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伯凡吴伯凡: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哲思者

如果按时下流行的标签来贴的话,他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哲学硕士,是21世纪报业集团“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项的主要策划人,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事观察员和节目主持人。曾被评为由互联网实验实提供的,由业内人士评选得出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
原标题:吴伯凡:互联网时代的商业哲思者如果按时下流行的标签来贴的话,他是《21世纪商业评论》主编,哲学硕士,是21世纪报业集团“中国最佳企业公民”奖项的主要策划人,还是中央人民广播电台时事观察员和节目主持人。曾被评为由互联网实验实提供的,由业内人士评选得出的影响中国互联网的100位人物。一个博学可爱的男人然而更多的人知道他,则是因为一个《冬吴相对论》的电台节目。学的是偏冷的哲学,解读的却是时下最热门的经济现象。三年多的时间,这个号称“帮你坐着打通经济生活任督二脉”的对话栏目,让这个带着黑方框眼镜、操着一口蹩脚普通话的男人,火得一塌糊涂。2004年下半年,吴伯凡到21世纪报系参与创办《21世纪商业评论》,邂逅梁冬。当时的梁冬是凤凰卫视风华绝代的“梁某人”,一见吴伯凡,就说起自己在大学时读到的吴伯凡的《孤独的狂欢》。吴问他印象最深的是什么?梁冬说一是他讲的比尔·盖茨的故事,“众多门”(Gates)如何成为“众多的窗”(Windows);二是吴伯凡书中的一句话——“真相见都是恨晚的,不恨晚的相见如同不相见”。相见恨晚的他们聊得甚欢,本是热闹的饭局到了最后,一桌朋友都不说话了,笑着听他们聊。最后,梁冬说了一句:“其实我们可以在凤凰做一档节目,名字就叫‘冬吴会谈’。”《冬吴相对论》,挠中了商业社会的诸多痒点辗转中四年过去,2008年10月这个邀约终于成行。《冬吴相对论》开首就是一段周星驰式的开场白:“两个男人,孕育五年,帮你坐着打通经济生活的任督二脉。”然后是两个普通话极不标准的男人在谈笑风生,说老板的烦恼和70后的尴尬,也说食品安全危机下的《全民重口味》……可谓无事不说。梁冬语速极快,说学逗唱极活泼,不时发出令人毛骨悚然的笑声。吴伯凡语速稍缓,看事老辣,他所读过的书、他宽广的知识面在这时候呈现得淋漓尽致。马克思韦伯、德鲁克、稻盛和夫、长尾理论、二八原则、死亡哲学……这些只有在大学课堂才能明白的经济名人和名词,在他抽丝剥茧的分析中瞬间简单明了。开播一年,这个看不见人、没有图像的对话栏目火得一塌糊涂。作为吴伯凡的成名之地,《冬吴相对论》虽然是探求经济与生活在内哲学关系的商业对话脱口秀类节目,但这个集新闻性、趣味性、知识性于一身的栏目,把一个个看似高深的经济或生活现象,以一种独特的方式进行剖析、解读,使普通听众也能够理解,并将这些思想和理论作为工作和生活的参考。《冬吴相对论》挠中的,恰恰是这个商业社会的诸多痒点,比如关于解读爱的《爱的情操》,关于商业品牌纠纷的《iPad之争》,关于房子与承载生活和灵魂的《现代化的迷失》,甚至关于私奔的讨论……可以说这些都不是什么特别大的事,但却是这个社会的痒点。吴伯凡明白,《冬吴相对论》不可能是一个家喻户晓的节目,他也不在意人们是通过保时捷的车载音响还是通过10元钱的袖珍收音机听到他和梁冬的声音。他在意的,是能在立场和语言上找到某些共通的东西,并以适当的方式表达出来。也正因为如此,他的粉丝从企业家、白领到普通出租车司机和打工者都有,“有一年我们甚至收到了来自上海提篮桥监狱的粉丝来信。”孤独的狂欢什么叫作\"孤独的狂欢\"?吴伯凡的这部著作封底打上这么一段话:“个人电脑造就的是一种崇尚少年精神、鼓励越轨、强调创造性的个人文化,它使中年期和更年期的文化返老还童,社会成员将像汤姆·索亚那样在不断的历险和寻宝中体会到了一种\"孤独的狂欢\"。”同时,人与人的交往抽象为机与机的交往,人类浪迹在虚拟的世界里,远离大地和尘土。这是另一种意义上的\"孤独的狂欢\"。吴伯凡曾经抱怨,中国的技术精英对于技术之外的文化内涵茫然无知。例如,这些技术精英就无法将电脑革命与嬉皮士文化联系起来。\"中国的电脑技术人员太热衷于做’内行’了,太热衷于’主流文化’了,而没有意识到领导美国电脑’内行’和正规军的正是盖茨与尼葛洛庞帝这样的非科班出身的’外行’和’技术牛仔’。\"吴伯凡再三强调一个事实:网络行业之中,孩子称王称霸。在他看来,个人电脑与其说是哪一个博学深思的学者发明的,不如说是一些稚气未脱的孩子\"玩\"出来的。\"’孩子’(我说的是没有未老先衰的孩子)总是喜欢新生的事物,他们本身就是新生的。相反,一个成人(我说的是孩子气已经脱尽的成人)总是喜欢安稳,喜欢既成的习俗,因为他们已经成为习俗的一部分。\"毫无疑问,吴伯凡所说的孩子代表的是一种不可遏制的生机。吴伯凡引勃兰德的观点说,网络不仅是技术专家或者那些没有灵魂的人的殖民地。这里的原则源于\"60年代嬉皮士的社群主义和自由主义政治理念。\"所谓的\"电脑革命\"与这批人的反抗精神息息相关。吴伯凡的想象之中,网络空间的嬉皮士即是黑客,这批人无法无天,不惧权威,犹如古代的江湖游侠。\"黑客、准黑客、技术牛仔在这一国度里同时担当着政治家和持不同政见者的双重身份。黑客是电脑革命的革命家,但由于电脑革命是一场持续的革命,所以每一代黑客同时也都是匆匆的过客。\"从字义上考证,\"’黑客’一词是英文hacker的音义两全的汉译。Hack有’乱劈、乱砍、碎尸、肢解’等义,hacker即’肢解者’、’捣毁者’。将’中心化控制’碎尸万段是黑们的基本企图。\"这个意义上可以说,黑客们对于美国国防部电脑系统的袭击无疑是挑战中心的象征性行为。黑客的形象与那些成功的IT精英保持了很大的差异。与其说他们是在网络空间敛财,不如说他们刻意履行一种\"黑客伦理\"。黑客们伦理原则包括以下内容:进入电脑的权利应该是不受限制的,而且为一切人所有。一切信息应该是免费的。在电脑上你能创造出艺术和美。电脑能改进你的生活。显然,这些黑客不是循规蹈矩的工程师,也不仅仅是技术型的\"网络狂人\"。如同吴伯凡所说的那样,他们的离经叛道包含了对于网络的某种政治、法律设想。他们闯荡网络空间的一个重要目的即是打破信息的垄断,让权力机构难堪。尽管多数黑客的最终逃脱不了被威胁、被制服、被擒获或者被收买的命运,但是,他们的无政府主义主张以及他们那种来去无踪的神秘和诡异为网络空间制造了一种活跃而又不安的气氛。比尔·盖茨那种令人羡慕商业式的成功正在制造新的垄断;这时,黑客的存在从另一方面显明,网络空间保存了特定的自由精神。孩子为王、少年精神、技术牛仔、黑客伦理――吴伯凡赞赏地将这一切称之为\"美国的文化精神\"。一种商业哲学的新思维方式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商界越来越从关注商业的热闹故事甚至是商业八卦的趣味转向了关注商业的门道,商业里的信息,从而上升到追求知识,智慧的高度。而知识是比较稀缺的,智慧更是如此。在外界和商业领域内的思维看来,吴伯凡对商业逻辑和经营伦理研究得深、悟得透、讲得清,并且常年接触高端研究者和大企业领袖,资讯尖端观点领先,他来聊聊商业、经营、创业、梦想、坚守等,对当今商界人士的心灵建设极有帮助,这恰恰是本土商界之渴求。在这个过程中,吴伯凡发现一个现象:“我跟这些企业家聊天的时候,当然有时候也会跟我聊一些很具体的一些商业模式,一些具体的管理实务这样一些东西。但是呢,当我跟他们聊这些,比如说宗教,比如说哲学的时候,他们非常兴奋,因为实际上我们现在中国商业里头这种精神,就是商业精神、商业能力这些东西是缺失的。”在互联网时代,更多的时候是一个透明化,一个裸露的时代,企业公民在某种意义上,是真实的,所谓的企业公民,是因为所有公司都是裸露的,就是随时有可能,私人的东西,所有的秘密,都会变成没有秘密。对此,吴伯凡这样评价:“在互联网时代,用Google的话说,不要作恶。因为什么?因为在Google监听,网友在监听,人肉搜索等等所有。所以说企业要经营的,过去道德风险,有时候你发现那些不怎么道德的那些企业,不怎么道德的那些企业家,他活的很好。现在告诉你,不大有这种可能,道德风险很快就会转化为经营风险。”就像是蜜蜂,首先是为自己采花蜜,在每一朵花上采花蜜的时候,绒毛、翅膀上沾上花粉,再飞到另一朵花上,就把花粉传到那朵花上去了。这整个过程,为自身谋求利益,谋求自身的价值,经营价值,与公共价值是同时发生的。吴伯凡所所说的蜜蜂型企业,就是能够让经营价值和公共价值同时发生的企业,也就是典型的企业公民。来自科技中国的整理责任编辑:内容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我们删除,谢谢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oRr8DbXrXl.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