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pan class放学别走,康乐路等你!

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总会有那么一条街贯穿你的青春路。 如果让你重回那条街,你会想起什么?是学校门口的鸡柳夹馍,是永远挤不上去的13路公交,还是当时一起与你并肩的那个少年?如果你已经有一些忘记;如果你还愿意记起;如果泛白的校服依然可以翻涌起你
原标题:放学别走,康乐路等你!每个人的学生时代,总会有那么一条街贯穿你的青春路。如果让你重回那条街,你会想起什么?是学校门口的鸡柳夹馍,是永远挤不上去的13路公交,还是当时一起与你并肩的那个少年?如果你已经有一些忘记;如果你还愿意记起;如果泛白的校服依然可以翻涌起你内心沉睡着的年代;如果梧桐浓郁的树荫还未曾完全走出你的梦境。那么今天与我一起,再走一次那条青春路吧!在东郊有一条装满了青春故事的路,它叫做康乐路。参天的梧桐,不高的楼房,店铺旧旧的门脸,以及穿着各色校服、嘻嘻哈哈走在回家路上的青葱少年,在冬日阳光的衬托之下,都变得格外耀眼。毕业多年再次回到这条街道,回忆瞬间被勾起。康乐路上集中了西光,黄河,华山……大大小小多所学校,一部分人的学生时代全部在这条路上度过。从门口依次经过,仿佛又恍惚看到晚自习教室透出的灯光,讲台上老师高亢的讲课声,课间各种嬉笑打闹声,放学铃响起后,一起冲出校门吃饭的时光。对于西光中学的学生来说,最值得骄傲的不是和许巍,郭文珺是校友,而是每天可以自由的出入“白宫”。这个常常被调侃的建筑,只有康乐路上的学生才知道,他实际上是个卫生间,不过在毕业的时候会和厕所拍照这种事,大概也就只有西光学生会做出来,他们可能会在之后回忆往事时说一句:好想再上一次白宫啊!除了初中部的白宫,高中部的斜塔也应该是西光学生最难忘的记忆吧?早上围着黄河魂雕像晨读的学生,是黄河中学最美的景色。郎朗的读书声,充满朝气的脸庞,可是中间也不免夹杂着一些不好好读书的学生。偷偷咬口菜夹馍,看老师过来赶紧用书把嘴挡住,或者是偷偷拿出MP3,耳机从高领衣服的领口伸出来,和同学一人一只耳机分享昨天新下载的流行歌曲。印着黄河校门的定制作业本和黄河专属的存车牌,你还记得吗?当年你们一个单词抄写几遍?在车棚有没有发生一些关于青春的故事?华山中学门口第一家鸡柳夹馍最好吃,炸的酥脆的鸡柳配上酸甜可口的番茄酱,夹进热腾腾的荷叶饼里,来不及吃早饭带一个去教室,课堂上偷偷把头埋进桌斗咬一口,几分钟就能消灭掉。第三家卖关东煮的阿姨,那句“来,阿姨送你个豆肠”真的相当魔性,每次憋笑着买完,和最好的朋友一边聊着一边吃,最后一定要喝一口纸杯子里热热的汤,全身都暖和起来了。现在门口的小商店都拆了,但是记忆永远留在心底。当年那件红白校服是多少人涂鸦的画板,睡觉的枕头,下雨的雨披......他总会出现在该出现的地方,毕业后每次在街上看到穿这件校服的学生,总会有种亲切感。听说现在校服已经换了,但是那件画着哆啦A梦的校服,至今珍藏。不长的一条街珍藏着许多人学生时代的回忆,化作一个个特有的青春符号:马奎、张军、润泽、龙行、华山俱乐部、杰座、天赐……那时候的快乐很简单,早上排队吃一碗胡辣汤就很开心,下午和朋友翘课开黑就很欢乐,放学来一杯校门口的关东煮就很幸福。而现在,却在想着要是能够回到校园,坐在当时最厌恶的课堂,那该有多幸福。每周五下午一定会去的大众书屋依旧还在,当时用仅有的零花钱淘几本漫画party、最小说,就像捡到宝一样开心。转角服饰,好像从很多年前就一直在,店里的衣服总是紧跟潮流,柔软的韩范毛衣,帅气的牛仔外套,在这里都可以找到。通常老师说的“某某练习册你们自愿购买”,那些当真的同学你太天真了,哪次不是大家组队去教育书店买好,回家按课时完成。教室后边总会有一个袋子,用来收集平时同学们喝剩的饮料瓶,隔段时间值日生抬着去回收站卖了,然后再把零零整整的几块几毛钱充进班费里。当年最羡慕的就是不用在学校上文化课,出去学美术的同学,一个假条就能轻松地进出校门,每次想跟着偷偷混出去的时候都会被门卫大爷发现,然后痛批一顿。便民早市的鸡蛋灌饼是大家的最爱,在煎饼摊前总能听到“阿姨,要5个,夹火腿”,当时单纯的友谊就是你帮我带个煎饼,我帮你带个胡辣汤。永远挤不上去的13路,是多少人的噩梦?当时多少人都在想:如果家在学校附近,那该多好啊。买的各种样子的笔记本永远都舍不得用,最后越攒越多,现在翻出那些印有铁塔和忧伤文字的笔记本,真的对当年的审美表示深深的质疑。马奎胡辣汤作为东郊胡辣汤的扛巴子,不论春夏秋冬,店门口总能看到大排长龙的人们,有时候队尾已经拐到了马路上。坐在马路边吃胡辣汤,“大板凳+小板凳”已经成为了康乐路多年来熟悉的一景。大锅里的胡辣汤冒着白色的雾气,伴着浓郁的香气,勾起人们的馋意。阿姨一手掌勺搅锅,一边问大碗小碗?动作娴熟地盛好,淋辣椒,顺带着递上一块饼。绵软的土豆和饱满的肉丸牵动着每个人的胃,一天不喝舌尖就索然无味,再配一块饼,那个感觉美滋滋。现在马奎胡辣汤搬到了不远处的新店面,环境更好,味道也依旧正宗,但是总觉得少了一些关于情怀的东西。这条路承载的不仅有学子们的青春,还有职工们的岁月。学校里的学生们嬉笑打闹,争争吵吵度过青春的豆蔻年华;老街坊里的老人们慢慢悠悠、摇摇晃晃享受晚年的悠然时光。街道两边小区林立,十六街坊、十七街坊、九街坊、十街坊……多是上了年代的样子,饱经风霜。这些各种用数字命名的街坊,也不知道遵循着怎样的原则,只知道他们都是各大军工企业围绕工厂而建的生活区。提到这些军工企业更是在学生间被传得神乎其神,“听说当年打仗用的子弹就是某某场造的,特别猛”“有人说那天晚上看到一排坦克从康乐路上过去”……学生间真真假假的传言,给这几个工厂蒙上了一层神秘的色彩。老街坊里的居民绝大多数人把自己的一生都献给了这些工厂,辛劳了一辈子,现在享受着自己晚年的悠闲时光。或是在院子里散散步,拉拉家常,或在家开个小饭桌,为那些中午回不了家的小孩,准备温暖可口的午饭。对那些小孩来说,这几个街坊就像自己的第二个家,街坊的角角落落都布满了他们的脚印。放学后的凉亭就是孩子们的世界,有三五扎堆吃着零食说八卦的女生,还有一些偷偷摸摸学大人抽烟的男孩子,中间夹着几对小情侣,和抄作业的不良学生......直到天色渐渐变暗,这些学生们才慢慢散去,街坊里恢复平静。在康乐路,还有一个神奇的地方——后山。老人在这里锻炼,情侣在这里遛狗,学生在这里打架,完全不同节奏的几种场景,在这里却显得格外和谐。这个被东郊人叫做“后山”的地方其实是一座巨大的古冢,叫做韩森冢,至于冢主究竟是谁,至今仍无法解开笼罩在其上的重重迷雾。如今,这里虽然已经被一栋栋现代化的高楼所包围,荒草丛生却人气不减,这块开阔的场地成为了周围居民休闲娱乐的“后花园”。老人们会结伴来这里晨练、散步,天气好的时候还有人会来这里放风筝,大冢就像个集市一样,热闹非凡,摊贩们的叫卖声,孩子们嬉戏打闹的欢笑声在空中回荡。对于康乐路上的学生来说,韩森冢不仅是学校附近的一处地标,更承载了许多人的青春与回忆。但所有的回忆与情感化作一句:放学别走,后山见!青春美好,但总有走到头的时候,就像这短短的康乐路,伴着微风走到尽头,仿佛重走了一遍青春,再回头发觉青春已经如车流一般离我们远去。年轻的少年少女们在这条路上的每一步,都走出了青春和热血,那些蕴含在心底里的梦想的种子,也在这条道路的延伸中,不断萌芽成长。但散落在这里的青春永远不会消失,相信只需要一种美食味道,一段熟悉的音乐,或者是一个似曾相识的画面,那些青春的故事就会自动浮现在脑海。你有多久没有联系老同学了?又有多久没有回学校看看老师了?找时间坐一次拥挤的13路回到康乐路,重走一次青春路怎么样?....................................▼部分图片来自网络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Qpj8rV.html

(0)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