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童长大后平庸赵宋王朝的神童们,长大后都怎么样了?

1. ▲宋真宗在这首著名的诗里,給天下读书人指明了道路 书读得好,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在赵宋王朝最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变得简单而直接,一字之曰:金钱、权力、美女。 从来就没有人能视金钱为粪土,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金钱下面的粪土。 当阶
原标题:赵宋王朝的神童们,长大后都怎么样了?1.▲宋真宗在这首著名的诗里,給天下读书人指明了道路书读得好,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在赵宋王朝最能证明一个人的能力变得简单而直接,一字之曰:金钱、权力、美女。从来就没有人能视金钱为粪土,只是越来越多的人变成了金钱下面的粪土。当阶层上升的通道只剩下科举入仕一根独木桥,让孩子通过神童举一次性进入官场,成为一个家庭改变命运、迅速致富的捷径;加上统治者对神童的喜好,培养、制造神童,成为赵宋朝一种盛行的风气。赵宋朝出了很多神童,有砸缸救人的司马光、灌水浮球的文彦博、五岁能诗七岁能文的晏殊...他们长大后都成为历史上有名的一代政治家、史学家、文学家、书法家。当然也有3岁参加童子科就中了进士的神童蔡伯俙,一生碌碌无为,只会溜须拍马;还有王安石舅舅家隔壁的倒霉孩子方仲永,小时候是神童,长大后却“泯然众人矣”...2.公元1084(宋神宗元丰七年)4月初5,赵宋王朝的“童子举”在礼部开考。饶州(今江西鄱阳)保送来的9岁神童朱天锡,竟能将“七经”:《周易》、《尚书》、《毛诗》、《周礼》、《礼记》、《论语》、《孟子》一字不差的背出来。宋神宗赐他“五经”(进士)出身,并赐钱五万!朱天锡赢在了起跑线上,功名利禄一次性到位。他的家乡江西饶州,乃至整个赵宋的每一个家长都开始思考:“朱天锡能做到的事,我家孩子为什么不能?”一心要培养神童的家长,大多是平民百姓,他们生活得不尽如人意,心灵缺乏寄托,梦想照不进现实。神童带来的荣耀就像一针杜冷丁,注射到他们濒死的心脏上。▲北宋.苏汉臣《灌佛戏婴图》(局部)现藏于台北故宫博物院从此,赵宋王朝的小朋友,就告别了《戏婴图》中描绘的童年。每天早上起床后,按照赵宋朝的风俗,小朋友们必须要做2件事:一是将大葱绑到一根长竹竿上,“噗”一下捅破窗户纸,从窗内穿到窗外去“开聪(葱)明”;二是用找一个大蒜拿彩色丝线系住挂到脖子上“能计(系)算(蒜)”。江西省的小朋友更痛苦,刚会说话就要学习《四书》、《五经》;教书先生是按照学生能背诵多少本书来算钱,背完一种,就跟家长结一次账;为了让孩子尽快成为神童,小朋友们被“狼爸虎妈”放进竹篮里,再悬挂到大树上背诵经书,如不能背会,那就永远在树上呆着吧!据说有不少小朋友,就这么念书念死了,后来,就没有后来了---这样看来,方仲永虽“泯然众人矣”,却能够活下来长大成人,还挺幸运。▲仲永之谜然鹅直到今天,大部分家长仍认为“小时了了,大未必佳”的方仲永只是神童里的一个“意外”,全赖他爹不懂得后天教育,不然王安石也不会“伤”仲永了。3.赵宋王朝还不兴用“诗人”这个词来骂人,不然,就会有下面这种狗血的场面:苏轼:“哼!李清照,你是诗人。”李清照:“呸!你才是诗人,你们全家都是诗人!”苏轼想了想:“额...我们全家...你赢了...”在赵宋朝,光会写诗是不能赢在起跑线上的。那怎么办呢?---比速度。曹植7步成诗,而7岁的神童寇准却能3步成诗。▲电视剧《寇老西儿》剧照寇准(葛优饰)961~1023,字平仲,北宋政治家﹑诗人,与白居易、张仁愿并称“渭南三贤”。寇准的爹叫寇湘,曾中进士甲科,曾任魏王记室参军(王室秘书),被封为三国公(燕国公、陈国公、晋国公)。在寇准7岁时,有天寇湘宴客,跟今天一样,大人们吃饱喝足就喜欢看孩子表演,“素闻令郎善诗,何不即席吟咏助兴耳”。听说你家孩子写诗作词挺厉害的,给咱们来一首吧!寇湘一个眼神,寇准立刻恭恭敬敬起身,“请出题”。客人说:“此地离华山不远,你就以华山为题吧。”寇准陷入了沉思,他爹又一个眼神,你没事儿吧?没事儿走两步啊!寇准便踱步沉吟,一步,两步,刚迈出第三步,一首五言绝句就脱口而出:“只有天在上,更无山与齐。举头红日近,回首白云低。”众人震惊了:“3步,3步成诗啊!”更有人击节点赞:“这孩子将来必成大器,绝对能够封侯拜相!”公元980年,19岁的寇准考中进士,开始他一生的宦海沉浮,3起3落,两次为相。在评书《杨家将》中,寇准是这样出场的:“头戴的纱帽翅,可能年头太多了,又旧又破,有一个翅用什么东西绑着,往下耷拉着。”在影视剧里,寇准以忠君爱国、刚正廉洁的“寇老西儿”的形象深得人心。“寇老西儿”说着一口山西话、爱喝陈醋,是一个穿着补丁衣服、拿着醋葫芦、清廉简朴的人民公仆,他不畏权贵、为民做主、善恶分明。中国人总是理想化地把忠臣名相与简朴贫困联系在一起,忠臣一定是个清官,清官一定是个穷人。人们从来都不喜欢过分残酷的历史,然而现实却一次次地提醒着人们----那都是一厢情愿的梦幻。寇准并不是山西人,而是“华州下邽人”,就是今天的陕西渭南市。他忠君爱国不假,但是和影视剧里的寇老西儿形象截然不同。少年得志的寇准娶了赵匡胤的小姨子宋娥,是正儿八经的皇亲国戚。寇准特别爱喝酒,他长安永兴军当领导时,不论职位高低,只要是他的属下都得去陪他喝酒。每次一到寇府门口,他们的马车就被卸了,人到得差不多了,寇准就会让人关闭大门,不陪他喝高兴,谁也别想走。有一个官员连续陪他喝了几场酒,吐啊吐啊快要死了,寇准还是要他明晚早点到。这位官员的妻子只好告上公堂,才不用再陪酒了。(也不用去上班了)寇准家里从来不点油灯,厨房、厕所也点着胳膊粗的蜡烛---这在当时是个什么概念呢?宋代读书人乔行简“每夜提瓶沽油四五文,藏于青布褙袖中归,燃灯读书。”一晚油灯耗费的灯油大概5文钱;据《宋会要辑稿》,宋神宗年间,朝廷给公务员发的福利中,“秉烛每条四百文,常料烛每条一百五十文”,当时制作精良、用料上层的蜡烛每根150至400文不等,相当于一名城市底层百姓两三天的收入。寇准家到处都是通宵点着“炬烛”,其生活的奢侈可见一斑。寇准能流芳百世,只因一件事,那就是著名的“澶渊之盟”。宋景德元年(1004年),辽军大举侵宋。寇准坚决主战,认为主和派“罪可斩首”。宋真宗在寇准的督促下决定亲征。1005年1月,北宋和契丹签订《澶渊之盟》,暂时稳定了局势。北宋每年给银10万,绢20万给契丹,和契丹约为兄弟之国,契丹归还侵占的北宋土地。此后116年,宋辽两国再无重大交战。盟约签订后不久,有人对真宗说,陛下听说过赌博吧?当一个赌徒快要输完时,会把所有的钱全部押上去赌一把,这叫孤注一掷。在澶州时,您就是寇准的“孤注”啊。这番话当然是有主和派藉此来打压寇准的嫌疑。但是从一些细节还是能证明这并非只是羡慕嫉妒恨。1004年9月,辽国大军开到边境,河北的告急文书“一夕五至”,寇准却压而不发,“饮笑自如”;会盟前,寇准威胁和谈代表,假如超过了某某数,就要他的命。然鹅,当时的赵宋并没有和辽国抗衡的实力。战争也许不能换来和平,那么,妥协、金钱能吗?人人怀安,故不复有征战之志。没了契丹的威胁,边防开始废弛,战斗力唰唰地往下降。以至于后来和西夏作战中屡战屡败。《澶渊之盟》白纸黑字规定了两国的边界。只要契丹存在,北宋就再没有收回燕云十六州的可能。没有燕云十六州,北宋如同一个不戴安全帽进入工地的人,一块砖头就能致命---被女真灭国基本上就是如此。寇准是澶渊之盟最大的赢家,倚仗“河北罢兵,准之力也”的功劳,寇准宰相专政,大权独揽只手遮天。“准(寇准)性自矜,尤恶南人轻巧”,寇准可谓是“地图炮”里的“炮友VIP”,作为北方人,他对南方的歧视远不止说几句坏话那么轻巧,他将炮口架在了人事任免的门口。▲《少年包青天》中,南北考生在对联中互怼公元1015(宋真宗大中祥符八年),科举考试完毕,成绩最好的是萧贯(江西人)和蔡齐(山东人)。当皇帝在这二人中选状元时,寇准说:“南方下国人,不宜冠多士!”南方都是下等人,怎能做状元!于是,蔡齐凭着地理优势当上了状元。这件事也收入了《嘉佑杂志》里,但是多了一句话,“又与中原夺得一状元!”寇准还到处炫耀,我又为大北方喜提新科状元一名!寇准成为神童后,似乎停止了成长。永远年轻,永远热泪盈眶,那是文人们的专属;选择了做官,他既没有改革创新的抱负,也不愿遵循官场的规矩,“虽有直言之风,而少包荒之量”,不能容人,好与人争。他在官场显得格格不入,晚年多次被贬谪。公元1023(天圣元年),忧病交加的寇准在在东南门至海岸只有十里远的病逝。寇准年轻时,曾写过一句诗:“到海只十里,过山应万重。”一语成谶。4.方仲永和寇准,严格来说只能算是“野生”神童。赵宋王朝正经的神童是经过朝廷考核、皇帝认证,“凡童子十五岁以下,能通经,作诗赋,州升诸朝。而天子亲试之”(《宋史·选举志二》)▲“神童”史书里的北宋正经“神童”有11个,其中太宗朝2个,真宗朝7个。这个数据似乎在隐隐昭示着一个“太平盛世”的到来。公元984年初夏,“泰山父老”又来京城请愿了。虽然这次来的人数只有去年的四分之一,但这对赵宋朝的皇帝来说已经足够了。封禅泰山的就这么愉快定下来了,各项准备工作也开始启动。一个月后,皇宫莫名其妙地起了一场大火,宋太宗不得不取消封禅。然鹅赵宋王朝的“盛世梦”,不是一场大火或者不去泰山就能停下来的。神童杨亿,就在这一年出现。杨亿是为一个太平盛世而来,这是他无法摆脱的宿命,所以他的经历比其他神童更具传奇色彩。赵宋朝民间最流行的说法:他的祖父杨文逸有次梦到了一个叫“懐玉山人”的道士,一觉醒来,孙子杨亿就降生了。但是杨亿却一直不会说话。有一天,大人不小心“误触其首”摸了一下杨亿的脑袋,他突然就开口说话了,而且不是“粑粑麻麻”,而是一首诗:“危楼高百尺,手可摘星辰。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这首诗虽然十分高妙,但也有很多人知道李白、孟观有过类似的作品---作者是谁并不重要,重要的是“神童”杨亿成为了一种文化符号。公元984(宋太宗雍熙元年)11月,福建保送参加童子举的神童杨亿被任命为秘书省正字(馆阁官员的一种,工作是校阅书籍),这一年杨亿刚刚11岁。在这个任命发布之前,因为听说了杨亿的神,宋太宗先派江南转运使张去华到福建对杨亿进行初试。张大使初试后认为他不是神童,而是神。于是就安排杨亿进京面见宋太宗。太宗颇有兴致地亲自考核,据说连续考了三天,杨亿做了五篇“赋”(相当于命题作文),杨亿草稿都不打“援笔立成”,宋太宗欣赏完了,突然想到---他还是个孩子啊!“离家这么久,想念父母吗?”皇帝亲切地发问。如果杨亿答“想”,那就证明了他真的只是个孩子,如果答“不想”,神童也担不起不孝的罪名啊。杨亿是这样回答的:“爹亲娘亲不如吾皇亲!我们都是您的子民。所以我见到陛下,跟见到父母是一样一样的。”巧妙的回(马)答(屁)让宋太宗心花怒放。赶紧通知朝廷的学士们来围观。在众人面前展示才艺,是资深神童杨亿的日常,他当场赋诗一首,“宰相骇其俊异,削章为贺。”宰相都震惊了,忙不迭地用正式公文对宋太宗表示热烈祝贺,喜提神童一名!杨亿被授予秘书省正字官衔后,在皇家图书馆里继续读书深造。宋真宗赵桓登基后,就提拔杨亿做自己的知制诰(掌管起草诰命),按照规章,此职位需要进行笔试和面试。杨亿是免试入职,赵桓对此的解释是:“我做襄王时,就多次读到他的书信和奏章,文章写得很有条理又有文采,举世无双。”皇帝的诏书制文分为内制和外制,由政府发出经由皇帝签署的叫外制,由皇帝发出的叫内制,杨忆是内外制都写。杨亿对自己的文笔十分自负,很讨厌别人改他的文章。但是替人草拟文书,总免不了被修改。他就把被删改的地方都用墨涂成脚印的形状,说这些都是“他人脚迹”,不是自己的意思,连皇帝也不例外。他草拟给辽国的文书时,用了“邻壤”这个词来形容辽国的国土。真宗觉得太客气了,就改成了“朽壤”、“鼠壤”、“粪壤”3个词,让杨亿任选一个。结果杨亿都不采纳,仅把“邻壤”改成“邻境”,这么一来倒真显得真宗小家子气了。1004年,辽国攻打宋朝,杨亿和寇准都是神童,当然是站在同一边了---主战。当寇准提议真宗御驾亲征,杨亿就在旁边煽风点火,还主动要求随军上战场。真宗在他们“双剑合璧”之下,真的就去了。澶渊之盟为北宋带来了100多年的和平,却也带来了海市蜃楼般的太平盛世。真宗皇帝赵恒开始了劳民伤财的“泰山封禅”,还打算“五岳连封”。此时,杨亿突然宣布自己喜欢李商隐!到处搜求李的诗,自己也开始模仿李。杨亿身边的词臣们纷纷效仿,他们号称“西昆体”。“西昆”指西方的昆仑山,常用来代指帝王藏书之地。“西昆体”大约相当于今天的“学院派”,特点是遣词华丽,用很多典故,并且经常写到历代帝王和男女情事,杨亿想借它们讽刺时局。对于赵宋王朝的文坛来说,“西昆体”是一种新风气。不过,真宗看不见,他只看到了讽刺。当然,皇帝是不会明说,你诗里写的昏君和负心汉,是在说朕。只是指责其“浮华”。杨亿36岁那年,真宗正式下令禁绝“西昆体”。虽然不准他写“艳诗”,却没贬他的官。他仍然留在皇帝身边,起草重要文件。不知道是心灰意冷,还是真的身体不好,杨亿几次请辞。好不容易辞了官,没多久又被召回。神童杨亿少年得志,一路走来总比同僚年轻。跟今天的00后叫80、90后为老阿姨、大叔一样,他喜欢称呼年长的同僚为“翁”,也就是“老头儿”。有人就心里不爽,“你也有老的那天,‘翁’字留给你自己用吧。”另一位就跟着说,兴许留不住。翁字他留着没用,他或许就没有老的那天。一语成谶。公元1020年12月的一天,杨亿感到身体不适,嘱咐家人不要哭,然后自己坐到床上,离开了人世,终年47岁。5.在很多很多年以后,我们已经不记得神童们当年的意气风发,只知道后来的赵宋朝,不去东京也喝得到皇帝的毒酒,不去东北也看得见女真贼,全江北都在“乍蓬蓬”,全江南都在“平沙落雁”,只知道神童越来越神,诗词越写越好,国土却越打越少。参考资料:《宋史▪选举志》《朝野类要》《宋史卷三百五列传第六十四》,《宋史·寇准传》《续资治通鉴卷二十四》长沙岳麓书院1992版《宋史纪事本末》中华书局《水浒十一年》山东画报出版社《寇准与澶渊之役》-洛阳大学学报2007-03-15《汪洙及《神童诗》考辨》-中国典籍与文化.2003(02)《杨亿:从“盛世符瑞”到西昆诗人》-《江淮论坛》2011-01-30《杨亿,把皇帝哄到前线》-《领导文萃》2013-03-08END喜欢本文/作者,文末赞赏一下表达支持吧!▽作者赵小昭:现居于成都,大龄未婚问题美少女。专注于一切有趣无意义之事,做浮华时代清醒的看客。关注公众号:时拾史事(historytalking)投稿请发historytalking@outlook.com(有偿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gjrX2mMEdn.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