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眼问政】惊现阅山湖公园的“福寿螺”到底有什么危害、应该如何正确处理?听听省农业农村厅专家怎么说_物种_市民_入侵

炒螺蛳是不少贵阳人的最爱,作为一种风味小吃,每到夏季夜晚,炒螺蛳都是各种夜宵摊的主打菜色。 但是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收到贵阳市民留言反映,在观山湖区阅山湖公园的水库边,发现很多“红宝石”样的卵块和福寿螺,“有不认识福寿螺的市民,将它们当

炒螺蛳是不少贵阳人的最爱,作为一种风味小吃,每到夏季夜晚,炒螺蛳都是各种夜宵摊的主打菜色。

但是近日,【天眼问政】栏目收到贵阳市民留言反映,在观山湖区阅山湖公园的水库边,发现很多“红宝石”样的卵块和福寿螺,“有不认识福寿螺的市民,将它们当成普通田螺,打算捞一些回家准备搞一餐‘螺蛳宴’。”

市民李先生告诉记者,其实,这些螺都是福寿螺,是一种能传播“广州管圆线虫”病的外来入侵物种,希望相关部门加强清理,避免市民打捞误食。

福寿螺被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

随即,记者来到阅山湖公园,在靠近浮桥水边的位置看到有不少芦苇,这些芦苇的杆子上都布满了不少粉红色的卵块。

“水边还有比较大的螺壳,和我们平时喜欢吃的田螺相比,外形比较相似,但是体型要大不少。”正在公园游玩的市民说。

那么,引起市民关注的福寿螺到底是什么物种?有没有危害?市民发现福寿螺应该怎样正确处理?为此,记者专访了贵州省农业农村厅渔业渔政管理处处长杨绪海,请他来为大家进行详情讲解。

福寿螺有很高的繁殖能力

杨绪海介绍,福寿螺是产自南美洲亚马逊河流域的一种大型淡水螺,属中腹足目瓶螺科。因其含有丰富的蛋白质及很高的营养成分,1980年作为一种水生经济生物引入我国广东﹑福建、上海等地,后因其口味不佳被弃养而迅速扩散到稻田等水体环境。

福寿螺有很高的繁殖能力,每年可多次交配、多次产卵。据报道,一只成年雌螺每年产卵超过325000个。

2000年,福寿螺被外来入侵物种专家委员会列为世界100种恶性外来入侵物种之一。2003年3月,原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也将福寿螺列人首批入侵中国的16种外来物种名单。

福寿螺可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由于适应性极强﹑食性广泛,福寿螺已在我国多个省份形成暴发式入侵,也是我省主要的外来入侵水生生物物种之一,对输入地的生态系统平衡、农业生产和人类健康都会产生危害。”杨绪海说。

另外,福寿螺在水体繁殖速度快,其排泄物污染水体,降低了水中溶氧含量,可影响水生生物多样性和水体环境。

“福寿螺是杂食性动物,喜食鲜绿多汁的植物,在农田作物中为害水稻最重,多聚集栖息于稻田、水塘等水流缓慢的自然水体,或者吸附在水生植物的茎、叶上,咬切水稻主蘖以及有效分蘖,导致水稻有效穗减少,导致粮食减产甚至绝收。”

杨绪海特别提醒,福寿螺是引起人类嗜酸性粒细胞性脑膜炎的广州管圆线虫的主要中间宿主,一只福寿螺体内寄生的广州管圆线幼虫可达 6000 多条,由于食用未充分煮熟的福寿螺可能感染广州管圆线幼虫。“所以不要食用,可能感染寄生虫。”

市民如何正确区分福寿螺与田螺呢?

“福寿螺外观与田螺相似,但形状、颜色、大小有差异,记住这四点:黄、脆、扁、大,很容易分辨出来。”杨绪海介绍:福寿螺的外壳颜色呈黄色,田螺的外壳颜色则为青褐色;

福寿螺壳薄较脆,螺口大,壳口无黑色框边,田螺壳口有黑色框边;

福寿螺椎尾较平而短促,田螺的椎尾长而尖;且福寿螺个体较田螺大。

那么市民发现福寿螺应该怎么正确处理呢?

杨绪海提醒,切记不要用手直接触碰,可用工具将其铲落碾碎或放到水里,福寿螺就无法正常孵化和繁衍。不要随意带回家或放生,福寿螺本身无毒,但表面可能附着有病毒和细菌,放生会污染其他水域。可与当地农业农村部门联系,由专业工作人员进行清理。

指导工作人员清理福寿螺卵块

据了解,贵州省农业农村厅一直以来高度重视福寿螺等水生外来入侵物种防控工作,已联合省自然资源厅、省生态环境厅、省林业局、贵阳海关等5部门印发了《贵州省进一步加强外来物种入侵防控工作方案》,建立了厅际协调机制,成立了外来物种入侵防控专家委员会,明确了成员构成、工作职责及相关工作要求。

同时,发布了福寿螺防治技术指引,从物理防控、化学防控、生物防控三方面进行防控。成立省长江流域水生生物资源监测工作领导小组和专家组,建立省水生生物资源监测体系,同步开展外来物种监测调查。

记者了解到,当前,贵州省农业农村厅遵循“防除并举,综合防治”的策略,积极指导各市(州)农业农村部门协调运用物理、化学、生物等综合措施,因地制宜做好福寿螺防治工作。

贵州日报天眼新闻记者 高琴

编辑 刘娟

二审 杨韬

三审 刘丹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j36EY82L6e.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