斯坦福大学校长&杨斌对话韩焱: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这份20页的书单,揭示读书的“要领”

约翰·汉尼斯: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图灵奖得主,谷歌母公司董事长 “我深信,我毕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成功领导者故事的习惯塑造了作为斯坦福大学校长的我。”——约翰·汉尼斯 值此“4·23世界读书日”之际,湛庐策划了一场关于书单的对话。湛庐创始

原标题:杨斌对话韩焱:斯坦福大学前校长这份20页的书单,揭示读书的“要领”

约翰·汉尼斯:斯坦福大学前校长,图灵奖得主,谷歌母公司董事长

“我深信,我毕生的阅读习惯,尤其是阅读成功领导者故事的习惯塑造了作为斯坦福大学校长的我。”——约翰·汉尼斯

值此“4·23世界读书日”之际,湛庐策划了一场关于书单的对话。湛庐创始人、著名出版人韩焱女士与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要领》一书的译者杨斌先生畅聊书海,带领大家共同打开斯坦福大学前校长约翰·汉尼斯的礼物——一份长达20页的书单,拆解其中的价值。

在《要领》一书的结尾处,汉尼斯出人意料地列出了一份“校长书单”。阅读的习惯,是母亲留给汉尼斯最珍贵的礼物,而这份书单,则是汉尼斯先生送给读者最珍贵的礼物。

韩焱:在4·23读书日这个时点上,我们看到有很多推荐人都在推荐书单,为什么您特别看重约翰·汉尼斯所推荐的书单呢?

杨斌:抱持着对“鱼之乐”的知难行慎,推荐书单是一件多少有些唐突冒昧的事儿。不过,《要领》一书,是汉尼斯校长写的一本讲义,为他的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所专门写作的领导力讲义,配上参考书或者延伸阅读,倒也得体自然。

汉尼斯是个传奇。书的封面上仅以“斯坦福大学校长”来定位他,有所误导——倒不是加不加前任二字的问题,而是不很全面。因为他不只是一所世界顶尖大学校长的校长。即使那所学校是斯坦福,即使他在那里干了十六年。他还有“硅谷教父”的名头,是响当当的图灵奖得主。

而今,他又开始了人生新的旅程,新的创造——打造一个世界一流的学者项目,作育塑造未来影响世界的创新领导者。他无疑是一位践行终身学习的楷模,而能让他跳出“权力巅峰是学习尽头”这个诅咒的,是他在学生期间养成的求知欲和阅读习惯。

上大学时的他不喜社交,沉迷阅读,他自己用的词是“贪婪的阅读者”。他在达芬奇传记中仿佛读到了自己——持续一生的好奇心,不懈追求知识和深入探索未来的可能性。

担任教授和工学院院长时,他的阅读相对是比较同质化的;在成为大学的教务长而后成为大学校长时,他一下子就深刻意识到这方面亟须调整与补足。他列在《要领》一书中的书单,有个很重要的出发点,那就是,当你作为一个面向世界引领未来的组织的领导者时,你不仅要学习与你的角色以及你的行业直接相关的主题,更要涉猎那些能帮助你成为一个更加全面、更有智慧的人的通识。

作为一个拔尖的科学家,他遇到的最大挑战之一是重要的人文基础。他毫不讳言,这会产生出“跛脚领导”,更不利于“读懂”自己扮演的领导角色。

于是,他系统性地自我补课,尤其是在通过阅读与伟大领导者进行“对话”来寻求安慰与支持,获得智慧与启迪。汉尼斯惊喜地发现,“几个世纪以来,人类的核心要旨竟然保持着一致性——在动机、行动和决策方面的一致性” 。

所以,他的书单,准确地说,并不是他推荐给别人的书单,而是他的阅读历程的真实写照,还夹杂着一些简短而有趣的评语。从某种角度上来说,这个书单也帮助我们理解了在一位理工见长的教授成长为卓越的大学校长和公众领导者的道路上,好书作为“最易接近、最有智慧的顾问,也是最有耐心的老师”所发挥的不可或缺的作用。你花点儿时间,仔细看看这份书单,能帮你更好地理解汉尼斯校长这个有趣的“活传奇”。

韩焱:我们注意到书单里面包括5个部分,即领导力的本质,从历史中洞见未来,创新者的密码,最伟大的智力冒险,什么是值得过的人生,您如何评价汉尼斯先生的这个书单?

杨斌:这个分类,来自于汉尼斯自己的偏好,符合他的出身、兴趣,也有相当的合理性。他说,“比起直接讨论领导力的书,我更喜欢个人传记和历史类书籍”,相信他的同道不少,而这是一条正道。

直接讨论领导力的书,尤其是脱离土壤而列举教条的领导力法则与模型的书,误人害事。我教课时,有个作业是让学生们自己写一本自己的领导力回忆录,书名会是什么,几章几节分别什么主题、什么故事,有哪些界定时刻,有何种情节与细节。我觉得这么一本你自己回顾与展望着写就的书,对你来说,要比领导力畅销书有意义得多。

汉尼斯很重视从美国的开国者、变革者、创新者身上汲取智慧与力量,也涉猎了不少世界其他领导人,政治家、创业者、探险家的故事。

书单里都是大部头,很少小薄本;既有伟大而艰难的成功,也有对失败痛定后的复盘;既有发达国家的古代到当代发展的重要读物,更有新兴经济体的几本重要的历史读物和人物传记。

“文学、传记和历史——它们就像实验室,我们可以测试和学习重要的经验教训,而无须将自己置身于那些艰难险阻中去。”

汉尼斯选择“创新者的密码”这个单元,其实跟斯坦福的DNA高度契合,在其中,也镶嵌着汉尼斯在办学治校期间推动斯坦福转型升华的许多思想来源,也显露着汉尼斯从技术创新的历史中挖掘规律并指导硅谷新一代创新者创业家发展的路线图。

但这部分的阅读,在你我身上恐怕难以产生出在汉尼斯身上的效果,毕竟他自己就是硅谷的创新创业者的代表,他的阅读所包含的建构性,是我们不容易达到的。

“最伟大的智力冒险”这一部分,我很愿意推荐给大学里的师生,以及院系领导者、大学的校长们,用汉尼斯的话来说,在你之外的许多学科中,院长系主任也罢,校长副校长也罢,“所知道的比在该领域学习的本科学生还要少。”

这并不意味着你需要一头钻进去也变成某个专业的毕业生(这活本身就不容易),而是要你对科学、数学、科技乃至于学科史,建立起一些基本的概念体系。

不要怕你自己只是一个业余水平,“接受现状吧,你现在的专业是领导力”,你的目标,“是能够向在那些领域里的人提出有独特见解的问题,来了解它们是如何塑造你对世界的看法或你对组织的看法”。

作为大学领导者,你必须能够与正在学校各领域的同事进行恰当的交流,“能够理解他们专业中的黑话,提出相关问题并识别出这些新进展将怎样影响大学”与未来。术业有专攻,总是某个具体领域的顶尖翘楚而出身成为一个组织的管理者、领头人,汉尼斯在分享着一个非常实用的取舍拿捏的领导心得。

至于最后一个单元,“什么是值得过的人生”。汉尼斯校长亲自起草自己的各种致辞、演讲,其中许多恰如其分的引用与貌似灵光一闪的灵感,都源于这些经典的阅读中的日积月累。

也许你并不觉得意外,汉尼斯对于小说的钟爱,对于纪实文学和虚构文学的长期喜好,不仅让他在同事、朋友中常展现出君子风、共情感和故事力,也让他的这本《要领》充满妙趣。要想做个会讲故事的人,首先自己得是个喜欢读人生、读故事的人吧。

韩焱:这个书单其实也告诉了我们,书是构建知识体系的途径之一。那么除此之外,您觉得汉尼斯校长还希望通过这本书告诉我们什么呢?

杨斌:《要领》是一本与当下直接对话的书。疫情在全球仍在发展,对人类造成严重的伤害。

而不同国家不同文化不同组织在抗击中的表现,是每天引起大家广泛关注的新闻,但也是极好的领导力学习素材。汉尼斯写作《要领》一书是两年前,但所点出的“十得”,无不是当下领导者的关键要害。

比如,十得之首的——谦逊(翻译时我一直在谦卑与谦逊这两个字中纠结),是危机挑战面前领导实践成败的一个试金石。在寻求帮助、团结众人中学习谦逊,在尊重专业、依靠科学中习得谦逊,摘下“自信的假面”才能获得真正的自信,这是汉尼斯送给今天病毒肆虐中的领导者们的明智建议。

我说《要领》不鸡汤、不套路、不理论,其中不理论这三个字,也许会遭致误解,认为算得上是个差评,但其实,我是以点赞的语气说出的“不理论”这三个字的。他的《要领》十得,更多有“手艺”(明茨伯格所说的craft概念)的味道,但手艺的深处,套路装不像、鸡汤滋养不来的部分,是不含糊的价值观。

在汉尼斯点评他自己的书库时,也可以看出他对于领导力中价值观因素的特殊看重,他视之为领导力的根本。例如,他对于承担失败的责任,作为领导者的基本职责,感受至深。他以自己阅读的许多领导者的真实案例来反省,究竟是什么做法让人失去领导群伦的可能,而怎么对待士兵和下属才能收获难以想象的忠诚战友。

他在《要领》中坦诚解剖自己为什么会在新建纽约校区工作中遭遇失败,为什么尝试扩大本科招生却铩羽而归,又是怎么作为一个创业者失去了控制权而影响到公司的长足发展,这个过程中,他不归罪于外,不过责同伴,才真正收获了教训,得到了成长。这不是“熟练而能成”的,这些本领、本事的本质,不是取巧,不是技能,而是本色、本正的价值观。

这一点,充分体现在他的书单和他自己的批注中,他很少对于谋略、技巧性的行动表达钦羡,而对于历史人物、领导者展现出来的长期一致、心口一致、首尾一致的守正之道却高度认同。从这一点来说,他看“势”看大局,而不太看“事儿”和“短期得失”。我喜欢的一句谚语说:You are what you read,读啥像啥成啥;反之亦然,因为你是这样的人,才更愿意读这样的书。书单是会显露本心的。

韩焱:您在给《要领》的译者序中,写到“这是一本写给‘有为者’而非‘有位者’的书”,您为什么这么说呢?

杨斌:这算是我的老生常谈。中文日常用语中的“领导”一词,通常让人反映到头脑中的,是政府官员,是居上位者,是CxO们,它和政治、权力、职权似乎是一致的,而“领导力”也只有在这些被称作“领导”的“有位者”身上才能体现。这种误解误读的普遍存在,对于领导力培养来说,危害不浅。

领导力体现在“有为者”身上的意思是,每个人都有可能是不同情境下的领导者,即使一个人并不居要职高位,只要主动担当,推动变革,促成进步,就是领导者,就是在展现领导力。

我过去教课时,常说——大学校园,其实是锻炼提升领导力的绝佳场合,因为对学生而言,大学生活是平层结构,这里没有走向职场后的很多头衔、资源。要想为大伙做成点儿事儿,就经常需要靠各式各样的自觉或激发出来的领导力来实现突破。即便在尝试中犯了错,大家的包容度也比较高,所以大学阶段真的可以把提升领导力作为一个重要的目标。

但针对《要领》一书,可以说,像汉尼斯这样的大学校长不是你想象中的“一呼百应”的那种样子,不是发号施令就能行得通的角色,很多时候在大学这样的学术组织中,要靠超越职务权威、命令链条、层级隶属等的领导力(学术领导力,教育领导力,思想领导力,愿景领导力)来团结学者、教育学生、厚植学术、光大学校。这是汉尼斯的很多故事里所展现出的有为领导力,而非有位领导力。

很多各行各业的“有为领导”(未见得是“有位领导”),不是因为大学期间或是工作后上了什么领导力的培训课程,没有这种神奇的课程,功夫其实是在生活中、集体中的实践中锻炼出来的,大学如果提供了能够推动领导力发展的有难度的挑战、够分量的担子,活生生的历练,就不愁学生的领导力得不到提升,这不是靠修读学分来达成的。

不夸张地讲,大学那些课程表之外的生活、实践、挑战,才富含着最生动、最有效的领导力培养项目(Leadership Development Program)。

韩焱:作为大学的老师,也是大学的领导者,您也跟大家分享一下您的书单吧!

杨斌:我还是作为译者这个角色说话吧。作为这本书的译者之一,我自己先睹为快,真是从《要领》中体味到了很多。之所以写作《要领》,斯坦福大学所推出的奈特-汉尼斯学者项目是直接的动力,可以说,汉尼斯老师是以这些学者们作为第一读者(心里想着他们的样子)来写的这本书,他希望分享自己体会到的领导《要领》给更多的年轻一代。

所以,与此关联着的另一本书,是汉尼斯自己列在书单上的《鞋狗》。它是这个学者项目的联合发起人,耐克公司的创始人菲尔·奈特的自传回忆,不妨参照着《要领》一起来看。

如果再找一本的话,则是跟奈特-汉尼斯项目同样着眼于21世纪新一代领导者培养的清华大学苏世民学者项目(Schwarzman Scholars)的发起捐赠者苏世民先生刚推出的自传《苏世民:我的经验与教训》(What It Takes: Lessons in the Pursuit of Excellence)了,也很适合一同阅读,互为参照。

摊开读这三本书的时候,如果就提问读者一个问题的话,我想问的是:不妨想想,什么是你,作为一个领导者,留给这个世界,最好的遗绩?想好后,开始写下你的那一本。

[美]约翰·汉尼斯 《要领》 杨斌等译 湛庐文化·浙江教育出版社 2020年4月

杨斌:清华经管领导力研究中心主任、《要领》译者

韩焱:湛庐创始人、著名出版人

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2rkaYBmdZ.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