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的阳光让爱的阳光拂去学生心头的阴霾——批评之后的疏导教育

笔者认为,对学生不能采取“放任”的态度。相反,对于那些经常犯错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惩戒教育。当然,这种严肃批评或惩戒要适当,要有分寸,讲究策略,“相机”施行。切切不可感情用事,失去理智的控制,动辄对之进行声色俱厉的训斥,
笔者认为,对学生不能采取“放任”的态度。相反,对于那些经常犯错又屡教不改的学生,应该进行一定程度的惩戒教育。当然,这种严肃批评或惩戒要适当,要有分寸,讲究策略,“相机”施行。切切不可感情用事,失去理智的控制,动辄对之进行声色俱厉的训斥,甚至难免轻微体罚或变相体罚,没有顾及学生的个性差异和个性心理特点,更没有考虑采用这种严厉批评的方式会产生怎样的结果。当时看来,被批评的学生似乎有所认识和悔悟,表现得服服帖帖。其实不然,那只是一种外在情状,一种表象。透过这种表象就能发现其掩盖着的真实心态:一是报复心理。由于没有注意批评的方式方法,学生只是慑服于批评者语言上的暴力,态度上的威严,表现出对批评的接受。事实上,被批评者往往没有认识到自己错误的严重性和危害性,反认为自己道理充分,老师是小题大作,借题发挥、故意整人。这种学生,常常会向其家长告老师的“状”,想求得家长的支持。如果家长的思想文化素质不高,有较强的“护犊”之心,就会听信其子女的一面之辞,产生辱骂或殴打老师的后果。二是逆反心理。有些被批评的学生不从主观上检查并正确认识自身的错误和缺点,反而强调客观原因,把自己的错误尽量缩小,把老师的不当批评方法死死抓住不放,根本不去想想老师之所以采用这种批评方法的原因是什么,始终认为老师是同他过不去,因而产生你同我过不去,我就同你过不去的想法。时时处处与老师闹对立,或者拉帮结伙,壮大自己与老师对立的队伍,以求得心灵上的平衡和安慰。三是失望心理。如果批评的是一个自尊心很强,或平日很少犯错的学生,那么,就极易产生失望心理。由于这类学生平时表现不错,老师表扬得多,他们认为自己在老师和学校领导心目中的地位比较高,而突遭“暴风骤雨”就很难适应、很难接受,自然会产生自己名声扫地、前途无望的想法。此外,常挨批评(脸皮厚)的学生,由于批评过多过激,也同样会产生失望心理。一旦这种心理产生,学生便万念俱灰、消极悲观,以致破罐子破摔,彻底垮掉。诚然,作为教育工作者,应尽量避免对犯错误的学生进行暴风骤雨式的严厉批评,应该多些和风细雨式的说服工作。维吾尔族有句谚语得好:“恶言恶语伤人骨肉,温言暖语说软石头。”它启示我们,进行批评时应尽量多些“温言暖语”,杜绝“恶言恶语”,以期春风化雨,金石为开。莎士比亚说过:“要是您想达到您的目的地,您必须用温和一点的态度向人家问话。”毋庸置疑,批评的初衷是欲求达到育人的目的,但批评时“您必须用温和一点的态度向人家问话”,这一点,是需要我们记取的。然而,一旦出现暴风骤雨式的严厉批评后,就要及时对学生做疏导工作。怎样疏导呢?首先,教师必须同学生保持“同体观”的关系,即把学生与自己视为一体。在学生看来,你对他的批评教育即使过火了点,但目的是为了他思想进步或成绩提高。这样,师生的心理距离拉近了,学生就不会感到某种心理压力的存在,隔阂、戒备的心理便一并消除。具备了这种良好的心理素质后,就可以抓住“我为什么批评你”、“对这次批评你有什么想法”这两点,找学生做疏导工作。谈前者,要使学生认识到,这次严肃批评是对他的最大帮助和爱护,是老师应尽的责任和义务。谈后者,要使学生理解和体谅老师在批评他时,之所以言行鲁莽了点,方法简单了点。主要是学生犯的错误较严重,情急之下所致。当然,教师当面对学生谈谈自己教育方法失当,表示歉意也未尝不可。或许更能得到学生的理解、敬重和钦佩。一般来说,通过做上述的疏导工作,学生的报复、逆反、失望心理都会一一消除,心头的阴霾顷刻消散,感受到爱的阳光的温暖,从而把教师作为他们最可尊敬和信赖、最可亲近和交往的朋友,在教师的带领下,朝着自己的人生目标,努力奋进!(文中图片源于网络)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qBdOmBNarV.html

(0)

可能喜欢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