赫山区欧江岔镇:特色“零嘴”红薯皮 增收致富小产业_美食_农业_顾客

赫山区欧江岔镇:特色“零嘴”红薯皮 增收致富小产业 村民正在削皮处理日前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薯。 清洗浸泡本地优质“鸡蛋黄”红薯后上锅蒸熟。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柳联强 益阳报道 近日,在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的侍郎桥、东团等山区村的居民院落

赫山区欧江岔镇:特色“零嘴”红薯皮 增收致富小产业

村民正在削皮处理日前从地里挖回来的红薯。

清洗浸泡本地优质“鸡蛋黄”红薯后上锅蒸熟。

红网时刻 通讯员 柳联强 益阳报道

近日,在益阳市赫山区欧江岔镇的侍郎桥、东团等山区村的居民院落里,随处可见晾晒的红薯皮。这是欧江岔镇的传统特色“零嘴”美食之一。红薯皮,是通过本地优质红薯、野酸枣、本地糯米、芝麻、白糖等手工制作而成,口感软糯香韧、酸甜可口,嚼劲十足。该红薯皮配料均来自天然食材,无任何添加剂,可存放时间长,营养丰富,属于绿色食品,是老少皆宜的一种“零嘴”美食,受到了本地市场的欢迎。

取完果肉后的野生酸枣。

将蒸熟的红薯泥和野生酸枣泥搅拌均匀。

作为农业重镇,欧江岔镇始终坚持“农业是产业之基、民生之本、可持续发展之源”的思想,走现代特色农业之路。在水稻种植、特色水产养殖之外大力发展红薯特色产业。东团村不断发展壮大村集体经济,红薯特色产业基地进入选址阶段;闸坝湖村依托乡贤资金,今年累计投入了100余万元,红薯粉加工工厂正在紧锣密鼓施工,预计在2023年1月投入使用;侍郎桥村打造的“熊氏”红薯皮品牌初显效果,在今秋冬两季“熊氏”红薯皮已经销售了10000余斤,该村制作红薯皮的农户平均每户可增收近3000元。

“熊氏”红薯皮老板正在快速刮红薯泥,平均2分钟一张。

阳光下的红薯皮正在成型并呈现金黄色。

“熊氏”红薯皮熊老板是熊氏红薯皮的第三代手艺人,“通过机器的辅助,能够让红薯泥和野生酸枣泥充分混合,制作出的红薯皮口感更好。我现在技术还比较成熟,可以根据顾客需求定制不同口味的红薯皮。”据他介绍,今年秋冬天气较好,阳光充足,制作量比往年增加,已经销售了5000多包,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针对外地顾客他还可提供免费快递服务。

侍郎桥村的志愿者在红薯皮晾晒坪帮忙晾晒刚刮好的红薯泥。

晒了一天的红薯皮已然成型,色泽淡黄透亮,正待切块装袋打包。

搭上新时代的春风,原本让人不在意的农特产品,逐渐成为一种新的美食风尚。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mEroJ1qZ6O.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