘卖的馒头是带馅的,而且是人肉馅——“武松取一个拍开看了,叫道:酒家,这馒头是人肉的,是狗肉的?”“那妇人嘻嘻笑道:客官,休要取笑。清平世界,荡荡乾坤,那里有人肉的馒头,狗肉的滋味。我家馒头积祖是黄牛的。”所以,宋代的“馒头”即今天的“包子”。说到包子,得说说我老家山东。在沂蒙山区一些乡村,包子分两种——一种叫“大包子”,亦即大家平日所说馒头大小的带馅蒸包;而另一种叫“小包子”,其实指饺子、水饺。如今,每次回老家,临返程,母亲总还张罗包一顿“包子”吃,所谓“出门饺子还家面”“上马饺子下马面”,有地方干脆叫“滚蛋包”——话有雅有俗,却都是说吃饺子送行。所以,在个别地方,“包子”即“饺子”。那饺子呢?饺子之名众多,大家熟悉的有“扁食”“交子”等,像宋人孟元老《东京梦华录》说北宋东京汴梁市场上有“水晶角儿”“煎角子”。但在更早的唐之前呢?有人考证说——“北齐颜之推亦留下文字,说‘今之馄饨,形如偃月,天下通食也’。可见早期的馄饨是月牙状的,已普遍为人们食用。又因为馄饨包起来时有棱角,民间也有称为‘角子’的,后来被谐音为‘饺子’。”就是说,唐之前的称呼,饺子、馄饨不分。换句话,硬说饺子是馄饨,也无不可。那馄饨又有什么名字?三国魏人张揖所辑《广雅》道:“馄饨,饼也。”看,又绕回来了,馄饨是“饼(面食统称)”的一种,差别只在是否有馅料以及是否以汤水煮成。有点乱,让我从头捋捋。宋时炊饼,即今天的馒头;而宋时馒头,即今天的包子;包子,在某些地方,是指饺子;饺子,在唐之前,与馄饨是不分的;而馄饨,在三国时代,被定义为饼的一种……所以,武大郎卖的炊饼,与馒头、包子、饺子、馄饨,全扯上关系了。汉语,汉文化,就是这么神奇!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1PbMw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