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苏州,不能辜负的年味,吃的是细节,一日三餐,样样不同_姑苏_美食_单位

在苏州,吃的是细节,一日三餐,样样不同;在这里,吃的是时令,不时不食,那是骨子里的精细。 糯是她的脾性 “苏州风景好,糕团美名传”,糕团如古典园林一样成为了苏州的标志,赏园林,逛古街,吃糕团便是苏州人的三大爱好,苏州人爱吃糕团,如广东人爱早

在苏州,吃的是细节,一日三餐,样样不同;在这里,吃的是时令,不时不食,那是骨子里的精细。

糯是她的脾性

“苏州风景好,糕团美名传”,糕团如古典园林一样成为了苏州的标志,赏园林,逛古街,吃糕团便是苏州人的三大爱好,苏州人爱吃糕团,如广东人爱早茶那般。

招牌赤豆猪油糕是很多糕团店的招牌,红豆的软糯配合猪油的香,入口超级好吃,一定要趁热吃!春节吃糕团,在老苏州眼里也有着特殊的寓意,吃了金钱糕来年定发财,吃块定胜糕,新的一年顺顺利利。

说到苏州美食的“软糯”,除了“糕”还有“团”。山塘街的油氽团子,外壳金黄香脆,内里却是绵软。糯唧唧的水磨糯米,包着咸香的瘦肉圆子,三层口感,非常丰富。

甜是她的灵魂

说起对苏州这座城市的味觉记忆,许多人都会想到一个“甜”字,在苏州人家里过春节,桌上的果盘里也总少不了采芝斋的糖果。

遵循传统制法做出来的松仁粽子糖,依然有“机器”无法复刻的美味,也是许多苏州人从小刻进DNA的味道。苏州食物的甜,如同江南人的性格,心理特征柔软,说话办事谨慎。

除了糖果,苏州人其他的春节美味也是无处不甜。“陆稿荐”的酱汁肉、“得月楼”的油爆虾、“朱鸿兴”的细沙包、“稻香村”的透味熏鱼,就连“松鹤楼的”卤鸭面,其中的浇头卤鸭也是甜咸味的。

在癸卯兔年,苏州人依旧坚守这些老底子食物的“甜”,对接下来的生活,充满甜蜜的向往。因为他们相信,未来“日日是甜的”。

鲜是她的滋味

苏州人吃东西的讲究体现在一个“鲜”字,不时不食,吃的就是第一口的新鲜。在食材新鲜的基础上,还讲究调味的“鲜美”。

在苏州过年,怎能错过热腾腾的苏式暖锅。首先要有一锅吊好的鲜美汤底,可以是鸡肉和猪骨一起大火慢炖,也可以是集鸡、鸭、鱼、猪骨精华为一锅熬出来的。锅里的菜肴也是“鲜”字集结号,冬笋、肉圆、蛋饺等。

最后,把所有的菜都放在锅中,摆成一个圆盘,象征着一家人团团圆圆。而家人团圆是中国人的春节里,最朴素的愿望。

美是她的格调

西晋张翰的莼菜鲈鱼之思、隋代记载的苏州进贡到长安的“蜜蟹拥剑”、唐代的“玲珑牡丹鲊”、宋代陆游写的苏州船菜“酒如清露鲊如花”。从古人的诗篇中,可以看出姑苏的美食,不但追求味道,也追求“形”与“意”的美。

直到现代,苏州的厨师们依旧注重菜肴的精致。苏州得月楼有一道得过全国金奖的船点,白面捏出的小刺猬惟妙惟肖,身上上百根刺挺拔有力。还有用鸡油菜心排成扇形,香菇和熟火腿精肉片分作扇尖和扇骨,以两片烫熟的细长条冬笋作为扇边缘,南腿菜扇的卖相是典型的精美苏帮菜。

在古城白墙黑瓦的街巷里,你能找到传统苏帮菜对“美”的坚守,也能找到新起之秀对姑苏风味的创意与创新。在氛围感十足的茶馆里,和朋友们烤红薯、烤柿子,喝着丝丝甜蜜的热茶,在谈笑风生间享受苏式慢生活。也有旅游达人拿着极具江南特色的竹筒茶,悠哉地漫步于山塘街、平江路的青砖石板路上。

“有朋自远方来,不亦说乎”。为迎接八方而来的春节游客,也让本地市民能安心畅享姑苏美食,姑苏区落实开展全市连锁食品经营企业“百店同查”行动,对春节期间各大餐饮服务单位进行食品安全专项检查,确保过年期间人民群众吃的安心、吃的放心。

来源:苏州姑苏发布微信公众号

作者单位:苏州市姑苏区虎丘街道 媒体选稿编辑:李俊锋 (知名文化传媒人、新媒体运营师、高级摄影师)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1wRqxQg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