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物修复与保护专业85岁的他修复文物60年,从少年到顶级专家,用一生诉说守护!

《东邪西毒》, 大漠孤烟,黄沙遍地的天下, 王家卫用一坛醉生梦死讲了江湖; 敦煌石窟, 长河落日,辽阔苍凉的世界, 李云鹤用一生不离不弃说了守护。 ▲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网 这位85岁的老人, 修复文物60余年, 经手彩塑5
原标题:85岁的他修复文物60年,从少年到顶级专家,用一生诉说守护!《东邪西毒》,大漠孤烟,黄沙遍地的天下,王家卫用一坛醉生梦死讲了江湖;敦煌石窟,长河落日,辽阔苍凉的世界,李云鹤用一生不离不弃说了守护。▲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网这位85岁的老人,修复文物60余年,经手彩塑500余身,壁画4000平方米。把敦煌研究院的彩塑和壁画修复技术提升到全国第一。▲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李云鹤23岁时路经敦煌,偶遇敦煌研究院院长:常书鸿。那个为了石窟放弃荣华富贵的人,劝他留下来。于是连夜路都不敢走的他,在黑乎乎的洞窟里扫了3个月沙。▲图片来源:《甘肃新闻》结束的时候常书鸿问他:你愿意负责文物保护吗?他只说了一句:我愿意。像在婚礼上宣读的誓词,他心甘情愿了60多年。多年后他仍骄傲地说:我这辈子对文物没有三心二意。▲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那时候的莫高窟,路人都能随意进。生火睡觉,墙上涂画,是常有的事。李云鹤加入之前,甚至没人专门负责修复壁画和彩塑。他摸索了一段时间,找到常书鸿说这活儿没法干,他要去学绘画和雕塑。▲图片来源:《甘肃新闻》常书鸿听了一哆嗦,以为这根好苗子受不了,要转行当美术家。结果李云鹤说:要修总得知道是怎么画,怎么雕的。▲图片来源:CCTV-4《谢谢了,我的家》听完后常院长松了口气,锦衣玉食满足不了你,画画高手我多的是。立马让他跟着美术组学。那待遇相当于武林八大派掌门一起教一个黄毛小子,是缘分,亦是造化。▲图片来源:《甘肃新闻》1957年捷克专家来帮助修复壁画。然而对方根本不教核心技术,用的材料都藏在牙膏管里,想看配料?没门!李云鹤还是跟在屁股后面,试图多看点,多学点。那段时光,真的是我们被全世界欺辱的日子。▲图片来源:敦煌石窟公共网专家只呆两天就跑了,因为他们要求盖一个二层小楼,供他们洗澡。而当时我们喝水都要沉淀几天沙子。但李云鹤偷艺还是有收获的,学会用十字铆固定壁画,用注射器代替毛笔修补,他改良的方法沿用至今。▲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看着他技艺一天天提高,常院长估摸这小子可以了,1962年大手一挥,把161窟开给他。这个晚唐洞窟开门的时候,风轻轻一吹,壁画跟蒲公英一样四散开来,碎了满地。▲图片来源:《甘肃新闻》为了找到最合适的修复材料,他千里迢迢从北京买原料。没有实验仪器测试,就用土方法:连蒸带煮。没有实验室模拟不同环境,就自己把样品从室内移到室外、从山下送到山上。夏天看,冬天盯,白天黑夜做对比,最终才得到第一批修复材料。▲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他一天最多修复0.09平方米,耗时700多天,修复了60多平方米,使161窟成为敦煌研究院首个自主修复洞窟。▲图片来源:CCTV-4《谢谢了,我的家》虽然这边拼命抢修,别的地方可不会等。那天他在窟里修复时,外面传来一声巨响,130窟尘土飞扬——墙塌了。拼死拼活每天修复零点几平米,一下就塌了2平方,那时心里的除了痛就是恨。▲图片来源:敦煌石窟公共网最后是李云鹤提出打铆钉修复。他光测算、布点、论证就用了2年!嵌插300多个钢筋铆钎,如今这幅壁画仍安然无恙。现在他也觉得墙上的铆钉很丑,可那时都是先救命再说,稍有犹豫连灰都剩不下。▲图片来源:《甘肃新闻》如果说壁画修复的难度是闯阎王殿,那塑像修复相当于跟阎王爷抢人。不是用新材料重做缺失部分,而是把掉落的碎片一点点粘回去。新材料修得再好也是新的,不是文物就没有价值。▲图片来源:《甘肃新闻》现在的敦煌研究院,修复一个洞窟最快要2年,所有洞窟修遍最少要100年!李云鹤自己也清楚,只是说:虽然永远修不完,永远也修不好,但只要身体吃得消,就一辈子修下去。▲图片来源:中国新闻网微博1975年他将一幅西夏壁画,整体剥取、搬迁,再复原续接到唐代壁画边上。这是全国首例。▲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网1998年他修复天梯山大佛,参考资料只有黑白远景照,用平面照片修复立体大佛,以前的经验技术全是摆设。最后把照片放大到极限,按照片和大佛残存部分比例还原根据经验完成修复。▲图片来源:《甘肃新闻》2000年他将16窟和18窟整体搬迁!两个洞窟:一个北魏、一个元代,40平方米壁画和3尊塑像,被他从南湖店搬迁,在北区石窟群复原。▲图片来源:《甘肃新闻》李云鹤退休后,院长又以带徒弟的名义返聘。徒弟没少教,被逐出师门的也不少。家宴上有徒弟说了句:有了这门手艺,这辈子吃饭不愁。他勃然大怒,当场斥责:文物修复是一项崇高的事业,哪能当作赚钱的途径。▲图片来源:CCTV-4《谢谢了,我的家》有个学生碰落一小块壁画皮,掉在指甲盖上随手弹了出去。被李云鹤看到,当场开除。他曾说皮肉破了可以再长,文物丢了就再也不会出现,他是把文物当作生命敬畏着。何为匠人?倾其一生,只为一事,方可称匠。升官发财,请往他处,勿进此门。▲图片来源:《甘肃新闻》因为敦煌石窟背负多年骂名的王道士,其实也可称为匠人。很多人对他破口大骂,因为他做了这些事:白银200两卖英国斯坦因,古籍24箱;白银350两卖日本吉川小一郎,经书400余卷;白银500两卖法国伯希和,经卷6000卷。▲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网可是我希望你知道,他身为道士,却一直守护着佛教圣地。刚发现密室时,他步行50里,赠经卷求乡绅庇护,无果;上报县令,视为废纸,无果;上报布政司,命就地封存,无后话;报甘肃学政,要运费五千两,作罢;冒死上书慈禧,无果。▲图片来源:《甘肃新闻》斯坦因在《西域考古图记》中说:王道士耗尽全部心血修复破败庙宇,募捐所得尽用于修缮,自己从未花费其中一分一银。那些被买走的珍贵文物,现在完好地保存在世界各大博物馆。▲图片来源:敦煌莫高窟网敦煌文物的流失不是某个人的责任,那是历史对整个中国开的残忍玩笑。如今王道士的墓碑仍在敦煌,希望你看到的时候,能帮他理理杂草,道一声有劳。敦煌悠悠千古事,苦乐件件有谁知?▲图片来源:《甘肃新闻》李云鹤和王道士,都在用自己的方法守护着敦煌。有人说这种人傻,可就是这些“傻子”,守护着别人只会看两眼就走的地方;有人说这种人呆,可就是这群“呆子”,才让博大精深的中华文化留有证据。你可以不认同他们的理念,但是!请不要在他们前进的路上说风凉话!不要对他们的努力指手画脚!每一个为了信仰和理想拼尽全力的人,都值得尊敬。-END-(图片来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转载须知转载时后台回复“转载”二字,责任编辑:

本文来自投稿,不代表长河网立场,转载请注明出处: http://www.changhe99.com/a/y26WxWyprP.html

(0)

相关推荐