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弹冠相庆天天成语|“弹冠相庆”指小人得志后的互相庆贺

天天成语 | “弹冠相庆”指小人得志后的互相庆贺 成语“弹冠相庆”来自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故事,现在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 弹冠相庆 tán guān xiāng qìng 释义: 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
原标题:天天成语|“弹冠相庆”指小人得志后的互相庆贺天天成语|“弹冠相庆”指小人得志后的互相庆贺成语“弹冠相庆”来自春秋战国时期齐桓公的故事,现在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弹冠相庆tánguānxiāngqìng释义:指一人当了官或升了官,他的同伙也互相庆贺将有官可做。造句:一帮弹冠相庆的小丑,不要跟他们一般见识。出处:苏洵《管仲论》:“一日无仲,则三子者可以弹冠相庆矣。”典故齐桓公喜欢阿谀奉承,宠爱溜须拍马的小人。他宠信的小人中,有三位头面人物:头一位名叫竖刁,原是桓公的“幸童”,就是“男宠”。为了便于接近桓公,竖刁给自己动了宫刑,官至后宫总管。第二位叫易牙,是齐桓公的厨师,此人精通烹调技艺,不仅能尝出淄水和渑水,而且还曾杀了自己三岁的儿子,亲手蒸给齐桓公吃。第三位叫开方,本是卫国的公子,见齐强卫弱,心存在齐国谋求更大发展的野心。管仲病重卧床时,曾特别警告桓公,说他死后一定要驱逐这三个小人出宫,不然必然出乱子。管仲死后,齐桓公听从管仲之言逐三人出宫。但离开小人,桓公食不甘味,寝不安席。于是桓公复召三人回宫。后来齐桓公生病,竖貂、易牙他们与桓公的御医常之巫相勾结,矫托王命,不准桓公的儿子和大臣进宫探视。后来又把王宫用高墙堵起来,只留一个小洞,桓公的饮食全靠小太监从洞里送入,并很快连饭也不送了。当一个叫晏娥的宫女冒死爬墙来到桓公身边,把宫外发生的事情告诉齐桓公时,病中的齐桓公已让饥渴折磨得奄奄一息了。齐桓公四十三年(公元前643年)十月初七,齐桓公去世,易牙、竖刁便杀进宫去,把齐桓公的如夫人以及众大夫,乱杀一阵。齐桓公的其他几个儿子也都同时来争抢君位,没人去处理桓公的尸体。斗争的结果,易牙等人取胜,公子无亏被立为国君,太子昭跑到宋国避难。直到齐桓公去世六十七天后的十二月初八,公子无亏才在老臣的建议下把他父亲的尸体装进棺材发丧。其时,桓公的尸体已腐烂不堪,蛆虫爬出户外。一代霸主齐桓公因宠信小人而落得的悲惨结局引发了历代无数文人墨客的惋惜感叹,其中宋代苏洵在《管仲论》中也叹道“一天没有管仲,那么三子(竖貂、易牙、开方三人)就可以弹冠相庆了!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B9Kyr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